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南通研思悟,风正帆扬逐梦行(六)(第五小组)

瀚海星云

<p>12月11日,我们南通跟港学习的首届学员乘车车来到海门。</p> <p>今天要参观两所学校,聆听若干报告。</p> <p>两所学校都是海门区的名校,所以大家都很期待。</p> <p>我们首先来到的是海门东洲国际学校。</p> <p>海门东洲国际学校的陈铁梅校长接待了我们。她是一位美术学科的省特级教师,也是正高级教师。</p> <p>陈校长带我们参观了校园,介绍了学校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p> <p>礼堂内讲座正在进行。许科长围绕构筑理想课堂、研发卓越课程、缔造完美教室、家校合作共育、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全方位呈现新教育实验的蓬勃生态,受到培训团队的交口称赞。</p> <p>第二场报告,陈校长和我们一起分享了她的成长历程——《成长,一种幸福的应允》。</p> <p>陈校长曾经是一位有着美术家梦想的美术教师。杏坛耕耘数十载,她现任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教育管理集团副总校长,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副校长、常务副书记,南通市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中学美术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领衔江苏省南通市中学美术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南通市中青年名师陈铁梅名师工作室、海门市“审美人生教育”名师工作室。兼任江苏省教育督导专家组成员、江苏省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美术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海门市美术教研员。积极倡导“审美人生教育”,先后主持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以及多项省级课题,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美术教育的真谛:审美人生教育让生命绚丽成长》《让孩子喜欢美术的理由》等专著,在《人民教育》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研发并出版《百幅名画欣赏》课程和《蓝印花布》等乡土美术教材。</p> <p>她从做一根会思想的芦苇、跑赢一场人生马拉松、培养一批自己的对手等多个方面来阐释她所遇见的新教育、她眼中的审美教育、教师的专业阅读与专业成长及学校的团队建设。</p> <p>陈校长的报告像是赋予大家神奇的力量,让每个人都觉得脚下更稳,未来可期。她主张“审美人生教育”,建设团队,其本质在于成人之美,就像一片森林,这片森林的每个个体都相互支撑借力,茁壮成长,继而随理想而上,郁郁葱葱,惠泽众生。</p> <p>新教育,让尺码相同的人汇聚在一起,穿越课程与岁月,一天天地丰盈、成长,共同朝向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者,要潜心研修,穿越生命散发的芬芳,在教育的润泽下,拔节成长。</p> <p>下午,我们来到了江苏省文明校园——海门市东洲小学。</p> <p>我们首先走进了新生活体验式学习中心。孩子们并没有被我们一大批到访的客人打扰,他们都在专注地进行手里的木工操作,还有一批孩子正在搭建梦想的大殿。</p> <p>学习中心里边有各种学具,可以体验丰富的课程。我们去的时候正好是下午的活动课程,很多孩子分布在不同的教室里,正在学习校本课程。</p> <p>我们走进报告厅学校品牌校本课程的负责人分别以《海门山歌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和《听说中国故事,传承优秀文化》为主题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品牌课程:海门山歌和评书课程。</p> <p>大家听得非常专注。</p> <p>最后是由学校的吴建英校长给我们作《课程育人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p> <p>吴校长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国培班导师,“江苏省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现任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曾两次在全国赛课中获最高等级奖,公开讲学300余次。有200余篇文章发表,著有《情意课堂展现母语之美》《母语教育:从美出发》等书。研究成果“‘中国风·母语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探索”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情意课堂教学范式及情意课程的构建”“儿童书香课程群的构建与实施”均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p> <p>从吴校长精彩的课堂和生动而富有诗意的报告中,我们领略到了吴校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也感受到了吴校长对教育事业、语文教学炽热的爱,更能感受到吴校长对语文课程改革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p> <p>吴校长和她的团队一直致力于“中国风·母语美”微课程群的研发与实施。在课程实施中,学校努力汲取古代母语教育的精华,同时吸收当今母语教育改革的成果,找寻最适宜的“乐学”策略,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让他们在母语中狂欢。学校以“最美的母语给最美好的童年”为目标开发配套的主题读本,力争使这些读本成为儿童生命成长中最重要的母语养料。</p> <p>在探索与实践中,团队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大胆进行课时重组、优化方法、评价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不断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p> <p>第一,通过课时重组,让实施更加灵活高效。学校根据学生的发展及课程实施的需要,以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在课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尝试将每周的语文课时量的三分之二用于教材教学,三分之一用于微课程的实施。同时,还进行长、中、微等课时的调整与统筹安排。如晨诵15分钟的“微课时”,用于“唱唐诗”“绕口令”“好玩歇后语”等微课程的实施;午读30分钟的“中课时”,用于“中国寓言”“中国神话”“民间故事”等故事类微课程的实施;60分钟的“长课时”,用于“民间戏曲”“评书”等微课程的实施,这样能使课程活动得以自然伸展,学生能在一个比较充分的时间内完整地经历全过程。</p><p>第二,通过优化方法,提高实施质量。课时重组后,学校运用精读略读结合法、主题阅读法、比较阅读法、群文阅读法、单元整体阅读法等多种方法促进教学最优化。实践证明,优化教学方法,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学习的规律,能有效提高微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另外,以社团为载体,采取选课走班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选择自己感兴趣和适合自己的母语微课程社团,为每一位学生的母语发展提供个性化平台。</p><p>第三,通过趣味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课程落实,离不开评价体系。学校主要启用“星级评价手册”,手册中分学段有各种母语微课程大赛,如“汉字书写大赛”“诗词背诵大赛”“成语接龙大赛”“唐诗吟唱大赛”“神话讲述大赛”等,学生每参加完一个大赛,便可获得一枚“星级奖章”。此外,还采用展示性评价,在母语节、期末庆典中,让学生在“歇后语对对碰”“成语大闯关”“小儿对韵”“飞花令”等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中展示母语学习成果。这些趣味评价,让学生在母语学习中真切感受到了学习母语的价值,体验到了母语学习的乐趣。</p> <p>吴校长和她的团队做的“‘中国风·母语美’微课程群”意义非凡,这是一条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母语教育探索之路。</p> <p>本次展示交流干货满满,几位教育名家用心用情用智,和我们真诚分享交流分享学校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团队成长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有效发挥了引领辐射作用。</p>

课程

母语

教育

江苏省

学校

校长

课时

东洲

海门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