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与东方朔的故事

云间方圆

<p>  今晚的国学沙龙,主要有庄永兴老师讲解司马相如与东方朔的故事。</p><p> 零下的温度,寒冷的云间,但润峰艺文社活动室却依旧围炉夜话说历史。</p> <p>司马相如第一部分:琴挑文君</p> <p>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祖籍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侨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有明显的道家思想与神仙色彩。</p><p>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p> <p>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字彘,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母为王皇后。</p><p>前四年(前153年),受封胶东郡王。前七年(前150年),册立太子。后三年(前141年),正式即位。政治方面,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年号,颁行推恩令,颁布太初历,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垄断盐铁、酒类经营,抑制商人势力。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对外积极扩张,大破匈奴,平定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开发西南夷,经营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后期崇信方术、作风奢侈,穷兵黩武,爆发巫蛊之祸,引发社会危机,颁布《轮台诏》,恢复休养生息。</p><p>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去世,享年七十,谥号为武,庙号世宗,安葬于茂陵。</p> <p>孝武卫皇后(公元前150年~公元前91年9月9日),名不详,字子夫,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史称孝武卫皇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p><p>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家歌女。汉武帝刘彻十八岁时去探望平阳公主时,看上了卫子夫,卫子夫因此得以入宫,并于建元三年(前138年)封为夫人,元朔元年(前128年)立为皇后。最后在征和二年(前91年)卷入巫蛊之祸中,自杀身亡。谥思后,葬于桐柏亭。身驻汉宫凡49年,在皇后位38年,育有一男三女。</p> <p>李夫人,生卒年不详,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人,汉武帝刘彻的宠妃。西汉著名音乐家李延年、贰师将军李广利之妹,李季之姐。李氏平民出身,父母兄弟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前112年前,由平阳公主推荐给汉武帝,获封夫人,深得汉武帝的宠幸,并为汉武帝生下儿子昌邑哀王刘髆。产后不久李夫人病死,因其有儿子,以王太后之礼安葬。</p><p>前87年,卫子夫自杀四年后,汉武帝驾崩,李夫人配祭汉武帝宗庙,追加尊号为孝武皇后。</p> <p>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后另住在长门宫,愁闷悲思。后来,她听说蜀郡成都的司马相如,词赋写得好,在全国是闻名的,于是便托人赠送黄金百斤,句子,作为给相如文君的酒钱,请相如写一篇能替她排遣忧愁的辞赋。司马相如便写了一篇《长门赋》赠送给陈皇后,用来使皇上醒悟。陈皇后把这篇文章转赠给皇上后,重新得到皇上的宠爱。</p> <p>卓文君,原名文后,西汉时期蜀郡临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人,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p><p>卓文君为蜀郡临邛的冶铁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卓文君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头吟》,诗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佳句。</p> <p>卓王孙,祖居赵国,蜀郡临邛(今四川省成都邛崃市)人,西汉初期著名富商,卓文君之父,卓王孙一家是冶铁世家,卓家以冶铁致富。秦灭六国,其祖父辈被强迫迁至蜀郡临邛,同时带去了先进的冶铁技术。</p> <p>西汉时期,辞赋家司马相如在梁孝王死后回到成都老家,他家十分贫寒,生活十分艰难。他的朋友邻邛县令王吉邀请他去大财主卓王孙家去做客。他看上了卓王孙的寡妇女儿卓文君,两人以琴心相挑,回到他那家徒四壁的家,开始过他们清苦的生活。 </p> <p>西汉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到司马家后,发现他“家徒四壁”。于是二人又回到卓文君的家乡,开了一个小酒垆,这就是卓文君当垆卖酒的典故。</p> <p>二,司马相如之情变之迷</p> <p>司马相如第一次入京,无意于仅仅做一个陪伴天子狩猎的贴身保镖,因而转投梁孝王门下。第二次入京,得到汉武帝重用,但他同样不满足于做一个歌功颂德的宫廷诗人。他梦想着建立自己的功绩。《资治通鉴》卷十七载:“上自初即位,招选天下文学材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庄助最先进,后又得吴人朱买臣、赵人吾丘寿王、蜀人司马相如、平原东方朔、吴人枚皋、济南终军等,并在左右,每令与大臣辨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屈焉。”司马相如名列汉武帝钦定的文豪榜,也就成为这位个性十足的帝王麾下的高级幕僚之一。《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载:“时武帝方好艺文,以安属为诸父,辩博善为文辞,甚尊重之。每为报书及赐,常召司马相如等视草乃遣。”汉武帝热衷于开疆拓土,也感染了司马相如。他觉得自己能发挥比纸上谈兵更大的作用。这样的机会居然还真被他等到了。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唐蒙为郎中将,强征数万巴蜀民夫修路凿通夜郎,三年还没有完工,加上他用战时军兴法诛杀一些少数民族土司,引发巴蜀骚乱。汉武帝想派人去“救火灭火”,司马相如就主动请缨,说那里是自己的老家,比较熟悉情况,便于对症下药。汉武帝就授权司马相如以郎中将身份(秩千石,相当于正司级)出使巴蜀。司马相如抵达巴蜀,临危不乱,写了一篇《喻巴蜀檄》来传达朝廷旨意,稳定民心,一面说唐蒙“发军兴制,惊惧子弟,忧患长老,郡又擅为转粟运输,皆非陛下之意也”;一面又说“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恩威并施,效果良好。</p><p><br></p><p>  </p> <p>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婚后不久,司马相如得到汉武帝赏识,去长安做了官,做官后司马相如春风得意,在京城过着快乐的生活。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却,哪里还记得千里之外还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不久便打算纳茂陵女子为妾,冷淡卓文君。终于某日,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卓文君收到丈夫寄来的信,怀着喜悦的心情匆忙打开。不料拆开一看,上面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 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意啊!想来夜夜思念的夫君早已是对自己无意了。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怨郎诗》旁敲侧击诉衷肠。</p><p><br></p><p><br></p> <p>东方朔(约前161年—前93年?),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人,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p><p>汉武帝即位,征辟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拜为郎。后任常侍郎中、太中大夫等职。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汉武帝前谈笑取乐,曾言政治得失,上陈“农战强国”之计。汉武帝始终视为俳优之言,不以采用。</p><p>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名篇。亦有后人假托其名作文。明朝张溥汇为《东方太中集》</p> <p>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是中国道家哲学思想。</p><p>据民间传说此句最早出自东方朔之口,汉武帝时期,东方朔就曾自拟自己是大隐隐于朝的隐士,但缺乏准确文献记录。目前已知最早的文献记载则是晋代王康琚之《反招隐诗》:</p><p>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p><p>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p><p>古代的隐逸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如果按照唐朝诗人白居易在《中隐》诗中的概括,中国古代的隐逸形式大致有大隐、中隐、小隐三种。依此来看,汉代的东方朔要算是中国大隐形式的首创者,也是大隐智慧的代表人物。</p> <p>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北)人。性诙谐幽默,善辞赋,武帝时大臣、文学家。 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也给汉武帝上书,上书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扛得起,武帝读了二个月才读完。在自我推荐书中,他说:「我东方朔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养长大成人。我十三岁才读书,勤学刻苦,三个冬天读的文史书籍已够用了。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读了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学孙吴兵法和战阵的摆布,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这方面的书也读了二十二万字,总共四十四万字。我钦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双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齿洁白整齐得像编排的贝壳,勇敢像孟责,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信义像尾生。我就是这样的人,够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p> <p>东方朔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每年都会换一任新的妻子,而且如果要当他的妻子,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必须是长安人,第二个必须是长得漂亮的年轻女子。因为东方朔是汉武帝面前的红人,就算他每年换一任妻子,想要嫁给他的女人犹如过江之鲫。但是朝堂上的大臣却认为东方朔非常好色,经常为这件事情耻笑他。每一个在皇帝身边的人都有自己的目的,不是为钱就是维权,但是东方朔什么都不要,只要有足够的钱财娶老婆,所以那些大臣都认为东方朔没有出息,但是汉武帝却不这样想,对于东方朔每一件事情也不过多干涉,甚至还会支持他,作为一个帝王心思有多深沉,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所以汉武帝早就知道东方朔为什么会这样做。东方朔之所以和别人与众不同,就是显示出自己的特殊,至于每年娶一任妻子,看似荒唐,实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东方朔想用这样的行为告诉汉武帝自己对于功名利禄,一点都不在乎,自然也不会觊觎皇位,汉武帝才会喜欢他赏识他,这也是那些大臣看不懂东方朔的原因,所以在评价某个人或某件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要只看表面,深入了解你,才能够得到客观的答案!</p> <p>据《汉书》本传,东方朔曾先后“待诏公车”“待诏金马门”“待诏宦者署”。待诏,据《汉书·哀帝纪》“待诏夏贺良等言赤精子之谶”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诸以材技征召,未有正官,故曰待诏。 ”“未有正官”应是指非正式在编的职官。当今,绝大多数学者受应劭这一说法的影响,又进一步提出待诏是具有候补和临时性质之职官的说法。</p> <p>到了晚年。东方朔临终时,规劝武帝说:“《诗经》上说‘飞来飞去的苍蝇,落在篱笆上面。慈祥善良的君子,不要听信谗言。’‘谗言没有止境,四方邻国不得安宁。’希望陛下远离巧言谄媚的人,斥退他们的谗言。”武帝说:“如今回过头来看东方朔,仅仅是善于言谈吗?”对此感到惊奇。过了不久,东方朔果然病死了。古书上说:“鸟到临死时,它的叫声特别悲哀;人到临终时,它的言语非常善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p> <p>整个活动,庄永兴老师讲的有声有色,听众听得如痴如醉,直至忘记了结束的时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