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富靠俭,中富靠勤,大富靠……

聚贤書斋

<p><b>近日,网上有一个说法:节约者不会富,懂赚钱者会花钱。</b></p><p><br></p><p>有些人表示不认同,因为古人云“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俭自古以来是传统美德。</p><p><br></p><p>有的网友却很赞成这句话,认为节约的人往往不会大富。因为越节约,就越不舍得花钱,就越没有欲望,就越没有动力,是富不起来的。</p><p><br></p><p>用一句老话来说,就是“小富由俭,中富由勤,大富由天。”</p><p><br></p> <h3>小富由俭</h3></br><h3>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这样的人往往安于现状安稳,觉得能凑合过日子就行了。</h3></br><h3>小富由俭,小富即安,常足也是另一种不足,因为不愿改变现状。</h3></br><h3>一般来说,在无法开源的前提下,节流往往就是通向富裕最快捷的途径。</h3></br><h3>但是放眼望去,没有谁是光省钱省下几百万几千万的,也没有哪个家庭是靠节俭成为豪门的。</h3></br><h3>《爱情公寓》中,张伟被胡一菲称为“貔貅”,可见其节约程度。</h3></br><h3>因为图便宜不小心买到了假的48消毒液;</h3></br><h3>买劣质椅子,导致女朋友一坐上就摔了个跟头;</h3></br><h3>一件衬衫从蓝色洗成了白色,还把衣服洗到长蘑菇;</h3></br><h3>……</h3></br><h3>张伟将省钱之道运用的炉火纯青,直到大结局,他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律师。</h3></br><h3>没有错,我们都说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一丝一缕都物力维艰,节俭当然是一种美德。</h3></br><h3>但是节衣缩食一点一点的积累,总归像愚公移山,难有大成。</h3></br><h3> <h3>中富由勤</h3></br><h3>欲急速致富者将不免于不义,而天道酬勤才是正道。</h3></br><h3>这年头,只要不怕苦不怕累就饿不死,并且勤劳是财富的充分条件之一,勤能补拙,也能克惰。</h3></br><h3>在《当幸福来敲门》中,我们能看到一位濒临破产、穷困潦倒的业务员,妻子离家后,他带着儿子四处奔走。</h3></br><h3>吃尽苦头,历尽艰辛,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与刻苦,获得了股市交易员的实习工作。</h3></br><h3>最终成为了响当当的金融投资专家,获得可观的财富和尊重。</h3></br><h3> <h3>毋庸置疑,勤劳能做到很多事。</h3></br><h3>有句话说得好:实力、运气不够,勤奋来凑。</h3></br><h3>有且只有勤劳难以大富,真正富有起来除了勤劳,还需要天赋、胆识、机会的眷顾,缺一不可,因此勤劳能达到中富,走不到大富大贵。</h3></br><h3>但是,在“懒癌”、“佛系”这类高频词汇成为当代标签,勤劳这一品质,其实很稀缺了。</h3></br><h3>因此,中等富有,也不是简单的事。</h3></br><h3> <h3>大富由天</h3></br><h3>我们常常感叹是:时势造英雄,时也命也!</h3></br><h3>这听起来像是失败者的自我安慰,又像是成功者的谦虚之词。</h3></br><h3>但是,不得不承认,命运有时候就是有那么些不公,有能力的人与真正成功的人,从来不成正比。</h3></br><h3>每一个时代,大有成就者屈指可数,大富的始终只有一小撮人。</h3></br><h3>我们也会发现,只有“天时”、“地利”、“人和”完美兼具时,一个人才有可能获得巨大成功。</h3></br><h3>古往今来莫不如此:沈万三 ,胡雪岩,马云等大佬都赶上了历史潮流,抓住了行业先机,他们发财倒也不奇怪。</h3></br><h3>然而,他们不是关起门来闷声发财,而是真正做到“达则兼济天下”。</h3></br><h3> <p>沈万三曾资助皇帝修长城,救助穷苦百姓。</p><p><br></p><p>胡雪岩热心慈善与公益,在设立钱塘江义渡时,甚至直到破产才停止。</p><p><br></p><p>马云启动“乡村人才计划”,助力乡村教师;阿里巴巴常年招聘残疾人当客服,让他们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赚到钱。</p><p><br></p><p>“为富不仁,行善则不富。”</p><p><br></p><p>天道无亲,恒予善人,这才大富之人的天道。</p><p><br></p><p>小富俭中求,中富勤中得,大富天所赐,想来也是有道理的。</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