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织锦,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人们往往在“花铺盖”前冠以“土”字,以标示出这项民间工艺所包含的土家族民族特点。土花铺盖是受到土家族人民的珍爱,视之为智慧、技艺的结晶,被称作“土家之花”。按照土家族习惯,过去土家姑娘出嫁时,都要在织布的机台上制作美丽的“西兰卡普”,即土花铺盖。土花铺盖,最醒目的艺术特征是丰富饱满的纹样和鲜明热 烈的色彩。土花铺盖的图案纹样包括了自然物象图案、几何 图案、文字图案各个大类,其共同的特点,一是几何图案占着较大的比例,即使是那些取材于自然物象的描写性较强的图案,为适应彩织而化成了由方形、三角形、直线等图形和线条所剪裁组成的几何图形了。 作为中国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2006年西兰卡普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中新网2014年5月6日报道,左翠平,是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唯一的西兰卡普传承人。她口中的西兰卡普,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西兰”是一位美丽的土家族织女,聪明的她是山寨里的绣花能手,她把山里的百花都绣遍了,唯独不会绣夜里开花的白果花。于是,她常常独自半夜爬上高高的白果树,伴着月光观察白果花的姿态。不料被内心恶毒的嫂嫂发现,哥哥听信了嫂嫂谗言,用板斧砍断了白果树,西兰不幸摔死了。为了纪念这位美丽的织女,从此土家织锦便取名为“西兰卡普”。<br><br>往昔的酉阳土家村寨,家家户户的织女都将一生的故事织进五彩缤纷的西兰卡普里。左翠平告诉记者,土家人把织女能否挑花绣朵作为衡量婚姻中女子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准,“姑娘结婚时必须有自己织出来的花铺盖作嫁妆,土家姑娘在婚前的日子也总是起早贪黑,精心制作自己的嫁妆。”一针一线里都充满了土家女儿对于爱情美好的憧憬、期盼。<br><br>“西兰卡普宛如一幅包罗万象的名画,记录着土家人的风俗和生活。”左翠平介绍说,西兰卡普常常以红、蓝、黄、紫、黑、白等丝线作经纬,色彩鲜明,热情奔放。题材上也多选取“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等拥有美好寓意的风俗典故。此外,土家人身边日月星辰、花鸟鱼虫,也被织进织女的记忆里。<br><br>怎样把这些线一根根排放在织布机上,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左师傅的织布机上整齐地排列着一千根线。<br>桃源深处,瓦房木屋,织女每天清晨推开作坊的木门,在远离尘嚣的地方,一辈子安静地织布。 做为华夏子孙,我们要保护好这些祖先留下来的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不能让它们失传和消失,所以我们要了解并学习这些祖先留给我们的祖物,这些礼物体现了华夏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更要保护好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