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义中学组织井冈山红色研学活动

FEIFEI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一座山,是战斗的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处处埋忠骨,春风映山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是井冈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一种追忆,叫红色的追忆。</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赤诚寻历史,争做传承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是安义中学托管班井冈山红色研学旅行。</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b>演练“三湾改编</b>”<br><br><br>12月12日,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车程,同学们终于踏进了这一片被誉为“中国革命摇篮”的红色井冈山!在这里,同学们能感受到浓厚的革命历史气息,入驻东投文旅井冈山教育基地——井冈一号,同学们亦感受到教官们的热情,这令同学们兴奋不已。 在用过午餐,稍事休息便是队伍整训,每个学生穿着红军服,个个都元气满满,教官告诉同学们穿上红军服就是红军战士了,就应该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在教官的引领下,全体同学在练兵场完成了“三湾改编”,各队分别选举团长和党代表,并且现场即兴创作团名、口号、绘制队徽、制作队旗。同学们组成的“雄鹰团”、“凯旋团”等先后诞生,团名均体现着胸怀理想,坚定信念的“井冈山精神”。 <b>登顶黄洋界</b><br><br><br>12月12日下午,同学们来到了因毛主席《西江月·井冈山》中“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诗句而闻名的黄洋界。<br><br> 进入黄洋界,同学们在云雾茫茫中一边欣赏它融雄、险、幽、奇、秀为一体的迷人景色,一边听导游讲解红军以不足一营的兵力,击溃了敌军四个团的进攻,以少胜多,取得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故事。站在黄洋界的战壕坑旁,同学们心潮难平,那些脚穿草鞋,斗志昂扬的红军将士的英勇壮举荡涤着同学们的心灵,升华着他们的思绪。绕过几个台阶往左,一眼便可看见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朱德同志的题字“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背面是毛泽东同志的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r> 黄洋界一战,是红军以弱克强,以少胜多的一次成功实践。红军战士所具有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乐观向上、勇于胜利的精神,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影响。 <b>研学井冈山革命博物馆</b><br><br><br>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着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管理着保护井冈山革命纪念地旧址遗址,馆藏文物3万余件,保存着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重上井冈山时的影视资料数百件。 12月13日上午,同学们走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通过画面、视频、展陈实物等立体直观地接触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和井冈山精神。同学们跟随着讲解员的节奏,石壁上雕刻的故事、革命先辈们所用的物品、一首首战争年代的民谣,所见所闻催人泪下。一个个故事深深地刻在同学们心中,大家都深切感受到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b>祭奠先烈</b><br><br><br>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共有4万多名红军战士血洒疆场,而仅有约1.6万人知道姓名。可以说,烈士陵园的每一块石头都是活的,都是经过鲜血浸染过的。怀揣着对烈士的敬仰和尊重,在参观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后,同学们怀着悲痛沉重的心情,在导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又称北山烈士陵园),肃立在刻着15744名烈士姓名的英名录之前,听老师讲述那一位位烈士的事迹,深刻得感受这片红色土地的壮烈,内心受到一次次的震撼,心中的热情被一次次的点燃。井冈山已不仅仅是一座山,它更成为了一种符号、一种象征,更是一种信仰。 12月13日下午,安义中学托管班全体同学安全返回学校,收获满满,感动满满。两天的研学活动中,同学们在研中学,学中研,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思想受到了熏陶,精神得到了洗礼。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学习和发扬井冈山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读书。

井冈山

同学

黄洋界

红军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研学

安义

革命

红色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