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积木自由“玩耍”

K.

<p>  建构区是教室里重要的区域之一,它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与发展机会。同时幼儿在建构的过程中也能探索数与量、空间与方位的概念。而小班幼儿正处于积木建构的前期阶段,他们喜欢随意的摆弄、敲击积木块或是把不同的积木块混合装在一起并反复倒取;他们还会尝试把积木搭建横排或竖排,不停重复的出现相同的造型。你瞧!“排”与“塔”的建构已经出现……</p> <p><b style="font-size: 20px;"> 🌿 观察一 🌿</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观察时间:10月23日</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观察对象:可可 淳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可可和淳雨来到建构区,先是拿了两块双倍块和四块基本块平铺在地上排成竖的一排,当可可平铺完这些积木时淳雨说:“我们的桥要拐弯了,太长会被别的小朋友弄坏的。”可可听完后用三块双倍块横着铺成了一排,再接着用同样的积木块继续竖着平铺一排,围成了一个三边形的桥;小桃子从篓筐里找到了一些多种小型积木摆在桥的各个地方,有的放在桥上做红绿灯,怕车多堵车;有的在桥中间搭成一个个小房子;还有的在桥上搭出了一个停车场,开累了可以停在里面休息一下……</span></p> <p>  游戏分享时,我把可可和淳雨合作搭建的桥拍成照片放在投影上,幼儿一一介绍了这座桥的每一个局部;南北说:“我爸爸带我去看过桥,桥下面有长长的河。” 庆宇指着他们搭的桥说:“那这个桥上的人都会掉进水里的”我问:“那怎样才能让桥上的人不掉进水里呢?快想想办法?”南北继续说:“用很大的柱子撑住下面,桥就可以变高了!”</p> <p>行为分析:</p><p> 小班幼儿初步建构大多以平行游戏为主,平铺和重复是早期建构的特征。在建构中,幼儿用积木代替某个实物呈现出符号象征能力,他们有目的地展示对建构的思想和概念,当幼儿呈现他们的想法时,他们的想法和概念对他人来说变得可视化。与幼儿互动,进行集体分享时提出疑问,设置挑战,从而刺激幼儿的深度探究,同时,围合与排序图式也在幼儿的搭建中显现。</p> <p>支持策略:</p><p> 在建筑欣赏这块墙面上贴了关于高架桥的图片供幼儿欣赏,丰富儿童的建构设想。</p> <p> </p><p> </p><p><b style="font-size: 20px;">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 观察二 🌿</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观察时间:11月12日</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观察对象:可可 南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可可和南北先是欣赏照片后开始了建构,从材料框中拿出了六个长短、粗细都相同的圆柱,每个圆柱中间都分开一段小的距离,再拿一块基本块平放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圆柱上,接着拿第二块,第三块……依次按照规律平放,直到把空隙铺满为止。可可说:“我的高架桥搭好了,但是我还要搭一个有斜坡的桥。”说完拿了三块基本块和双倍块转移到旁边自己搭建,先是把三块基本块分开一段距离,把它们竖放,拿起一块双倍块先平放在上面,正好盖住空隙,再拿一块斜放在左边,一头架在上面,一头支撑在地上,另一边以同样的方法斜放在右边变成了高架斜坡桥。</span></p> <p>  建构完进行了第二次的游戏分享,在分享时又产生了一系列的对话。萌萌问:“为什么桥会有斜坡呢?” 可可说:“因为有斜坡桥会变得好看。”豪豪说:“不对不对,有斜坡汽车就可以去桥上,也可以从桥上下来在路上开。” 南北接着说:“对的对的,路和桥不一样高。”可可说:“有斜坡车可以跑的快点。”</p> <p>行为分析:</p><p> 游戏中幼儿使用了架空和平铺的建构方法,形成了初步的空间意识。他们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会了运用方位词:如上下、旁边、左右等。同时幼儿还尝运用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去解决建构中突发的问题,再加上教师的及时支持,让原本的平面桥变成了高架斜坡桥,从平面到立体,幼儿感知了桥面的高低错落、层次差别。建构中他们不仅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还可以通过观察和获得同伴指导进行多方式学习。</p> <p><b style="font-size: 20px;">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 观察三 🌿</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观察时间:11月23日</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观察对象:可可</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span>可可拿一块小方块平放在地上,再放一块双倍块叠放在上面,在双倍块上平铺五块小方块,继续叠加一块双倍块,最高的一层用两块基本块和一块双倍块作斜坡,他手里拿着一个细圆柱放在斜坡最高处说:“小车要下坡咯!”一边说一边把手松开,圆柱从最高处滑下;接着他又捡起地上的圆柱再次从斜坡上滑落,一旁的年年说:“你别撞倒我的房子。”</p> <p> 建构游戏后进行了第三次的分享,可可说:“我的小车在斜坡上跑的很快。”年年说:“你撞到我搭的房子了。”豪豪说:“你破坏别人的积木是不对的。”可可说:“那我就换个地方玩吧。”</p> <p>行为分析:</p><p> 积木建构游戏有助于幼儿学习材料的属性、稳定性和平衡。幼儿能在建构马路和斜坡时,学习动力和运动,当幼儿的建构能力提升,他们还可以学习其他简单的器械,比如滑轮,轮子等。</p> <p>支持策略:</p><p> 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在探究中再次产生了新的问题:采取什么方法可以既不阻止幼儿对斜坡滚物的探究,也不破坏到别人的建构作品呢?于是,经过跟幼儿的商量我在益智区投放了积木,小方块、基本块、双倍块、长短粗细不一样的圆柱,三角形积木供幼儿继续探究发展,允许幼儿跨区域使用材料,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 观察四 🌿</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观察时间:12月2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观察对象: 豪豪</span></p><p><br></p><p> 豪豪来到益智区把白色篓筐端到桌上,先是把基本块竖放,上边架一个双倍块,重复刚刚的动作把积木拼在一起,做成宽的斜坡;在前方横竖了一个积木,手里拿一个短圆柱,从最高处放开让它滚下来,第二次圆柱把积木撞倒了;他把撞倒的积木放回篓筐,走到摆材料的地方,有个托盘里有小人玩具的,他先拿着两个小人摆在桌上,来来回回摆了九个小人,摆了两排,他拿着原来的圆柱,继续从最高处滚下,撞倒了三个小人。</p><p><br></p> <p>行为分析:</p><p> 斜坡滚球游戏不仅锻炼了幼儿小肌肉运动发展,还锻炼了幼儿动作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让幼儿发现了物体从同一高度滚下,越重的物体惯性才越大的原理。幼儿运用了不同的材料,尝试了不同的玩法,寻找到斜坡滚球的初步技能,并且发现了物体轨迹的变化和物体相撞时的动力。积木建构还能促进幼儿独立创造与想象力的发展。</p> <p>   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开放了双手,拓展了思维能力,也激发了幼儿多思维的建构兴趣。他们从平面的桥到立体高架桥、从建构区的斜坡桥到益智区的斜坡滚物、从一人平行建构到三人合作建构、从“排”与“搭”的建构作品到“连接”与“围绕”的组合,层层深入、步步精心,幼儿在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顺应身长规律的图式发展,自然和谐的建构他们的故事。 </p><p> 《指南》科学学习的核心就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需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我们手中握《指南》、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一直在行走…… </p>

幼儿

建构

积木

斜坡

可可

双倍

圆柱

基本块

探究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