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二中2020-2021年度第一学期高一高二年级同课异构活动(语文篇)

rose

为推动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提升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银川市第二中学在高一高二年级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本次活动参考银川市推变课堂变革活动选拔教师的方法,通过电脑随机派位分别选出各级教师参加,语文组李臻老师、龚瑜老师、哈文红老师及王淑珍老师作为授课教师参加此次活动。参加此次评课的有自治区语文教研员安奇、银川市第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高小军,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田红霞,副校长王萍、陈少兵等领导及全体语文教师。 四位老师的授课篇目都是《涉江采芙蓉》。她们以亲切的教态,新颖的构思,活跃的氛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在座的老师以启迪。 <p>  授课结束后,银川二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崔新宁老师主持点评环节。</p><p> 首先是各位授课老师的自评环节。第一位发言的是银川二中高一年级语文组的李臻老师,她先分析了这首诗的特点,接着介绍了自己教学设计的思路。李臻老师认为这首诗对于学生来说较为简单,所以更容易为之贴上标签,所以在教学中她更倾向于设计互动式、启发式的课堂,让学生进入文本,真正“由景入境”。第二位发言的是银川二中高一语文组的龚瑜老师,龚老师的发言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她先陈述了自己教学设计的思路和环节。在教学设计上,龚老师花了很多心思,学生的反馈也很好。龚老师接着又反思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她指出由于事先没有备好学情,所以学生在讨论的环节各抒己见,花费了很多时间,导致最后结尾部分有些仓促。接着哈文红老师重点讲述了自己对于语文课堂的心愿。她认为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的内容上,她更倾向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倡导多元解读。最后发言的是王淑珍老师,王老师指出自己的这节课重在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赏析这一首诗的同时关照到整个《古诗十九首》。</p><p> 接着徐晓勇老师和文娜老师被选出对四位老师的课进行点评。徐老师首先对四位老师不同的授课风格和授课方法予以肯定。同时也指出了一些不足,在四位老师的授课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有所欠缺,没有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文娜老师总结了几位老师讲评课的优点,并表明自己将继续学习,取长补短。</p><p> 接下来自治区语文教研员安奇老师对四位老师的授课从课标、教材、考试评价几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安老师谈到思维问题时,指出一要强化文本解读,拓展思路,对于一些知识性的问题要十分明确;二要有问题意识,形成互动式、启发式的课堂教学。</p><p> 最后银川市第二中学副校长王萍就四位老师的精彩授课提出了三个关键词:学科素养、情境式和问题导向。王校长指出,其实我们头脑中都已深入了解了语文教学改革的相关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所欠缺,而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p> 最后,自治区语文教研员安奇、银川市第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高小军,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田红霞,副校长王萍、陈少兵等领导对参与“同课异构”活动的老师进行了表彰。<br> 在此次“同课异构”教学互动中,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都受益匪浅。教师们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的模式,探索新时代课堂教学的无限可能。相信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银川二中的教学不断取得新成果。

老师

语文

授课

教师

教学

学生

四位

二中

银川市

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