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窝”比“老窝”更温馨

辛翁

<p>我和老伴在xx县的住房是原办公室改造的,1958年盖的老房子,砖木结构,近150平方米。由于年代久远,老房子的缺点日益突出:屋顶的瓦片老化,一下雨就漏水,我们总是动用家里所有的盆子接漏水,象是摆地摊一样。墙体是单砖石灰砌成,墙面石灰脱落。地面洄潮,虽然铺了地板砖,阴雨天就“出汗”,表面一层水珠,亮晶晶的!窗户是老式的,裂缝走风,风鈎坏了,用块砖抵着,门也是老式的,在家里面看得见外面的亮。我们既怕过热天,又怕过冬天,更怕过雨天!老伴经常说:“这破房子我住够了!”!</p> <p>2017年,xx县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我住了二十二年的“老窝”被低价拆了。</p><p>面对拆迁,我是接受现金补偿(五十万元左右人民币,,棚户区改造不是商业拆迁,补偿从低,按砖木结构住房的市价打折,房子越老打折越多),还是要安置房(我搬家后,县负责人电话告诉我,按我的拆迁面积,可给我安置房两套。我问他:“这次拆迁三千多戸,你有哪么多安置房吗?别人仿照我的标准要房怎么办?”他说:“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你x老不一样!”我说:“如果这样的话,我要了房子不得安,你们也不会安的!谢谢你们的美意!”,婉言谢绝了!)、亦或是用补偿款在县城再买一套新房?必须做出选择!</p><p>我内心矛盾着:我一辈子客居他乡!五八年去外乡求学,就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热土!毕业后又分配到xx县中学教书。(我是先工作,后上大学的)后来,又被调到县委、县政府机关工作,一直到退休。一晃眼,一辈子就在xx县度过了!我父母早逝,与兄弟姐妹又离多聚少!这次拆迁是我回故乡与哥哥、妹妹共度晚年的一个机遇!也能享受与儿时的玩伴回忆童年徃事的乐趣!经济上损失能换来亲情也值得!</p><p>然而,这点拆迁补偿款在原县城都买不到一套一百平米左右的新房子,到合肥也只能买一个“房角”!如何决策?我举棋不定!我和老伴商量,老伴也是这个想法,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p><p>我召集全家人决策。明确告诉他们:“这次拆迁补偿款只有五十万元左右。要安置房吧,能给多少未定。买新房吧,钱不够。安置房或新房都要装璜,再投入。”听了我的话后,</p><p>儿子、媳妇、孙子都主张我们老俩口到合肥定居。并说:“你们老俩都已经是七十五岁(虚)的老人了,继续在xx县城住,我们又不在身边,不放心!”</p><p>儿孙们的意见,与我想的脗合。就这样决定离开工作、生活了五十多年的Xx县城。</p><p>搬家前,我和儿子在儿子居住小区附近寻找适合的居住房。当时又值合肥房价飙升的高峰期,找了許多适合老俩口住的房子,儿子居住的小区也有两处适合的房子。可是,一谈价格,我就傻了眼。拆迁补偿费加上我们老俩可怜的老本也买不起呀!当时,我好悔恨:恨自己太无能了!“无颜见江东父老”!</p><p>儿子、媳妇见我们无钱买房,便主动说:“爸爸妈妈到合肥来跟我们一起住吧!我们一家三人住二楼,你们老俩住一楼!”听了儿、媳的话,我既高兴,又惭愧!……</p> <p>2017年6月25日上午,大媳妇从合肥一搬家公司租了一台卡车,我与老伴带着破破烂烂的老家具,到长子家定居。家具运到合肥,除了一台电冰箱和我姐夫亲手制作的五抽厨外,其余的全部拉到乡下闲置了。</p><p><br></p><p>长子大学本科毕业后分配在省直一个效益不错的单位工作。可是他不贪图体制内的安逸,1996年就辞职下海自谋职业。历尽艰辛,经多坎坷,不屈不挠、不断奋斗,到了2007年按揭买了一套大面积的住房。为了让我们老俩有独立的空间,他改造了一楼的房间作为我们的卧室,铺设了竹地板,安装了空调和暖气片,买了立樻和吊樻,并把卧室南窗改为门。在门外新盖一间阳光房,安装了暖气片和溢晶电视机,开通了无线网络,铺设了实木地板,作为我们的起居间。封闭了原来的廊厅,制作了一台两米长的木桌,放在封闭的廊厅里,作为我的写字台。在天花板上安装了活动灯具,儿子说:“爸爸,这样你晚上也能写字,灯光可调,角度可调。”</p><p>卧室、起居间、廊厅相连,有门相通,这就成了我们老俩的“独立空间”!</p> <p>我们沒有了“老窝”,也离开了“老友”。好朋友们都为我们担心:历来都是“婆媳关系难处”!万一媳妇嫌弃了,儿子为难,我们老俩也无退路了!如果那样的话,晩年就不可能是幸福的!我们也很认可这个说法,但,我们并不担心。因为儿、媳结婚二十多年了,我们了解自己的儿媳!所以,毅然决然的选择走这条路!我们一入住,儿媳就给保姆打了招呼:爷爷奶奶有什么需要,要尽量満足。我中午下班时间不定,只要到了十二点四十,不管我回家沒回家,爷爷奶奶开饭。三年多来,一直是这么做的。有时候,我们吃到一半,儿媳回家了,她接着吃。有时候回家更迟一点,饭、菜凉了,热一热。后来,我想总不能让孩子吃我们剩的饭菜吧。于是,我就在我们动筷之前,每个菜留一份,放在保温锅里,儿媳回家迟了也没关系,仍然吃到新鲜的热饭菜。日常生活中,无论大事小事,儿、媳照顾到我们的需要,我们也尊重儿、媳的意见。三年多来,没有一句高言,更不用说其他了!儿媳与我们对话,总是先喊“爸”、“妈”!亲亲热热的。去年,我和老伴回xx过了几天。返回后,儿媳说:“爷爷奶奶在家习惯了,这几天回家见不到,反倒觉得不习惯了!”</p><p>儿子很忙,他现是安徽省工商企业企业家艺术家联谊会的副主席,交友较多,白天很少在家里,只要有机会总要聊几句。好友赠送的绿茶、滋补品等都送到我的房间“爸爸,给你喝的!”孙女住校,双休日才回家,来回总要跟爷爷奶奶打招呼的!特别是孙女喊“爷爷奶奶”,声音细细的、柔柔的、甜甜的,我特别爱听!尤其是孙女从学校回来,三代人同桌共餐,有说有笑的,我更觉得是“家”的味道!每年春节期间,我们三代人个个上阵,每人做一两样菜,挺好的!一家人热热闹闹,和和睦睦,相亲相爱,比起我们原来的“二人世界”,温馨多了!</p><p><br></p><p>人际关系就是这样,只要彼此相互理解、尊重、体贴、照顾,就一定会相亲相爱!更何况是一家人呢!一家人亲情浓浓,尊老爱幼,和和睦睦,亲亲热热,即使是一贫如洗,也是幸福美满的!如果,一家人相互莫不关心,甚至夫妻不和,婆、媳争吵,手足不睦,即使富可敌国,也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p><p><br></p><p>离开了老友,确实有很长时间觉得孤单、寂寞,确实很想念他们。搬家来合肥的第一个年头,我几乎每个月都要回去xx一趟。为了消除孤单、寂寞,从一开始,我们必须做点事,我们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衣服不要保姆洗,自己洗,我们的“独立”空间的卫生不要保姆搞,自己搞。今年,干脆辞掉住家保姆,用半日制保姆。早餐、晚饭,我们自己做。早餐后我去超市买菜(原来是住家保姆买菜),这也是我融于社区的一个机会。同时,也能了解柴米油盐的贵贱。要动脑子今天买那些菜?明天买那些菜?如何搭配荤素素?如何适合孩子们的口味?大有当家做主的感觉!好在,不管我买什么菜,不管我怎么搭配,孩子们从来不发表不同意见!</p><p><br></p><p>我们在合肥的一些朋友、同学、学生也常聚会,我也常作东邀请在肥的好友、同学、同事。偶尔还邀请不在肥的老同学、亲戚来我家作客。现在,不再觉得孤单、寂寞了,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了!</p><p><br></p><p>同时,安排好我们老俩的锻练和娱乐生活。我们坚持在小区内走路,在老伴痔疮发作前,坚持每天走6000米左右。老伴痔疮手术后,坚持每天半小时左右,我快走,老伴慢走。上午,我多数时间描描红,也在全民K歌唱唱歌。老伴则在电脑上玩“名星三缺一”。一个上午,一晃就过去了。老伴手朮前,我们每天下午要打一至两个小时的扑克牌(自创打法)。在“新窝”,老俩变得形影不离了!</p><p><br></p><p>另外,长子的“新窝”拥有一个不大的独立私院子。儿子种了许多花草树木,我或在院子里培土浇水,或在院子里散步、赏花。院子南向面临一湾碧水,是人工挖掘的,小区物业命名为“静心湖”。儿子在我家附近水域培植了睡莲。花开的时候,早上起来总要去欣赏一番,数一数今天又开了几朵,几朵白色的,几朵玫瑰色的,几朵大红色的!拍拍照,发发微信。春、秋季节,坐在水边,一边用馒头喂鱼,一面欣赏鱼的游戏!⋯⋯</p><p><br></p><p>离开了老朋友们,似乎也活得有滋有味的!刚开始的担心,丢得无影无踪了。手机上微信说的没有了“老窝”如何如何,似乎与我们对不上号,我们与儿孙相处的机会多了,也是一种享受,增添了浓浓的亲情,充满了温暖!我倒觉得儿家的“新窝”比“老窝”更温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