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位于河南省修武县以北12公里处,因山势突兀,森林茂密,山间常有云雾缭绕,故称“云台山”。又因其属于南太行山的一部分,故又称“太行云台山”,并以独特的“北方岩溶地貌”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小寨沟处于云台山北部偏西处。这里是游览潭瀑峡、泉瀑峡和猕猴谷的入口,必须经过二次验票方能进入。 旁边是“音画山水”牌坊,是机动车辆的出入口。 小寨沟广场上“咔嚓”云台山。 广场北侧是东西流向的子房河。 河的北岸是“狝猴谷”入口。 长焦下隔岸可见,谷口山石上端坐着一只石猴,背后是一条长长的瀑带。 水上拓展项目运动场。 水上太极拳表演的“八卦平台”。这里距陈家沟不远,陈家沟是“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 出小寨沟广场,沿河畔道路西行。 南侧是云台山小吃城。 前方是“云台山货丰收节”庆典场。 这里正在进行庆典表演。 360云景环幕影院。 “泉瀑峡”与“潭瀑峡”路标。 “泉瀑峡”入口牌坊。泉瀑峡是一条由瀑布和峡谷结合的水道,全长3000米,亚洲单级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天瀑”(落差314米)就坐落于此,遗憾的是我们行程中没有安排此景点。<br> 由此过桥,北岸即为潭瀑峡景区。 潭瀑峡景区入口东侧坐落着“云台山地质博物馆”。博物馆的建立是为了向游客系统介绍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珍贵地质遗产和地质景观资源,从而提高大众旅游的质量和品味。 潭瀑峡前行路标。 相传隋末农民起义英雄刘武周和唐太宗李世民曾安营扎寨于此,故又称“小寨沟”。小寨沟就是李世民彻底打败刘武周的地方。 潭瀑峡牌坊。 沿道继续前行。 在曲曲弯弯的峡谷里,潆洄着一条会唱歌能跳舞的溪水。 这里飞瀑、流泉、彩潭、奇石千变万化,风光怡人,宛若秀丽江南,这就是“潭瀑峡”。 潭瀑峡是子房河的一个源头,南北走向,总游览行程约3公里。 峡谷东面,峭壁耸翠,基岩裸露。 峡谷西面,“竞秀峰”参差俏丽,峰群一字排列,峰峰直立,争奇斗异。 进入峡谷看到的第一个景点是“龙蛇潭”。传说女娲为民除害斩杀了大黑蛇,它的子孙小黑蛇逃到了小寨沟,每天都在此戏水玩耍,吸收水潭的灵气,久之成龙,所以也叫“渡仙潭”。 龙蛇潭周边是紫红色页岩。按照地质学理论,这种紫红色页岩是5亿多年前寒武纪早期潮坪环境中形成的。 过了龙蛇潭,道分两条,下面的临水栈道是游览道,上面的山路是返程的路。 这里立有一块“千堆雪”景点牌。 但由于水流太小,没有形成溪水撞击岩石“卷起万朵浪花,尤如堆堆白雪”的美景。 小龙溪溪床,由一层层高低不一、色彩有别、宽窄不同、曲折有致、形态各异的自然山石所组成。 这块刻有红色“寿”字的石头,名为“寿桃石”。 “瘦身石”。两石之间有一条窄道,是前行的必经之路,身体肥胖者须侧身才能通过。 走过瘦身石,前方有群瀑自高岩跌落,瀑分三层,名曰“三叠瀑”。 每个断层都有两条瀑布相吸相融流入同一潭里,如同一对情人耳鬓丝磨,窃窃私语,又称“情人瀑”。 小寨沟内冬春温和,夏秋凉爽,拥有"长春沟"的美名。 谷中飞瀑、彩潭、溪流、奇石组合奇妙,造型优美,千变万化,风光无限,在北方山水中极为罕见。 这里是“金龙卧波”。传说潭内有条金龙,平时隐而不露,倘若阳光灿烂,便在碧波间出现,故而得名。 金龙满身鳞片,金光闪闪、与上方的丫字瀑交相辉映。实际上潭内之所以呈显金色,是由于水中的钙逸出形成的钙华。 这里的两层山阶上高挂着呈“丫”字形的瀑布,瀑高十余米,名为“丫字瀑”。 瀑下是“丫瀑潭”。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有一羊倌突然听到一女子高呼救命,羊倌抬头见一只鹰鹫叼着青蛙正要吞食,羊倌连甩三声响鞭,吓得鹰鹫丢下青蛙。青蛙落地化为美女,原本是天仙降临小寨沟沐浴。为报救命之恩,问羊倌要什么,羊倌说,什么也不要,只求世代水长流。仙女金口玉言,故而,千百年来小寨沟的泉水十分旺盛。 “清漪池”,水浅而清澈,无论有无微风吹拂,水面总是泛着清清的涟漪。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但清漪池中却生存着一种小鱼。小鱼全身透明,在清澈的水中若不细心观察,是很难发现的。 同行的游友,有的走到清漪池就原路返回了。 我们没有受其影响,继续登高前行。 潭瀑峡的U形悬崖下,分布了宽百余米,长数百米的垮塌岩块堆积体。泉水流经垮塌体时,由于水中折出的钙质在外部边缘不断聚集,形成了高达数十米的钙华坝。 坝上草本植物茂盛,泉水顺植被漫流,形如万条丝线,犹如流动的水帘,故称“水帘瀑”。这个“水帘洞”是一个天然洞穴,洞顶为水草石檐,石檐上挂着一条高七八米、宽五六米的珠帘,一条条、一线线如晶莹剔透的珍珠从洞顶直垂下来。传说唐代药王孙思邈当年在云台山采药时,就常来此处歇息。 水帘洞口有一巨石,状似猛虎,名为“卧虎石”,传说是药王孙思邈的坐骑化石。 在水帘洞前方有一眼泉水从离地一米高处喷薄而出,这就是潭瀑峡内著名的“不老泉”。据《修武县志》上记载,魏晋时期的老寿星王烈,渴饮此泉,寿至338岁仍健步如飞。 举目远眺,天台山巍然高耸。 俯首凝视,峡谷底乱石密布。 环顾四周,山峦叠嶂,潭瀑倾泻。 洗砚池。 <div>魏晋时期,“竹林七贤”曾在云台山百家岩竹林隐居二十余年,他们经常在云台山这一带活动,寄情山水,笑傲林泉,或饮酒赋诗,或研习老庄,或评论时政。这里是他们饮酒赋诗洗砚台的地方,虽历经两千年的岁月冲刷,却依然浓重幽深。</div> 上方那块中间平整边沿凸起的石块,传说就是他们所用的砚台。 “唐王试剑石”,表面平整,状如刀劈。传说唐王李世民在讨伐刘武周时,竹林七贤向秀的后代向李世民敬献宝剑“嵇康剑”。李世民在这里试剑得天下,固称试剑石。地质学解释为厚层碳酸盐岩体坠落谷底撞击力使岩块沿节理面裂开所致。 蝴蝶石。 龙凤壁。泉瀑峡尽头垂直陡峭的崖壁仿佛是一幅龙凤呈祥图,黑苔部分恰似活灵活现的一条巨龙和一只仙凤(左边的黑苔为凤,右边黑苔中颜色稍浅的部分为龙)。 “唐王点将台”位于“U”形绝壁下,三面环山,一面敞口,垂直陡峭的崖壁,头顶一片蓝天,犹如坐井观天。游览到此原路返回。 返程的山路。 红石崖。 野生猕猴出没处。 返程之路几乎是一路下坡,沿阶而下,比上山省力多了。 依亭,下山道上的小憩之亭。 返程的山路在“蛇龙潭”与观景的水边栈道合二而一。 小寨沟的水通透照人,世人的心泉倘若如此,就会冲刷一切如尘的烦忧,生命必将更具灵性,更为鲜活。 <h3 style="text-align: right"><b>—THE END—</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