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竹墩村,离湖州市区20公里,是菱湖镇所辖的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这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村庄也是沈氏家族的发源地之一。“天下沈氏出吴兴,吴兴沈氏出竹墩”有这一说。</p> <p> 该村明清时是吴兴望族,沈太宦明朝时官至兵部尚书,其父沈玉阳亦被赐封。清朝时,沈家“华省堂”的主人是康熙皇帝的老师,是国学公。</p> <p> 村内塑像是沈珍珠,湖州竹墩人,唐玄宗开元未(741年)被选入东宫,赐广平王李豫为太子妃,安史之乱后下落不明。其子李适即位德宗,历经三代帝王寻访50年未果,封睿真皇后,演绎了可歌可泣的千古母子情 。 </p> <p> 竹墩,是初唐时期名门沈氏的祖居地,也是沈尹默、沈迈士等文人墨客的故乡。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沈氏曾“私造楠木百桌厅”和组建军队而被朝廷追查的传 说。</p> <p> 状元桥始建宋宣和末年(1125),为纪念状元沈晦而建。清道光七年(1827)改单孔石平桥为三孔石阶石梁桥,纪念状元姚文田连中三元。</p><p> 历史上产生多名状元、进士和举人,历任各级职官75人。</p> <p> 寺前桥,位于村中禅智寺前的单孔石桥。</p> <p> 养富桥,始建明永乐三年,(1405),圆形桥心,石浮雕图案为缎带、管笛、石榴和花卉,意含竹墩人财两旺,岁岁平安 。桥名养富,勤劳持家 ,永葆千岁 。</p> <p> 种德桥,三孔石拱桥,百多年来历经沧桑,却生机盎然,古藤密密缠绕桥体,当地人呼其藤桥,此《藤桥晓月》也是竹墩一大盛景。</p> <p> 竹墩村中禅智古寺建于唐咸通十五年(874),为沈氏、朱氏家庙。存祖师殿为请未建筑。“幔拥朱轮归北陆,雾催金箭入寒塘”。晨钟暮鼓,禅院夕照,历代列为胜景。</p> <p> 禅智古寺河对面有古戏台, 年年祭祀,庙会兴旺,四方而至的沈氏族人舟泊月亮湾,昼夜演戏达半月,为竹墩村一大盛事。现重建农村大舞台,共享古村文化,弘扬传世孝悌。</p> <p> 漫步在竹墩村,就像行走在时间的刻度上,淡淡的韵味随着不断的咔嚓声 ,留在我的手机里。</p> <p> 竹墩的长春书院曾是朱熹讲学的地方,唐宋时的颜真卿、苏东坡、胡仔、贾收、富弼、富直柔等人就在这里把酒吟诗。</p> <p> 这里不仅有沈尹然、钱玄同、陆志韦名教授,朱家骅、张乃燕的大学校长,更是有沈家本、胡惟德、戴季陶、张静江、吴鼎昌等一班高官和朱五楼、王一亭、顾叔苹、沈联芳等一批工商巨子的存在,让湖州竹墩享誉中外。</p> <p> 近年来,竹墩村依托美丽乡村小镇建设,通过积极挖掘沈氏文化,加强对古村原貌保存,古建筑修缮、环境整治等手段进一步美化了村庄环境,提升了村庄的品位。</p> <p> 新农村建设让竹墩成了旅游胜地,遍布世界各地的沈氏后人都纷纷寻根问祖到竹墩,特别来自韩国、日本的沈氏后人更多,如你也沈氏,在市区花一元钱乘公交车,很方便就来到了竹墩。</p><p><br></p><p> 2020年12月1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