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藏尘 素雪为银

一因

<h3>恭贺《素心若雪》诗歌分享会圆满成功!</h3> <h3> 让我们,倾听这个季节的呼吸。</h3> <h3>  一场《素心若雪》的诗歌分享会,开启一个诗意而温暖的冬季。</h3> <p class="ql-block"> 如此美好,亲爱的跟我来吧,这里有心灵美好的人儿。有一缕轻风,一窗月色,一枚落叶,一朵雪花的美好。在属于自己的时光里,铺开诗笺写下素心的守望。</p> <h3> 坐看云起时 <br> ……《素心若雪》创作随感<br> 生命呈现的就是一个时段,人生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在漫漫的时光里只是稍纵即逝的一朵浪花,或激昂高歌或低吟浅酌,展示出人生历程的绚丽风景。<br>  《素心若雪》呈现出于生命的关照与超然<br> 时间的概念往往以各种艺术手段呈现出具象与质感,可以使人感受到生命的跃动 。文学特别是诗歌通过不同意象的表达,昭示出岁月更迭,季节轮换,面对无常的人生所具有的乐观与豁达。生命有限的胄叹和隐忧。《素心若雪》的诗歌,“河流”“落雪”“河岸”惯于始终,试图以这样一个基点发散,展示出生命长河某个时段、不同群体的生命个体情态与体验。涉及到落雪与河流的诗在诗集中占了不少,以一片雪花的入境,给每个生命以及万物生灵予以温暖与诗意。站在一个制高点来关照生命。<br> 往往“落日”“河岸”“流年”“落叶”时间等意象的呈现,有对时光逝水、生命轮回的感叹、幽谷里的高歌、湍急处的不惊以时序变换展示生命的瞬息万变,意在把握当下,惜时如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拓展。<br></h3> <h3>  《素心若雪》关于“清凉”与“静寂”的认知<br>  《素心若雪》蕴含了一些禅意诗意的成分,“清冷”“静寂”相对于现代信息发达、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时代的快节奏,以及面对生存与生活的重压,人们向往生活诗意与闲适的精神需求,被挤到了一个犄角旮旯。而诗歌的呈现所能给人们正是一种诗意的向往、灵魂的抵达,以及生命超然的一种姿态。<br>  如果《素心若雪》可以打开生活的一扇扇窗户,可能看到人生的无常,进而认识到生存的价值,生命的觉知,因而热爱关照世间万物的生命,珍惜缘分,才能更好的美好的生活。所谓的拈花一笑就是对待生命的洒脱与超然。人人都爱世界的纯净、清洁、光明。“我所创作的诗歌基于这样的种理念,如“狗宝宝”、“蝴蝶哭了”、“槐花祭”、“一朵梨花的修行”、“一朵雪花的轮回”、“让一场花事见证相遇”、“风抽空槐树下的额誓言”等,采用意象的对垒叠加展示的主题,尽可能地形成对生存价值的体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生命的呵护。<br>  从自身角度或者他人经验出发,创作确实是一个作家的个体行为,如果辨证地看其中具有普遍性,又有差异性。作家的个体风格就是在学习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能够拿出自己的东西,或者说是创作的具体途径,形成作品艺术的独特性或者创作的经验。这里涉及到作家的眼光、观念、素养、积淀,还有甄别事物的能力,就看是否能够在现实生活的一大堆旁杂素材眼识珠。围绕作品主题提炼出一些鲜活的东西,经过一定创作手段加工,成为作品所要表现的人物生活的主要构成或者环境场景。<br>  心灵的空间是无限的,也许你从不认为人因离世就完全消失,无论如何精神是永存的。生命于个体而言就是从此岸到彼岸,你的过去当下与未来,只是一条河流而已。<br> 在季节的转换中,充满了节奏,悬念和突变,春天很美好,但是短暂而又迷幻,花朵开放,会有时光的稍纵即逝,转眼即是秋天;叶落,万物凋零,生命好似到了尽头。如果站在时间之外,站在高处看世界,会是另一番感悟,依然享受到人生的洒脱。《素心若雪》第三辑“素心与诗笺”可以是一些富有禅意的诗。<br> 当然,人生难免有不如意事,通过种种意象构成诗歌的主题表达,则形成人生的乐观与豁达,有了“死亡如挂在生命唇边的微笑”的诗意与超然。如苏东坡诗曰:“溪水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心。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君。”<br>  只有守住本心,才可以让你获得愉悦而自在。“我们彼此关联,在生命的河流中一同流淌”<br>  绿玉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八日<br></h3> <h3> 长夜藏尘  素雪为银<br>  生活琐碎繁杂,有时一个人的安然无处安放,有时一个人的喜悦无须共享。<br>  久而久之,形成了总是喜欢自己去做一些事,比如在孩子,爱人都休息之后,打开一本书,与书为伴,与自己相处。<br>  在月光下铺开书卷,心静神明。<br>  打开姐的诗集,唯有恭谨,正衿而作,笔墨随手。<br>  姐在微信里说到书名《素心若雪》,我想当然的认为大约是白落梅的样子,当年极喜欢白落梅的美文,禅文,又恰好姐的性子与那个女子在文字中的浮光掠影如此相似,心怀善意,向往美好,淡泊出尘。<br>  打开诗集的第一辑:时光蔓影,慢慢咀嚼文字,时光错转,极简之文字,把一幅幅入真的景色移步入目,没有一丝拖沓,没有一丝敷衍,简朴自然,如临南山,如见篱菊。<br>  如读《金刚经》第一卷,法会因由分: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己,敷座而坐。<br>  简朴,自然,直白,通透。<br> “亲爱的,跟我来吧!<br> 今天是个好日子!“<br>  “荷花池畔的春风吹过<br>嘴角荡漾的笑靥掠过你的双眸!“<br>  “那年有斑鸠,麻雀,鸽子,蜗牛与黄鹂”<br>  “秋风不缓也不疾”<br>  整辑的美好,用《季节的端点》收尾,“善待每个相守的日子。”,她说,善待,每个,相守的日子,她也是这么做的,善待每一段风雨,每一片落叶,每一个友人,每一份时光<br>  我知道,所以我很珍惜这个“善待每个相守的日子“的大姐。<br>  珍惜那些童趣,青趣,珍惜初为人父母之乐,人到中年富足与丰裕,乃至未来残阳余晖,安享儿孙绕膝之乐。<br>  爱,是大慈悲,大欢喜,佛说。<br>  姐,没有说,她用温和细腻的笔锋,描摹了世间的美好,请我移步入亭,换目天阔。<br>  夜风微凉,长空如墨,我挟起一枚书签,合上书页,目光移向窗外,舒缓自己略有疲劳的眼睛,一抹素衣的背影,似银河倒挂,俯视众生,一眼温柔,一眼悲悯。<br>  我知道,她不是少年时节的白落梅,她不是仙气飘渺,凌天绝尘<br>  而是,长夜藏尘,素雪如银。<br>  如此真实,温暖,如菩萨低眉,笑靥在侧。督我读书,促我炼心。(张剑)</h3> <h3>  致《素心若雪》——应你而来<br> <br>若说这是一片素心的见证<br>我愿被你雪花般纯净的灵魂指引<br>听闻西窗的吟诵<br>或像散落在光阴里的一缕相思<br>一抹隐痛<br>寻着一场花事相遇<br>如掠过荷花池畔的笑靥<br>一半盛开<br>一半缺憾<br>谁能说得清,这失语的瞬间<br>执手的温暖终究抵不过宿命<br>冬日午后,吹过雕花窗棂的西风<br>将泛黄的记忆一一滤尽这一片远离尘世的素心<br>向着内心的彼岸<br>一路朝圣<br>一路祭奠<br>或许,我终究无法体味你的初衷<br>不如这样化作片片相思<br>或陪或伴,在每一个朝暮<br>每一行<br> (清花瓷)</h3> <h3> 读雪 听雪<br>­­­­­­­­­­­­­­­                           ---读徐志廉《素心若雪》<br>         小雪,一个充满诗意浪漫的节气。巧的是,前一日,天随人愿,氤氲的初冬一场不紧不慢的雪事绵绵而至,让人还有些忧郁、凌乱、手足无措的天地人间顿感清朗,恰如第一缕花事的芬芳漫过,暗香盈动,安静而清幽,欢喜而不舍。<br>    生活的情趣,就是由无数个不可预期的喜悦编织的梦想。正如在这雪花飘舞的时刻,一帧散发着墨香的诗集《素心若雪》不期而至,落落大方,花香满屋。我的脑海顿时勾画出一个娟秀的名字,缪斯的使者!而她,一身禅意,娓娓道来;于我,这般的相遇充满了渴望和期待,轻轻地打开扉页,行走在禅悦的诗行里。<br>      一点月光,一叶穹窗,品一杯清茶,读一笺诗雨。“灵魂偶尔出窍忽略了夜空的落寞/谁在奏出夜雨的双唱”,徐志廉以女性优雅的姿态,在时光的蔓影里淌过岁月红尘,以一颗单纯的初心,依着文字的馨香,踩出一串串爱的足迹。<br>    她的诗中,既少有花前月下的缠绵悱恻,也不多人前背后的幽怨凄愁,她以低调的激情、冷色的浪漫、忧郁的高歌和隽美的笔触奏响灵魂的禅音,看见世界的明亮,听见人性的真实,静守一生的痴心和执念。<br>  她是向往春天的,也不吝歌颂季节的轮回,“亲爱的,跟我走吧/今天是个好日子《春天的日子》”,“枕在你的臂弯/静若止水《春是发际的清香》”,“夜空将所有的心思采集/星星将它们撒落《选择另类的方式相爱》”,“冬夜的温存持续着/连同隔岸的灯火/要么埋葬/要么与雾凇  冰挂一起被收藏”……<br> 她喜欢独自坐在一帘清幽的月光下,把心尖的文字在笔下葱茏地舒展,对亲人的挚爱、对世界的想象、对历史的皈依倾情而泻,渲染心房里温润的安暖。在《悼堂哥》里,她并没有一味的哀思,而是献上了真情的祝福,“哥哥/是我,你最亲的小妹/相约花开/一张通往春天的车票/拾回旧日时光”<br> 在《寄云》中,她以断章的形式,素心如雪,书写世道的薄凉,吟唱命运的温暖,“书中夹着那枚叶片泛黄/气息残留/拾起的记忆里/有你生命的温暖”;在《杀虎口的思念》中,她以凄美的笔墨,把对历史的一阙殇情嵌入生命的沧桑,“阅读到百年的流离/惆怅比西风的剥蚀更痛/踩着乡愁/和满泪水的守望/口里口外一样的长”。<br>      徐志廉的现代诗,不同于当下或过去的某些流派,朦胧诗太晦涩,老干体太直白。她的诗内容高于形式,真情实感胜于技巧,非“为赋新词强说愁”。她的诗大多数押韵,有着歌的特质,又不失诗的意象;既有诗歌的风格,又具小说的情节。从她的诗歌中,我仿佛触摸到了仓央嘉措决绝的痴情、席慕蓉唯美的灵动。“灵魂生香,精神有光”,这样一位卓尔不群、感性又韧性的女子,一定会在广阔的文学海洋里,打造出诗意的一方山水。<br>                              (书生)</h3> <h3> 现代·周梦蝶 <br><br>谁是心里藏着镜子的人呢?<br><br>谁肯赤着脚踏过他的一生?<br><br>所有的眼都给眼蒙住了<br><br>谁能于雪中取火,<br><br>且铸火为雪?<br><br>在菩提树下。<br><br>一个只有半个面孔的人<br><br>抬眼向天,<br><br>以叹息回答<br><br>那欲自高处沉沉俯向他的蔚兰。<br><br>是的,这儿已经有人坐过!<br><br>草色凝碧。<br><br>纵使在冬季<br><br>纵使结跗者的足音已远去<br><br>你依然有枕着万籁<br><br>与风月的背面相对密谈的欣喜<br><br>坐断了几个春天?<br><br>又坐熟了几个夏天?<br><br>当你来时<br><br>雪是雪,你是你<br><br>一宿之后<br><br>雪即非雪,你亦非你<br><br>直到零下十度的今夜<br><br>当第一颗流星暗然重明<br><br>你乃惊见:<br><br>雪还是雪,你还是你<br><br>虽然结跗者的足音已远去<br><br>唯草色的凝碧 <br>  <br> 本诗自“风中树&quot;的分享</h3> <h3>  如此美好的人儿如约而来,韵韵落在哪里,哪里就有诗意的春天。</h3> <h3>  你携一缕芳香而至,写下纯真与祝福:<br>   亲爱的绿玉姐<br> 祝贺新书出版!<br> . 小雅 <br> 2020 12 12<br>  你就是这样美好的人儿!</h3> <h3> 相思飞出雁门关<br> ——读志廉《素心如雪》诗集<br>  很高兴参加今天志廉新诗集分享会,选择今天的日子/12月12日又非常好——寓意要爱,要爱,能不高兴吗?!<br> 记得已故著名诗人钟声扬老师曾经说过,“不论是作文还是写诗,都要写自己熟悉的自己身边的自己心中的”;它的涵义很深很明朗,大家可以慢慢琢磨。从志廉的诗集中可以佐证钟老的话非常实用。<br> 志廉的诗以“亲情爱情友情”为主线,把自己心中的身边的熟悉的事,经过精心加工构筑打磨变成了“艺术品”。<br> 如《荷花池畔》把“荷花”拟人化,活脱<br>的,水灵灵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一朵很普通的荷花孕育出了神奇的生命。<br> 窥一斑可见全豹,志廉其他诗都具有这样的趣味。她的诗如“万年红”一样,绽放炽热的火焰,犹如大地的血液,在绿葱葱的枝叶间流动;仿佛太阳的光辉,在红艳艳的花团上闪烁。<br> 志廉既写小说又写散文还写诗歌。而且摄影技术也很过硬。捧读志廉的新版诗集《素心若雪》,一缕淡淡的茶香拂面而来,字字句句闪耀着“情”和思的柔光。<br> 通读诗集有大致印象:一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志廉的诗浸染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传统、语言特色、表达方式、人文关怀。显示出一种对人生、对人性的娴熟、通达、敏锐的洞察力;二是奋力开拓题材的涵盖面,三是能自如驾驭情感,四是文字呈现自家风貌,五是善于表达意象,诗句灵活细腻。<br> 志廉一直生活在朔州这片古老又年轻的热土上。她在诗歌中把对家乡的敬畏、对朋友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希翼交汇在一起,向我们展现了三维立体的诗意朔州空间,她的诗歌具有了北国一样的博大、雪花一样的圣洁、紫荆山一样的凝重、桑干河一样的深沉…<br> (细水)<br></h3> <h3> 温馨如你 ,一场灵魂交融于清浅岁月。素心若雪 ,淡淡的歌流淌过午后。<br> --……欧阳竞帆</h3> <h3> 相识是缘,相遇最美。祝贺绿玉姐新书发布会圆满成功!祝我们的友谊长存!愿我们在喧嚣的世界静守心灵,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固守灵魂的纯净,活出一分诗意,精神世界更富足!……犁歌</h3> <h3> 贺《素心若雪》发布会圆满成功<br><br>若非<br>诗意的典雅<br>我何必<br>在雪梅相携的片刻<br>与你同行<br><br>若非<br>赤诚相待的对视<br>我也许<br>只随风一去<br>为来春做最好的铺陈<br><br>雪花满天<br>我收获了祥和的氛围<br>为你 为我<br>虔敬地祝福<br>记得<br>我为你的叮咛<br> (书生)</h3> <h3> “若念,拾起放下亦然/若无,放下拾起空叹 ”自《素心若雪》.若将 。<br> <br>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周梦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