怀念巴盟师范——于2018年建校75周年之际

蛮会中心学校

巴盟师范校歌<div> 阴山脚下,黄河岸边有一座美丽的校园,战火中鸣响了开典的钟声,新时代感召你永远向前,文明育师五十春秋,良才遍及河套绿洲,文明育师五十春秋,良才遍及河套绿洲,啊,啊可爱的巴师,你唱着一支勤奋的歌。<br> 阴山脚下,黄河岸边有一座美丽的校园,播下智慧点燃理想,勤奋文明开拓献身,代代园丁美化未来,颗颗桃李喜获丰收,代代园丁美化未来,颗颗桃李喜获丰收,啊,啊可爱的巴师,你唱着一支勤奋的歌,啊,啊可爱的巴师,你唱着一支风流的歌!<br></div> 正文来自公众号文艺生活广播FM977 2018-07-27<div> 更多巴盟师范建校75周年活动,可关注上方文艺生活广播微信公众号。<br><div> </div><div> 前 言<br> “阴山脚下,黄河岸边有一座美丽的校园,战火中鸣响了开典的钟声,新时代感召你永远向前,文明育师五十春秋,良才遍及河套绿洲,播下智慧点燃理想,勤奋文明开拓献身,代代园丁美化未来,颗颗桃李喜获丰收,啊,啊,可爱的巴师,你是一支摇篮,啊,啊可爱的巴师,你唱着一支勤奋的歌。 <br>啊,啊,可爱的巴师,你唱着一支风流的歌!”<br> 这是一所学校的校歌。这所学校对一个地区的基础教育和人文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是巴盟师范学校。即使全国一千多所中等师范的名称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销声匿迹。然而,她的消失令众多“师范人”永远无法释怀……因此,这所学校的影响也就不会消失。这所学校曾经培养出了影响中国西北地区,乃至整个内蒙古许多杰出人物。有人说,巴盟师范的办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成功的办学模式。笔者认为这个评价是恰当的。<br> 师范的青年学子,在校学习生活仅仅两三年,但他们的求学经历却成了刻骨铭心永久的记忆,那些把自己青春年华奉献给这所学校的园丁们更是眷恋在这里从教的美好时光。<br> “师范人”对巴盟师范的真挚感情,充满了对教育的反思和研究,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全面发展?也许能通过这篇文章窥见一斑吧!</div></div> 致师魂永存的巴盟师范学校 九曲黄河,奔腾向东,当湍流不息的黄河进入河套平原后,放缓了前进的步伐,流经前套平原(宁夏境内)后,在大“几”字转弯处缓缓地进入了后套平原(内蒙境内),滋润着八百里河套川,“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她十分眷顾地留下了一块自流灌溉的肥沃良田和一座誉为塞上江南的美丽城市—巴彦淖尔。伴随着这座城市的诞生、发展、建设、变迁诞生了一所令人永远致敬的学府—巴盟师范。<br> 巴盟师范学校始建于1943年9月21日。当时称绥远省立陕坝师范学校。在抗日名将傅作义的关怀下,在抗战的炮火中诞生。校址在杭锦后旗陕坝镇。1945年抗战胜利,归绥收复,绥远省教育厅划出师范区四个,陕坝师范属五原简易师范学校。遂改称“绥远省立五原简易师范学校”。全国解放后,归属巴彦淖尔盟行政公署。58年随盟行署迁址巴彦高勒镇,(今磴口县所在地)。学校正式更名为巴彦淖尔盟师范学校。成为一所盟行署直属管理的中等师范专业学校。<br> 1973年,巴盟师范学校随巴彦淖尔盟行政公署迁入临河。巴盟师范从建校至今,经历了75年的沧桑岁月。巴盟师范学校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区建校最早的中等师范学校,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堪称“教师的摇篮”,在广袤的后套平原上,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巴彦淖尔盟的“最高学府”。75年的发展历程,受到15000多名学子的景仰。巴盟师范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严谨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指导思想,加之一流的办学条件和设施,优美的育人环境。学校云集了一大批教坛的著名学者和学术界知名人士。从这所学府走出的教师和优秀学子,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这所学校辉煌的历程。<br> 中等师范学校是教育战线的“母机”,她是为基层的小学和幼儿园培养教师的。其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凡是从师范学校走出的毕业生,都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热爱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扎实系统的教育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还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学生既要全面发展,又要一专多能,适应未来基础教育的需要,这就是巴盟师范的办学宗旨。<br> 内蒙古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教育工作,1979年我被分配到巴盟师范学校任教。从此,我和巴盟师范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了我师范学校工作、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人生里程。从步入巴盟师范学校大门的那一刻,映入我眼帘的是两排粗壮高大整齐的白杨树,枝繁叶茂,焕发着勃勃生机。一排排的教室和宿舍,整齐划一。校园内虽然是土路,土操场,整洁、干净、优雅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我的选择没有错,立下了“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誓言。<br> 我在巴盟师范度过了十八个春秋,从教学入手,当班主任,教导处主任,总务处主任,政教处主任和副校长。我亲自经历了师范学校各项工作任务和见证了巴盟师范的建设和发展。八十年代初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拨乱反正;教职工队伍的组织和建设;教学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的重新补充;创办各种专业班,解决全盟专业教师短缺问题;学校基础设施满足不了教学和学生学习需要等等困难和问题,学校老一代领导,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员工,克服解决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问题,使这所学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收获了良好的办学声誉,同时也赢得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巴彦淖尔盟委行署的大力支持。学校出现了蒸蒸日上,兴旺发达的景象。<br> 八十年代中期,学识渊博,年富力强的王力川出任巴盟师范学校校长,以知识分子刚直不阿的豪迈气派立下了铮铮誓言“两年内获得盟内文明单位;三年内获得自治区文明单位;五年获得全国表彰的先进师范学校;任何一次得不到,自动引咎辞职”。从那时起,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励精图治,学校上下,人心思进,兢兢业业,努力勤奋踏实工作。在全面恢复普师招生情况下,学校办学,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对内严抓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效果。从细微处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一丝不苟,严谨办学,经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进一步发扬广大,校园文化建设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校园内,楼房林立,花团锦簇,文明高雅。一九八八年,巴盟师范学校获得了全国第一批表彰奖励的先进师范学校。(自治区两所,东部区哲里木盟师范学校,西部区巴彦淖尔盟师范学校)为地区赢得了殊荣,全校师生受到了巨大鼓舞。 <br> 师范学校是培养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场所,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影响几代人的成长和进步,关系国家振兴和人才战略问题。所以,他的特殊性和严谨性,体现在办学的各项方针策略中。在先进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巴盟师范的教育,特别重视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时常提醒学生记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无小事,处处是楷模”。牢记“明日教师,今日做起”,为将来做一个好老师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的细致环节中,在一言一行中强化对每一个师范生的培养、培训和教育中。数九寒冬,天还未明,起床铃声十分钟后,全校学生集合操场,上早操没有人迟到,没有人早退。五十分钟的洗漱和早餐后,进入晨读和普通话训练中,校园内是朗朗书声不绝于耳。上下午的六节文化课,各方面的知识要融会贯通。下午两节课后的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校园里的篮球场,排球场,操场上到处是生龙活虎般的身影。课外兴趣特长活动从未间断。琴房里琴声悠扬,书画室里激扬文字,书墨飘香。晚饭后的两个晚自习,无人缺席,教学楼灯火通明,教师穿梭在学生中间答难解疑,学生争分夺秒,要把当天学的知识,学懂弄通,全部消化。有的学生就寝铃响才恋恋不舍离开教室。熄灯铃响,全校统一作息,无人走动,无人大声喧哗,很快进入梦乡。休息好,开启明天新的征程。<br> 巴盟师范的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全面科学合理,音体美全面发展,“三字”“一话”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基本功的常规训练从未间断。所以,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走向社会后,适应性能力很强,他们是全科老师,什么都会,什么课程都能教,而且责任心强,成为用人单位的“香饽饽”。常常受到政府部门和教育战线的欢迎和重用。 <div> 巴盟师范特别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养成教育,学校要求无论男生女生不准留怪异发型,不准穿奇装异服,学校集体活动统一穿着校服,教室布置统一,书籍学习用具摆放整齐,校园按班轮流值周,让学生渗透各个领域,参与学校管理,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每周五全校师生的大扫除,使校园整洁干净卫生,宿舍内,学生用品摆放成一个方向,床上被子叠得四方四正,上面苫着印有红色校号的被单,床下面放有鞋架,鞋袜摆放整齐划一。巴盟师范学校的学生一日生活学习是紧张的也是愉快的,紧张中,他们收获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得到了终身受益;愉快中,他们学会了做人做事,为今后走向社会铺垫了人生坚实的基础。所以,一九八零年以前,巴盟师范毕业的简师生和普师生,他们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对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当年的巴盟师范在当地是有“最高学府”之称。许多师范生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终身从事教育工作,成为教育战线的行家里手,在教学岗位上可以说个个优秀,有的走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岗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振兴地区的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还有许多师范生从学校调到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他们凭借着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思想品德,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他们当中有: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厅长魏立军。内蒙古自治区办公厅副厅长驻京办事处主任尚金成。巴盟盟委委员河灌总局局长郝效功。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厅副厅长王笑一。巴盟盟委政法委书记王有义。巴盟盟委委员法院院长王庭梅。巴盟政协副主席王俊福。巴盟政协主席张向阳。阿拉善盟人大工委副主任张宽平等等。处级科级干部在自治区西部区各盟市各旗县有许多许多,而且在各自重要的工作岗位上政绩突出,优秀出色,为巴盟师范学校增光添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由于大批基础知识扎实,成绩优异的学子考入巴盟师范,给学校的培养教育注入了巨大活力,他们经过两三年的全面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每一个巴盟师范毕业的学生,都以优异的成绩走向社会,走向了工作岗位,他们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领导和优秀人才。如,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内蒙古大学校长连辑。赤峰市委书记人大主任王成熙。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厅副厅长李健。内蒙古民航党委书记苏福祥。巴盟政协副主席徐康宁。巴盟政协副主席,河套学院副院长,著名油画家张建国。河套学院纪检书记郭玉梅。河套学院副院长张高明。河套学院副院长杨生柱。二连浩特海关关长李春会。在学术研究方面突出的有:包头师院正教授李春丽。北大客座教授著名企业家协会会长秦玺平等等。这里特别提到的尚有一大批巴师学子,他们呕心沥血,默默无闻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在山区,在农村,只要有学校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正是巴师之魂。<br></div><div>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一所学校在一个地区能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令人无法忘怀。在毕业生追踪调查中,在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经常能听到“师范毕业的学生我们是十分欢迎的”赞誉。每当走到自治区西部区各盟市旗县和学生相聚时,那种师生之间凝聚的感情,以及学子们对母校的情怀,赞美之声不绝于耳,久久萦绕在耳畔。现摘录几段,以飨读者。<br> “师范是一种情结,纵使我们远行千里,也忘不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br> “师范是我们永远的记忆,纵使她已消失在教育体制改革之中,但‘巴盟师范’是我们永久的骄傲”。<br> “感谢师范学校深厚的底蕴,博大的母亲情怀,使我们在那里汲取了无穷的营养。永远不能忘记师范给予我们的一切,为我们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打下了结实的基础,让我们在社会的风浪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进”。<br> “感谢您,我亲爱的母校,正是您人文荟萃,才会让一代代的学子对您饱含深情,念念不忘……”<br> 今天,巴盟师范这个响亮而又闪光的名字已成为历史。她在2001年的教育改革中并入了河套大学,现在更名为河套学院,让每一个热爱她的人深深遗憾,并久久怀念。巴盟师范学校已不复存在,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八个大字,将铭记于每个“师范人”的心中。虽然我们留不住这所学校的建制,但在我们每个“师范人”的心中,她是永恒的,因为师范精神已深深根植在我们的心底和河套大地这块沃土上。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永远会眷恋和向往。<br> 巴盟师范学校,永远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她的师魂精神永远会屹立在巴彦淖尔大地上,也巍峨在人们的心中。<br><br><font color="#167efb"> 作者:王勇<br> 原巴盟师范学校副校长。原巴盟教育学院副院长。<br> 巴彦淖尔市田家炳外国语学校正处级调研员。</font><br><br> 为纪念巴盟师范建校75周年,全社会征集巴盟师范老照片制作纪念册,可在微信公众号下方留言(毕业年份+电话号码)我们的工作人员将与你联系。备注:电话号码不对外显示。<br>图片<br><br>阅读 1.8万<br><br>精选留言<br><br>陈楠18647859077<br>51<br>我们是巴盟师范的学子,我们以母校为荣!<br><br>万易咨询公司 王鹏宇<br>37<br>八八入学,弹指三零;<br>丰华正茂,学子莘莘。<br>教我育我,师恩难忘;<br>求学三载,受益终生。<br>高山仰止,一生景行;<br>缅怀母校,梦中萦萦。<br>呦呦鹿鸣,食野之苹;<br>母校巴师,永记我心!<br>-----88届巴盟师范学子 王鹏宇</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