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和学生一起读苏轼诗词</p> <p> 他陷在冰冷的泥潭中,仰望星空。即使污浊的泥潭无法阻止她仰望星空。</p><p> 苏轼的一生永远都在被贬的路上,几起几落,宦海沉浮成了必然。</p><p> 在九百多年前的时代 ,东坡的一颗赤子之心却沦为政治斗争中尔虞我诈的工具。耿直的他只能选择从高高的“庙堂”自求外放或被贬 到偏远的“江湖”。无论处于繁华的汴州抑或偏僻的儋州、惠州,东坡始终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他随时都在召唤着意气风发,他的诗词始终都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读之令人奋发自强的宣言书。</p><p> 正如他在《定风波》中所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p><p><br></p> <p> 我用了几节课时间和学生们囫囵吞枣扼要梳理了东坡先生的一生,以故事的形式戏说苏轼,附之以诗词。学生对苏轼的探究热情一点点高涨。</p> <p>苏轼的一生浓缩在了这折线图里。</p> <p> 梳理完成之后,有两项任务。一是完成作文“我眼中的苏轼”,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二是穿越时空,体验角色,走进苏轼。回家后发一条朋友圈。内容为诗词+个性化的理解。</p><p><br></p><p> </p> <p> 学生们分成十个小组,完成任务一:穿越时空,化身苏轼,发朋友圈,其亲朋好友进行点赞评论。</p> <p> 学生在作文课上完成了“我眼中的苏轼”一文的初稿,问题颇多。</p><p> </p> <p> 李镇西老师说“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我借花献佛鼓励学生,并和他们一起做了二次修改,并鼓励他们自己三次修改。</p><p> 以下是学生周末输机电子版作文。</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次、三次修改</p> <p> 九年级 杨梅</p> <p> 致敬苏轼</p><p> </p><p> 过去已经成为历史,悠长悠长……而你最让人难忘!士不遇志难酬,似乎是封建社会所有士子的人生际遇。你也不例外,在大起大落的人生里,你不甘沉沦,一次又一次创造出不朽的佳作。</p><p> 遇见你时,是在你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中,你在被贬的凄凉之地,看不见你时,你总奔波在被贬的路上。你似乎总是在这两者间徘徊,被贬仿佛是你生命中的常态。原本你的人生路是被鲜花铺满的,曾记否,22岁那年,你在汴州,崭露头角,脱颖而出、一枝独秀;32岁时,你自求外放来到杭州,西湖的诗情画意,你用寥寥四行诗句,表现了此地的精粹、气象、美丽,是颇不简单的。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在西湖上的歌词中大放异彩。岁月静好,只因你淡泊;西湖依在,只因你心宁静。</p><p> 此后你又被多次乌台山诗案爆发,你在黄州。一首《念奴娇》超凡脱俗,气势磅礴,将你的才华展现的淋漓尽致。千里马自有伯乐赏识,你终于回到你魂牵梦绕的地方――京城,但这一切并没有就此定格,你又被贬许多次。</p><p> 我惊叹于你的传奇人生,却不知道那背后所隐藏的倔强、执着、坚强。回顾你的一生,就像一杯香浓的咖啡,很诱人。在香浓的清香中,夹在着一缕缕苦涩,也真是这丝苦涩,令我神往,同时也造就了不凡的你!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生活的不幸,而你,“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你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豪迈姿态!</p><p> 如果可以,我想挽起你的手,和你一同在西湖边垂柳下吟诗作歌;在罗浮山下品尝鲜果。去体味你的百态人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年级杨雪</p> <p> 苏轼,我想对你说</p><p>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悠悠历史,漫漫路长。从我漫步文学宝殿开始,你总是以不同的样子呈现在我的眼前,抑或是诗或词。透过那一首首诗,一句句词,我开始走进你的内心,开始了解你传奇的一生。</p><p> 少年张狂,仕途不顺,我看到你的乐观。“鬓微霜,又何妨?”两鬓斑白,浓密的乌发早已不在,但依然抵挡不了你的豪气。也许就是那一刻,我喜欢上了你,第一次细细研究一个诗人,一个像迷一样的你。我喜欢你“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那种意气风发;喜欢你“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高傲;更喜欢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乐观。你在贬到那个荒无人烟,环境恶劣的惠州,依然可以笑谈风生,品尝荔枝,。你把原本苦涩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我知道你是将苦味夹在面包里慢慢品尝。你知道吗?我多怕你在一贬再贬的路途中放弃了自我,自甘堕落。幸好你笑看对如此波折的仕途你变得越来越坦然。因为无动于衷,所以顺其自然,因为心无所恃,所以随遇而安。</p><p> 若无人陪你颠沛流离,那就以诗为伴吧,你的诗配得上你的才华,你的乐观。正如林语堂所说,你天生就是一个乐天派。的确,你明白,纵然一直悲伤下去,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还不如看开,哪里还没有我苏轼的容身之处呢?你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大喜大悲后,变得愈来愈豁达和释然。</p><p> 生死两茫,纸短情长,我看到了你的柔情。深爱的妻子不幸病逝,对你而言,“余生很长,你最难忘”而王弗便是你一生中的遗憾,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那是你对亡妻深切的怀念。十念似水,一切都变了,但王佛在你心中的样子却依旧未变。有爱的深切才有刻苦铭心的记忆。你说,那夜对着窗棂,你有没有哭?我想你哭了,爱触碰到你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如果有来生,我愿你和爱妻天长地久,共度余生。</p><p> 生活有太多困苦,但我不再害怕。手中拿着你的诗,口中吟着你的词,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年级谭民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苏轼在我心中的样子 </p><p> 你被黑暗敲打,恰恰说明你是光明。坎坷人生,在我们眼中,这是仕途的艰难生活的不易。在你眼中,那却是远方钟声激起的绿潮,是海里的朵朵浪花。坎坷人生,于你而言,是一场未知的考验。</p><p> 风华正茂,正值22岁的你才华横溢,满腹诗书,但两次上书都不被重用。你孤芳自赏,自求外放。到杭州西湖观赏美景,由此发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赞叹。你将西湖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即使被贬,对你而言,仅仅是一次变迁。西湖美景,犹如夏花生而绚烂,在你心中绽放,你将生机活力,积极乐观注入诗篇。 </p><p> 被贬路途是潇潇暮雨中的石子路,墙角中的青苔,而你将阳光散落在小巷中,将石子温暖,将青苔拥抱。 </p><p> 心中若是有春天,秋风秋雨怎奈何?当你被贬黄州处于人生低谷时刻,你没有因此沉沦落寞,而是抒发了“谁道人生再无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人生感慨。即使你的人生道路坎坷,你也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志向。你伸手去摘满天繁星,即使没有成功,也不至于抓了满手的泥土。当你被贬惠州时,也许被贬之地的荒凉偏僻,让你心中有过担忧,有过伤愁,但你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让人们联想到晶莹饱满的荔枝,你将满腹苦水诉成了甜甜的赞歌。</p><p> 积极乐观是你的人生态度,豁达是你的常态,你将繁星拥抱,将星光充满诗篇。</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年级 沈鑫</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p> 苏轼六十六年生命历程中,坎坷多于平静,打击多过褒奖,但他却丝毫没有动摇过自己与生俱来的人生理想。他永远是那个时代的心灵胜利者。</p><p> 22岁的苏轼凭借着《刑赏忠厚之至论》这篇文章博得第二的彩头,从此开启了人生美丽的篇章,在汴州几年之后,他自求外放到杭州。本来,芝麻开花――节节高。而苏轼却不断走向人生的低谷。因他太耿直,而被贬到密州在这荒凉之地,他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有着坚定的决心想为朝廷效命。《江 城子·密州出猎》中的“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就是苏轼作为一代忠臣想要为国效力的真挚心意:酒已酣胆尚开气更壮,鬓边增添几根白发算得了什么?何时能像云中太守那样再受重用,立功边疆?那时我便要亲自挽雕弓如满月,望西北,射下天狼星。这是他报国的坚定决心。</p><p> 不幸的是,乌台诗案爆发,被贬黄州,做了四年零两个月的团练副使。他的政敌,私敌都一哄而上,对他的人格进行无耻的诽谤攻击,他像一个被敌人围在狭小空间的战士,忍受着精神与肉体的巨大痛苦。在此地咏出“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来表现自己的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谁道人生无在少”这是他的雄心壮志,坚定决心。虽年老,但志不衰,。他多次遭贬,但他的内心不迷茫,始终有一颗旷大乐观的心态。</p><p> 苏轼的生活充满了大起大落的变化,波澜起伏,千变万化。仕途不顺,又遭人生最大的打击,自己在这人生的大浪的拍击下,仍然屹立在此,唯有“泪千行”,思念妻子一直挂在心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苏轼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他面对那远圆圆的月亮不尽思念起与自己十年未见的弟弟――苏辙。中秋对月顿生抑郁惆怅之感。</p><p> 苏轼一生坎坷与挫折无数,但他不怕,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他就像落到石缝里的一颗种子,再恶劣的环境,也阻挡不了他的茁壮成长。</p><p> 苏轼的种种表现都激励着我,面对困境,即使是生活中的小事,我们也要乐观积极面对,用自己的坚强的毅力战胜一切,打倒一切。人生纵然有艰难险阻,但是只要你有像苏轼一样有旷达的胸襟,希望就在前方。</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年级 邹湘</p><p><br></p> <p> 滔滔黄河滚滚向前,浪花淘尽英雄,唯有你一身傲骨,遗世独立般沉淀在北宋的尘埃中,在历史的长河中荡起圈圈涟漪。斑驳的岁月深处,一个少年的身影若隐若现,你满怀自信,深知自己肩上背负着草长莺飞和明月清风,22岁你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考取进士第二名,似乎从那刻起就决定了你的一生注定是波澜壮阔的。</p><p> 初遇你时,就见那“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壮志,即使年老体衰,却志在千里,一心想要行报国之志;听听那“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不用关注那穿林打叶的声音,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慢慢的行走,任他风吹雨打,照样过你的一生。</p><p> 与你相识在那桃竹相映的江南,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他人眼中的孤僻荒凉之地,成为了你口中卢橘杨梅次第新的美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即使是被贬荒凉凄冷的黄州你也吟出这样昂扬向上的诗作,依旧能够获得洒脱、自在、逍遥,活出了自己的风采。</p><p> 生命中开出的所有花都带几根利刺,人生中所有的灿烂都需要耐住寂寞熬过黑暗,多次被贬谪又何妨,无人赏识又何妨?当你承担起暴风雨的同时,自会守得住彩虹满天</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年级 许昊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仰望星空,耀眼东坡</p><p> 那一天,是他记忆中伟大而又绚丽的一天。他以自己出众的才华而而考中举人――《刑赏忠厚之至论》。博得了皇帝的眼球,众人都在赞叹他的才华。但是他的口直心快也让皇帝头疼,因此他的一生都在发生着变化。王安石正在主张变法,想让宋朝更加繁荣昌盛,但在实施之后,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苏轼看到这一切,心中波动,便极力阻止,就写了一封信《上神宗皇帝书》。宋神宗也渴望宋朝强大,并且十分相信王安石,也就没有理会。一天,两天的过去了,苏轼心急如焚,但他又能做什么呢?也就只能为百姓担忧,无时不充满愁绪。</p><p> 到了第二年,苏轼按捺不住了,就又写了一封书信《再上宋神宗皇帝书》。宋神宗皇帝也知道苏轼的忠心,便再次没有理会。苏轼此时已经十分灰心了,他就在房间里,一个人想了许久。“还是离开吧。”苏轼主动要求离开京都,去杭州。到了那里,苏轼爱戴百姓,政事和乐。杭州有苏轼的偶像――白居易。在游西湖之时,白居易写下了《钱塘江春行》,苏轼十分羡慕,也想创作诗篇。一天,大雨过后,西湖显得格外美丽,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佳句诗篇。自此以后,西湖与他相识,仿佛一切都变得动人,苏轼与西湖相遇仿佛有人刻意而为。苏轼名满天下,已经家喻户晓了。但他的心中依旧有大志,一直向皇帝上书。就在焦急的等待中,传来了皇帝的召令,将他送往了密州。在密州过了些时日,心中感慨,随口而道:“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渴望像冯唐一样能够被皇帝亲自召回,以继续为国家奉献,继续为百姓谋利。无论走到哪里,也都心怀天下,心系百姓,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都在默默帮助他人。但是在京都有一些小人嫉妒他的才华,将他的诗文曲解,告发苏轼。 听到这我是多么心痛,多么担心。但他却在笑对困难,真是非常人能够所及。</p><p> 苏轼在狱中待了103天,被贬黄州, 苏轼真正走向成熟。从此苏轼成为了大闲人,整天“无所是事”。此时的他感慨万千。“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感慨时光飞逝,他此时也无能为力,能做的只有胸襟广阔,乐观豁达。挺过此时,他相信他将有不一样的人生。</p><p> 宋神宗过世了,高太后垂帘听政,她也十分欣赏苏轼的才华,将他召回了京都。苏轼知晓后,高兴至极,“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最真实的写照。在京都快乐的生活了几年,可是他的好友都一一过世了。他将自己的敌人王安石视为好友,他的胸怀是多么广阔啊,超越普通人。苏轼内心失落无比 ,失去友情的他,觉得待在京都毫无意义,众臣子也排挤他。苏轼便再次请求外放。</p><p> 苏轼的一生坎坷无比,他乐观豁达的精神感动了每一个人。遭受了无数次的失意,还能笑对人生,这就是苏轼。</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年级 尹合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大宋天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p><p> 别人眼中你的一生颠沛流离,却是你眼中的诗情画意。</p><p> 在前往汴州的进行科学考试,你在那出的文章,仿佛满天星空中,最耀眼最璀璨的那一颗星,一闪一闪出现在当时的科举考场上。当时主考官欧阳修,认为如此有思想有文采的文章定是他弟子曾巩所写,导致最后没有中举,只是中了榜眼,从此你的人生便变得十分曲折,蜿蜿蜒蜒。</p><p>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睡梦,你梦见已经逝世的妻儿在镜子前打扮,看着你那孤单的身影,我的内心已经荡起一圈圈涟漪,我不觉得替你想悲伤。你在中秋时节,无法与自己的弟弟相逢,月亮都圆了,可是你却还未团圆孤身一人。而你却写下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千古名句,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是你对天下离人的祝福,谁人能有你这样宽广的胸襟呀? </p><p> 在那片生机勃勃的春景中写下了”谁道人生无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千古名句。道尽自想要报效国家的初心,自己年龄虽然已大,但依旧还能像今年一样抒发自己的满腔才华。你在黄州苦苦等待了四年,三个月,不知道已经过了多少个春秋了,终于等来了喜讯,你又重新再次被调回了汴州。你再调回汴州旅途中又提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马上到来鸭子都已经知道了,在高兴地叫着。而你也可以再次回到朝廷为国家效力。我懂得你那喜悦的心情。可是当你重新来到这等待了许久的朝廷时,才真正的发现这里已经物是人非,不再是当年那种状况。你再次的受到两派的排挤,最终被贬到了当时最偏远的儋州。你深知无法改变现状,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在荒凉的岭南,你对生活依然充满热爱,美词好诗层出不穷。这才是真正的超越自我的。</p><p> 在我心中,苏轼是多情的,是传奇的。他是古代的学者;他才华横溢,才一直怀才不遇;他不畏挫折,历经坎坷;他乐观豁达,铸成了壮丽诗篇。</p><p> 风雨一声,坎坷一生,豁达一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年级周志乐</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题目:走进苏轼</p><p> 林语堂说,苏轼是一个无药可救的乐天派、这个伟大的人道主义着、这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苏轼在他六十六年的生命历程中,坎坷多于平静。</p><p>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干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初次读你的诗,便觉得格外感人,这是你梦见了早逝的亡妻而写下的。十年忌辰,正是个触动人心的日子,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绪心怀的情绪潜流,忽如闸门打开,奔腾澎湃而不可遏制。原来那个曾写下“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的人也会有如此的柔情。</p><p> 苏轼多次向宋神宗上书不成被贬荒僻之地。他流落民间时则想着如何为君主效力,他的这份满腔热血,被“乌台诗案”所扑灭</p><p>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官之后,他的政敌、私敌甚至一些泼皮无赖都一哄而上,对他的人格进行无耻的诽谤攻击,东坡先生像一个被敌团团围住在狭小的空间的战士,忍受着精神与肉体的巨大痛苦。他被小人嫉妒,经过艰难历练,他的生命才逐渐走向成熟。再后被释放到黄州“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苏轼倔强不屈,多次在政治唱反调,他超凡脱俗,不羁放荡。</p><p> 虽然你被遭到贬谪,到你仍然能够笑傲人生。只要内心豁达,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遇贬谪,又能奈你何。或许你的人生本该在汴州大发光彩,但每个人生都不会平平无其,人生路中有坎坷才会呈现出你人生的完美无瑕。你被贬黄州不禁吟唱“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对时间流逝后的感慨与惋惜,再后当你面对社会时,显得更加成熟。</p><p>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面对你的文学气质,只是没有人赏识罢了。虽然你在朝政上没落了,到你的文采、文学遭到后人众多赏识,你并没有被历史的璀璨星河中沉沦,而是被留长千古!</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年级祝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心中的苏轼</p><p>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久久的回荡在我的耳畔,我闭上双眼,脑海中渐渐浮现出:天地茫茫,烟雨苍苍滚滚,长江向东一泻千里,再不复返。惊涛拍岸江边一位青年对江高歌, 青年谓谁?自云苏轼也。</p><p> 诗词是他悲凉生命中绽放的最绚烂的花朵。</p><p>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杯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依的飘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造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p><p> 苏轼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却因黄州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 乌台诗案是他征途日渐消沉,的转折点。黄州,一个凄凉的城,虽囚禁住了他的肉体.却没能,困住他的思想。他自比孤鹏,在梧桐树枝头飞过,哀鸣,愤懑不平。“谁见幽人独往来”,东坡不忧亦不恼,甘做幽人,独来独往,“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不攀高枝,不附权贵,气节让他不肯择木而栖。“缺月挂梳桐”他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明月松间照”时,他把酒临风。任长廊上的清风呼啸.苏轼不觉苦闷,有词足矣。他仰天大呼“大江东去”,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p><p> 在我心中苏轼一直都是一个文化符号,是文学艺术上的一座高峰。而不知过了多久,我仿佛听见了苏轼停止了吟诗,看见他重新振作地站了起来,在落日的余晖下,渐渐地消失在了远方……</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年级侯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苏轼之初心</p><p> 何为初心?董卿在朗读者看场白中这样说,所谓初心,就是在所有愿望,誓言和梦想当中离自己本心最接近的那颗心。而今天,我终于发现,抛开一切世俗对苏轼的评价与赞美,苏轼所坚守的初心是心向阳光,无惧风雨。</p><p> 22岁的苏轼,风华正茂、才华横溢,一举取得欧阳修的赏识,宋神宗也对他喜爱有嘉。谁人不说他前途无限,谁人不说他前程似锦。却飞来横祸,从杭州到密州,离京城越来越远。</p><p>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即使身处偏远的密州,他也希望有人持皇帝的口令,再次召他回朝廷,实现理想。“会挽雕弓满如月,西北望,射天狼”即使是在密州,也仍然想要去报国,心系天下苍生,想要国家,更强大,更富有,人民更幸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在七年未和弟弟相见的情况下,写下了《水调歌头》自己被贬十分痛苦,十分悲伤,他仍然祝愿天下的离人可以互相团圆、祝福,这也正是他的初心所体现,这使他乐观、豁达的体现。可老天仍然不“满足”他的境遇,爆发“乌台诗案”,这成了他一生中莫大的耻辱,这对一个满腔热血的忠臣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可是,这也没浇灭他心中那颗坚定初心。有人说她变了,成熟了。其实,我懂了!苏轼改变的是对人生的态度。</p><p> 他又被贬至黄州,名誉上是团练副使,可就是一个有虚名而无实权的“空官”,这对于满腔热血,一心报国的苏轼来说,又何尝不是精神上的“折磨”呢?他在这无所事事,满腔志向不得施展,这又何尝不是对他的侮辱呢?林语堂说:“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以成为天上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营养,而因而维持众生万物”</p><p> “大江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在精神和心灵的双重“折磨”之下,他依旧不忘初心,这不正是他豪迈、开朗、坚强的体现呢?远处的树被雨水冲刷的干干净净,风雨吹起来的时候,树枝像老人一样笨重的摆动着,滴滴答答的,远处的树林被雨洗过绿得发亮,叶子带着一层层水珠,风一吹,圆溜溜滑落,滚落到地面,杜鹃鸟传出“咕咕”的叫声。在如此美景之下,苏轼感叹道:“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这这是他被贬时的旷达、振作的态度的体现。他的诗句是在苍凉生活中开出最美的花朵!</p><p> 元祐11年,苏轼被贬至惠州,儋州。他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依旧笑对人生,即使偏远又如何呢?“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乐趣他自己懂,他随遇而安,“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开心和满足,他领会于心间。他把儋州作为第二家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新办学堂,整饬学风,他将生活的苦酿成香甜、醇厚的米酒,细细品尝。“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苏轼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即使遭贬谪,却依然向美好发出邀请。</p><p> 苏东坡一生被贬,却依旧坚守初心。在宦海沉浮的官场里,表现出非常强的适应力,无论是遭贬谪,还是自请外出,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依旧心怀天下;无论是身居庙堂之高,还是身处江湖之远,都保持“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坦然,不随波逐流,但能随遇而安,有所为,有所不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年级 李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宝剑锋从磨砺出</p><p>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代文豪,在苏轼生活的那个时期,可以称得上是无人能够超越的一个大文学家。</p><p> 他还是平民百姓的朋友。在苏轼任职年间,与当时的改革派政见不合,这时的他并不是像其他官员一样曲意奉迎,而是选择了自请外调到杭州,修建苏堤,自始至终为百姓着想。苏轼是一个心忧百姓,兼济苍生的人,是一个坚持己见,具有铮铮傲骨的人。</p><p> 文如其人,他的文章风格豪放洒脱,有着一日千里的气魄。即使他被贬了一次又一次,却仍吟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豪言壮语。即使遭受了牢狱之灾,但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就是他被贬的第二个春天在惠州所吟,诗中的他直面困难,迎难而上,勇敢与风雨搏击。他告诉我,要不惧风雨,顶风充雨,从容前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的处事态度平定了风雨,也平定了我的焦躁。</p><p> 希望时光能轮回至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也能与您泛舟同游那潋滟西湖,也能与您共同在风雨下漫步。</p><p>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年级冯倩</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做一缕闪烁的曙光</p><p> </p><p> 你看遍世间的风光琉璃,你经历生活的百孔疮千苍,你绕过朝廷的尔虞我诈。</p><p> 22岁的你以《刑赏忠厚之至论》开启了你的不平凡人生。身处朝廷,你用宽阔的胸怀体恤人们的苦难 次次上书给皇帝,之后自求放到杭州,你却“出淤泥而不染”。</p><p> 一生都有遗憾的你,不抱怨时定给你的不济,被贬黄州的你看淡“缺月挂疏桐”受尽“寂寞沙洲冷”你就犹如一只蚕,冲破禁锢的蚕茧,化身成为一只蝴蝶大发才华,一奋振气,一枝梅独秀,总有人想让你沉沦,可高傲的你越挫越勇,身处困境的你看着那平静的湖面,静静地,你沉迷于其中,你想可能这时正是河豚想要,逆流而上的时候,看着那一棵棵荔枝树,娇羞的红壳,里面白嫩的果肉又引起了你的馋心。</p><p> 你满肚苦水,却尝尽糖水,你在逆境中成长,羽翼更加丰满,就像一只雄鹰遨游天际,你将人生的痛苦尝成一种青青的橄榄,吮吸它的甜,你在风浪中启航!</p><p> 你用平凡的诗篇书写了传奇的一生!致敬苏子!</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晓东</p> <p> </p><p> 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文人墨客作出了数不胜数的千古流芳的名篇, 但我就如那独爱莲的周敦颐一样,在文人之海中,我却独爱那苏东坡 。无别的原因,只因他的坚强乐观,让我深感钦佩 。</p><p> 我眼中的苏轼是这样的:而立之年,你本应和妻儿欢聚团圆,但谁曾想,妻子王佛已逝去十余年。我能感受到你的悲痛欲绝, 甚至有着奔赴黄泉、陪伴妻子的决心,“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面对相隔千里的妻子坟墓,你唯有以泪洗面 。</p><p>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瞬间,这样的一幅画面映入了我的脑海: 长江波涛汹涌,气势磅礴,一个浪头打过 ,浪花溅到了一位青年的白衣之上。只见他手持羽扇 ,头戴纶巾,颇有神仙之概,嘴边还吟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好一个雄心壮志 东坡啊!正当壮年的苏轼对着赤壁有感而发,而留给后人的更多的是思考和感悟 。</p><p>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只这轻轻淡淡的几笔 ,便十分有力的勾勒出了一副暖春之景,不禁,让人感叹苏轼之文采,与其细心之处。</p><p> 东坡,你是文学巨匠,也是历经八十一难的唐僧。我想,若是你经历的这种种磨难,发生在了我的身上,也许我早就被打垮了。而他却能将满肚的苦水 唱成了一曲曲甜甜的赞歌 。这其中的精神又怎能不让人为之钦佩呀 !</p><p> 你的一生就像是秋千一般,跌宕起伏,从来没有平稳过 。他有也锦衣玉食的时候,进出仆人跟随,也有过颠沛流离, 不为人知,躲在角落中默默抽噎。</p><p> 梦中还隐约记得,月圆之时,我端着酒杯,迎着风 ,举杯望月,依稀看见苏东坡正在和我共邀那轮皎洁的明月 ……</p><p><br></p><p> </p><p> </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罗冰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心中的苏轼</p><p> 流转的时光,褪色的过往,有言,欲与君。你生于宗仁宗景祐三年,实在北宋最好的皇帝宋仁宗当政年间长大,在一个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在位期间做官,但做官仕途坎坷不屈--</p><p> 1062年,你在汴州做官十年,神宗当政,当时朝廷两大革派,王安石领导的革新派,与司马光领导的保守派,矛盾重重,一系列的动荡变革中,你多次上书希望圣上否决王安石,但哪曾想圣上却置之不理,你,只是淡然的笑了;朝中无人同你一样看透朝政,你毅然请求外调至杭州,离开时,不舍的笑了,你并没有因此放弃仕途,你坚信:只要有斗志,不怕没战场。你到杭州之时,看到杭州的美景不由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后来你又被贬至密州,本属于你的东西没了,本可保住的官职丢了,本子虚乌有的事情将你逼上绝路,但你,却还能如此释怀的去面对生活,依旧高唱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爱国之歌。当你再次被贬至黄州之时,你没有放弃自己的抱负,也没有因此颓废,在这里4年2个月的生活,让你变得更加成熟了。是你的性格使然,让你如此乐观,还是被一次又一次重创的你,已无力去品味悲伤?</p><p> 你,满身才学,22岁参加科举,你的考场作文《刑赏忠厚之至论》惊羡了欧阳修,而他的一时多虑将你判为第二,而你,只是淡然的笑了,乌台诗案事件中,你被人冤枉,差点送命,受了奇耻大辱,你依旧无奈的笑了,你不仅可以写出:“会挽弓雕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还可以悟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哲理,亦能写出:“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忧愁凄苦;“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人生感叹;思念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p><p> 跌宕起伏的人生,连绵不断的情缘,塑造了怎样的一个你啊!你这一生确像词中所写“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无论时光怎样流转,无论岁月怎样变迁,每一次回首和凝望,清晰在记忆里的,总是你荡气回肠的诗篇。曾经江山已经改变,曾经沧海已经桑田,任历史的潮涨潮落,始终不变的,是你心中永远的那片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