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初寒乍暖,遇上难得的好天气,又是周六,于是邀上老母亲和家人,前往福建红旗机器厂一游</span></p> <p class="ql-block"> 红旗机器厂又称9456厂,位于长汀馆前镇的东阳山峡谷。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国家为了“深挖洞、广积粮”、“备战背荒为人民”,而选择在此建设了一座中型兵工厂,建有厂房、宿舍、医院、影剧院、幼儿园、小学、初中共100多栋房屋和两处人工凿成的大型洞体。其生产建设、服务设施、设备齐全,已悄然形成能满足上万人的生产、生活的封闭式社区。红旗厂生产的12.7mm高射机枪,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屡建奇功,深受前沿部队的青睐。那时的红旗厂给我们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直到九十年代中期,红旗厂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搬迁到了漳州,留下了一处军工厂遗址。</p><p class="ql-block"> 记得八十年代初,带着一种神秘感,我来到红旗厂参观,走进厂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而今再次重游,已是面目全非。偌大的厂区,除了偶遇一些游客,是那么的寂静恬淡。一百多栋房屋分布在2500米长的峡谷密林深处中,都已人去楼空,除了几栋楼房经修缮,大部分是破败不堪。当年的繁华已远去,可真是时过境迁,沧桑巨变啊!</p><p class="ql-block"> 1980年我在福州唸书,毕业前夕,红旗厂的领导专程到学校要人,我被圈定。父母亲得知后,不想我被录用在地处山区的红旗厂工作,经活动才算没去成。否则我将是红旗厂一员,人生轨迹也为此改变吧!</p> <p class="ql-block"> 踏进厂区,让我想起中学同学姜小明和陆红,她俩是随父母亲来到红旗厂生活的子弟。高中毕业后,她们离开长汀,从此杳无音信,无法联系上,甚是想念!</p> <p>这大型影剧院堪比县城的还大、壮观</p> <p>厂区办公大楼</p> <p>当年的校舍不再有孩子们的读书声、嬉闹声</p> <p> 运动场遗留的篮球架水泥柱和两边的阶梯看台,似乎在诉说着当年的芳华……</p> <p> 在厂区宿舍楼,偶然发现二楼边上的门框,用粉笔写的新婚门联,这应是重返该住户员工留下当年一段美好的记忆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厂区招待所</p> <p class="ql-block">车队库房</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商场,内有百货、糖烟酒等,商品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成品库房</p> <p class="ql-block">进入此门,便是走进生产区。</p> <p>阔大的厂房,仿佛还留下了机器的轰鸣声</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厂房,已是残岩断壁</p> <p class="ql-block">破烂不堪的厂房,爬满绿篱,增添了一点生机</p> <p class="ql-block">二道门</p> <p class="ql-block"> 来到山洞口,出于好奇,我和妹妹走近它,可是伸手不见五指、漆黑而又寂静的山洞,让我们止步。正要离开,闻山洞深处传来声音,我们也俏皮的高声回应,渐渐的才发现是男性的家人们,从另一处的山洞口进入。于是,我和妹妹也大胆的打开手机电筒,与他们相向而行。进入到山洞深处,发现山洞如此的宽敞深长,水泥钢筋建造。据介绍两处山洞共计5000多平方米,这山洞大概是为了防御轰炸,生产放置兵器的坚固场所吧。让我们惊叹的是,在那没有机械化的六七十年代,能建造这么阔大深长的洞体,是何等不易呀!</p> <p class="ql-block">这是另一处山洞口,据说共有三处进出山洞口</p> <p>我们沿着水泥路向厂区深处走去,路边有当年栽种的一排排红豆杉、银杏、樱花、桂花、红枫、松柏等树木,如今已绿树成荫,保护得完好,峡谷两边悬崖峭壁、群山叠障,山峦葱郁,漫步其间,无不心旷神怡!</p> <p>悬崖峭壁中的山洞</p> <p> 我们来到红旗厂展室,这里详尽介绍了红旗厂的发展史,陈列的照片及各类物件,记载了红旗厂曾经的辉煌以及她为国家、人民的安全保障所做贡献的定格!</p> <p> 八十年代中期,红旗厂转向生产的茶花牌电风扇、缝纫机等民用产品。茶花牌电风扇在当时可成为一物难求的电器。妈妈家一台茶花牌电风扇至今还运转自如,可真是军工品质,质量杠杠的!</p> <p> 半天的游览,让我们流连忘返。红旗厂遗址给我们长汀留下了曾经辉煌的记忆,也留下一笔精神物质财富。愿得到进一步重视、开发、利用好,必将会成为一处集旅游、娱乐、休闲胜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