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

春燕

<p>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碧辉煌,庄重沉稳的字坊。字坊上面的装饰是殷商时期青铜器上的饕餮文,造型是甲骨文中字的写法,字坊是博物馆的标志性符号。走过字坊,28块石碑左右分列,石碑玻璃上悬挂着具有代表性的铜制甲骨片。这是殷商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元素青铜器和甲骨片。</p> <p> 博物馆一楼大厅整体设计隐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理念,大厅四周四面浮雕分别展示了中国文字发展史。中国书法发展史,一片甲骨惊天下和少数民族文字大家庭的盛况。</p> <p>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文字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科学家经考古发现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了文字。从结绳记事到用刀在木竹上契刻图画符号记事,再到文字的发明。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汉字是唯一还在使用的文字。由于历史久远,汉字不仅对中国有深远的意义,对周边国家的文字也有影响,比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文字也是由汉字演化而来的。</p> <p> 甲骨文是刻在龟骨和兽骨上的文字,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体系。甲骨文是古人占卜的记录,古人有无日不占,无事不卜的习俗。正事由于甲骨文的发现中国才被认定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同时,还发现的有金文----镌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鼎文,还有陶文和玉文等殷商时期的文字。</p> <p> 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方式发展起来的,象形是文字形成的基础方法,象形的文字不多,大部分都是部首。有形的事用象形符号记录,那么无形的事又该怎么记录呢?古人的造字方法还有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最有意思的就是假借造字法,有一部分字就是今天的多音字。不能造出新字就用旧字表示新字,比如长大长短。解决了字于语言之间数量不平等的现象。</p> <p> 秦始皇统一文字后说上古造字,大篆字体广为流传,但由于时间久远不能认识,所以现在删掉繁杂的笔画,省略异体字形,改进为小篆。到了东汉时期,许慎按六书理论,分析字形,说解字义,找出文字的偏旁部首,从此中国就有了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p> <p>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提高国人的识字率,所以省略了汉字的笔画。简化了繁杂的汉字, 这就有了今天我们熟悉的方块字。汉语拼音的出现,又为汉字永远的延续下去增添了新的生命力。</p> <p> 走出博物馆,看到博物馆门口的草地上有一群白鸽,这群鸽子与传说中仓颉造字相呼应。传说仓颉造字就是根据鸟兽的足迹为灵感,创造出代表世间万物的图画符号。这些符号历经千年演变成为文字,和我们今天熟悉的汉字一脉相承。使我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感叹是自然孕育了汉字,感叹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享受大自然之利,才能繁衍生息绵延不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