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青秀•跟岗研学】2.学习、交流、提升——青小数学组南师附小跟岗学习心得体会

hey

<p>  怀揣着好奇,怀揣着期待,12月7日—12月11日,青小教师开启了为期一周的南师附小跟岗学习活动。青小的教师们通过课堂观摩、理论学习等环节,圆满完成此次跟岗学习活动。</p><p> 在领略南师附小教学风采的同时,青小教师们也纷纷有了自己的感悟。</p> <p>王涵奕老师学习心得:</p> <p>  12月10日,我和朱老师在南师附小六6班,观摩了一节六年级的数学课:《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课上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教师全程以一个组织者的身份,把握每一个大环节,组织学生深入讨论学习。教师将讲台留给学生,学生自己上讲台展示,学生间互相碰撞,互相交流,课堂中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不仅增加了学习自信,而且促进思考,启迪智慧。六年级的学生表现的非常自如,非常大方,没有一点的扭捏和不适应,这就反映出孩子们都已经非常适应这样的上课方式,</p><p> 不仅学习并加强了课本知识,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从此次学习中我感受到教学是要真正以学生为本的,而不是只流于表面。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普惠学生,永远是以学生的需求为准,教师和学生达到如此这般真正地配合,定能创造出不菲的成绩。</p> <p>周秋怡老师学习心得:</p> <p>  有幸聆听了南师附小的三节一年级的公开课,这三节公开课都或多或少的给我了一些启发。以《9加几》这节课为例,例题部分是交给学生课前去探索的,课上的时间是给小朋友去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桌一起动手操作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小老师上台表达自己的想法。后面的练习题也是这样,基本都是学生在说,老师只是把学生的想法再总结一下,整节课完全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探索过程。另外,他们的校园文化也很有趣,一年级的老师办公的地方就在教室后面,学校里面有小型的游乐场、墙上有搭积木、身高尺、视力表等,很贴近小朋友的心理发展。</p> <p>陈彦青老师学习心得:</p> <p>  三位老师上的课分别是三年级的《分数的认识》和四年级的《可能性》《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p><p> 听下来的感受是,免不了一些意外情况是我们预设不到的。因为南师附小的学生们思维特别活跃,老师出示想让他们表示出二分之一,但是他们想到了这个纸条是个长方形,所以可以有三种方法,表示出二分之一。而老师的设计意图其实只是想让他们出示第一种对折方法。在引导小朋友认识不同图形为什么都可以用二分之一的时候,老师的问题是,他们是一回事吗?这个问题不够明确,所以让学生理解上有点困难,因此在后面分析的时候,学生有点迷迷糊糊的。</p><p> 这些青年教师遇到的问题也同样是我们会遇到的,教学中我们也要注意问题的提问。</p><p> 第二个感受是活动体验的重要性。顾老师通过摸球游戏充分唤醒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整节课生动活泼,氛围热烈。数学课是需要特别多的活动。在经历活动经验,学生理解才能更深刻。</p><p> 我最近在上认识米,课堂上增加了很多测量的体验,就是因为如果仅仅是老师来量,学生虽然有印象,但是不够深刻。每个人都动起来,印象才能更深刻。南师附小的课堂一直都是团队打磨过的,他们的课件和活动都能看出是有精心设计。这也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p> <p>陆晓文老师学习心得:</p> <p>  “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这是我跟岗学习的体会和感悟。在跟岗学习中,我们听到了三节真实的常态课,它既没有过多的修饰,也没有太多的花俏。这样的课堂让我感到朴实、自然,遵循了小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每一位老师在教学中都特别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回答问题很完整。花园式的校园,别具风格的教学楼,自然真实的课堂,我想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一定很幸福</p> <p>徐月老师学习心得:</p> <p>  2020年12月7日下午,虽然室外寒风凛凛,但是南师大附小珠江路校区的资源学习教室却是暖意融融,顾悦老师给大家呈现了《可能性》这一课。顾老师通过摸球游戏充分唤醒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带着数学思考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逐步感悟到在确定可能性大小的同时又存在着不确定的实际摸球情况。整节课生动活泼,氛围热烈,学生们的精彩发言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谷静老师学习心得:</p> <p>  本次童心母爱跟岗学习中,有幸学习了杨滢萍老师的课堂。《折扣》一课,源于生活,不限于生活,从简单知识入手,步步深入挖掘,深入思考。每遇关键处都注重学生间的讨论、合作,展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有“深”度的数学课堂。</p><p>一、学习资源深度挖掘,多层呈现。</p><p> 本课伊始,打折信息来源于生活,但却是有变化,有层次。全场九折、新品上市3.9折、衣服40%off,随后让学生说出每个折扣的含义。出示的信息没有重复,涵盖整数折扣、小数折扣、含英文off的折扣,多角度呈现,扩大学生思考空间。其次,例题的呈现与练习,层次提高,深入思考,注重学习与练习的区分,提高学习深度,完善课堂结构。</p><p>二、学生深入对话,多思维交流。</p><p> 本次课堂,学生最精彩的讨论来源于生生对话。在“辨一辩”练习中,有这样的一题:水果先涨价10%,后打9折,现价与原价相等。有学生大胆提问:现价与原价谁大谁小?在这个问题下,学生产生思考。有学生提出:打九折就是降价10%,所以商品提价、降价同样的百分率,现价都比原价低。将这个简单的辨析题顿时提高到可以小结规律的高度。</p> <p>樊晓婷老师学习心得:</p><p><br></p> <p>  《认识几分之一》这节课,课的设计流程就是教材的流程,没有改动。老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细节把握的非常到位。比如强调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学生的表现非常令人惊喜,发现学生对图形的面积转换非常灵活,下学期学习计算面积单元不成问题。</p><p> 但是这个节课由于学生对分图形的花样很多,导致这节课没有把分数的本质讲到位,反而像一节图形课。后面内容也来不及上。老师的问题问的过于大,学生回答跑偏的比较多。</p> <p>肖楠楠老师的学习心得:</p> <p>  今天去南师附小有幸聆听了赵筠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和陶金珍老师的《分数实际问题》,虽然这两节是家常课,但是给我的感受却有很多。比如附小数学老师提问语言上的精准,比如附小老师和蔼可亲的面容,比如附小老师与孩子谈话交流中的亲和力。当然附小的学生也很棒,学生语言表达流利清楚,学生上课发言落落大方,自信满满,我想这是附小这所百年名校历史积淀下来的。这两节课我对陶老师的课堂印象更加深刻,陶老师整节课并没有做一张PPT,但是却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这节课的重难点教学的透彻明了,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全班几乎都掌握了这个知识点,这就是陶老师课堂的精妙所在,课堂中每一次的提问都很有针对性,在课前学生练习的几题中既带着学生回顾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知识,又带着学生回顾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内容,接着顺其自然的导入到本节课的教学,教学流程如行云流水般顺其自然,另外在例题的教学中,打破了课堂教材中的流程,通过让学生发散性的自主提问题来相机进行教学,课堂灵活轻巧,趣味十足。</p><p> 听完课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首先课堂教学要下苦功夫,想上好一节课是很不容易的,老师要钻研教材,尊重教材的同时也不能一味的照搬教材去教,怎样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这就需要老师思考如何让教材中的例题呈现的让学生乐于去听讲,喜欢去思考数学问题,另外教师的语言还需要修炼,教师的基本功还需要再磨炼,尤其是课堂提问的精准性我还远远没有达到,在后续的教育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向优秀者看齐。</p> <p>朱娇洁老师的学习心得:</p> <p>  12月10日我与王涵奕老师参加南师附小的跟岗活动,听课内容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这节课是以4个问题为开始,帮助学生回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一知识点,随后引入新课,让学生充分理解例题的含义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交流环节教师让学生上台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位同学展示完自己的作业后,另外一名同学觉得有更简单的做法,于是上台展示了自己的作业,然后两位同学互相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后发现有异曲同工之处,课堂生成十分精彩。同时我也对自己上课有了一些反思,课堂上要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和探讨。</p> <p style="text-align: right;">撰稿、图片:青小数学组</p><p style="text-align: right;">编辑:徐月</p><p style="text-align: right;">审核:吴珍芳</p>

学生

老师

课堂

附小

学习

南师

学习心得

教学

例题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