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12月12日上午,久违的冬日暖阳烘晒着千年古村倍磊。村里彩旗飘扬,歌舞升平。一群乡贤,群英荟萃,乡音切切。这一天,这里诞生了义乌市村领导换届选举后首个村级乡贤会,成立仪式简朴而不失热闹,现场的人们充满激情和希望!</p>  <p>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p>  <p>  倍磊大宗祠(义乌兵纪念馆)重建是做功德,功在当代,福及子孙!乡贤会接受广大族亲宗亲以及在倍磊学习、工作、生活过或对倍磊有情感和关注倍磊大宗祠的人士的捐赠。做到专款专用,专人负责,账户透明!有捐赠意向的贤达人士请联系倍磊村委或乡贤会!</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重建大祠堂筹款现场视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原倍磊乡党委书记龚书记儿子龚震捐款一万,替父母感谢倍磊!</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原浙江审计厅厅长、国资委主任陈正兴乡贤捐款五万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陈时兴乡贤捐款五万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原三村陈荣文乡贤捐款十万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址坛自然村陈运明乡贤(骨科医生)捐款十万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月11曰上午,下前旺宗亲陈景时,已83岁高龄,特地来倍磊街,为大祠堂重建捐助拾万元。</b></p><p class="ql-block">非常感谢各位乡贤的慷慨解囊,您们不忘生您养您的故土,怀念故乡的山水,牵挂故乡的亲人,关注着故乡的发展,企盼着故乡的音信!我们诚挚的邀请您们有空多回来走走,看看蜕变中的家乡倍磊街!</p>  <p class="ql-block">倍磊街新成立的乡贤会在镇村两级党委领导下,本着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共建美丽乡村的情怀。第一批七十多位乡贤为重建倍磊大宗祠(义乌兵纪念馆)慷慨解囊,半个小时左右捐款六百九十几万元。捐款还在不断地增加!后续捐款名单到时续上……</p>  <p>中街街心亭</p>  <p>上街龙皇亭</p>  <p>陈大成像</p>  <p>倍磊塘水库</p>  <p>古村倍磊</p>  <p>仪性堂砖雕门面</p>  <p>倍磊文化礼堂</p>  <p>敬胜堂木雕</p>  <p>旌烈牌坊</p>  <p>原三村入村口牌楼</p>  <p>九思堂雪景</p>  <p>龙皇亭雪景</p>  <p>后畈农田</p>  <p>老街上空</p>  <p>敬胜堂石雕匾额</p>  <p>古建牛腿</p>  <p>古建筑天井</p>  <p>入村口照壁</p>  <p>倍磊古村全景图</p>  <p>会场张灯结彩,村舞蹈队载歌载舞!喜迎四方的游子归来!</p>  <p>乡贤到达后在留言簿上签字留言</p>  <p>出席此次会议的有市统战部领导、镇领导、镇志办领导!</p>  <p>本次村乡贤会成立得到市里,镇里的大力支持,统战部领导,佛堂镇吴书记、龚镇长都到场指导工作并讲话!</p>  <p>村领导班子为组织本次活动付出很多心血和时间,感谢他们和筹备组所有参与大会活动的人员,真辛苦了!正因为有你们完美的组织和安排,才保证了此次大会的圆满!</p>  <p>大会开始奏唱国歌</p>  <p>村领导陈书记发言欢迎大家到来!</p>  <p class="ql-block">市里领导给首任乡贤会会长陈雪民乡贤授牌</p>  <p>张小红女士感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次回乡,让我想起了这首唐诗。曾经的同班同学、恢复高考后走出乡村的才子、创业的老板,当年是风华正茂,如今却双鬓斑白。我们欢聚一堂,只为家乡的明天更加辉煌。在陈书记及村两委的带领下,倍磊的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早上的会议结束,村领导带我们参观老街。老街已修缮完毕,原先破落的街心殿也焕然一新,这里有我童年的记忆,我姨婆原来就住街心殿,她特别疼我,经常给我吃各种零食,那个年代饭都吃不饱,零食就是奢侈品了。姨婆和我奶奶是那个时代有名的美女,斯人已去,新的街心殿面貌如斯。看着老街,让我想到了倍磊曾经的辉煌,五百年前,我的祖先为了抗倭一路厮杀在前线,战果累累,受到了皇帝的嘉奖,造就了倍磊村无数的厅堂,如今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最后我们参观了大祠堂,也就是我们村的小学(80年代被拆),记忆中的大祠堂气势恢弘,雕梁画栋极为精致,那柱子,几个人都抱不下,我母亲就在此教书,那漆着红漆的一排厕所至今想起都不失高贵。可眼前却是满目疮痍,断墙残垣,一位村干部顺手抓起一把锄头,把一堆杂草除去,倾刻,我们看到了一座石碑,其碑文据说是五百年前陈大成重建大宗祠所留。可它却默默的沉浸在地下,让杂草肆意的丛生,我默默地望着它,我想和它对话,我想说,你必须挺立,你象征着我们祖先的精神,我们永不言败!⋯⋯。吃完饭,我们又聚在一起,下一个话题就是重建大祠堂。我们群情激奋,一下子就认捐了六百九拾多万!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倍磊还会更辉煌!</p><p>(张小红女士前期为村里建造文化礼堂慷慨解囊捐资百万,这次筹建大祠堂又捐资五十万,堪称楷模👍🏻👍🏻👍🏻)</p>  <p class="ql-block">陈忠良感言:绿水本无忧因风驺面、青山本不老因雪白头。因风引就波涛壮阔、因雪得来银装素裹。倍磊的明天因市委各级政府及地方的领导引导的乡村旅游经济、回归经济、产业经济。把一大批贤人达士引回家乡共谋发展。因有各位的乡贤及外来在倍磊创业的成功人士集聚一堂,有着你们浓浓的乡愁,助力倍磊的经济发展而使我们的家乡更加美丽而富饶。</p>  <p>义乌中学陈俊生老师作诗一首:喜见乡贤会成立,大宗祠重建在望。大宗祠是先灵的栖所,更是我们的母校。</p><p>访旧彷徨街巷中,古村渐次展新容。</p><p>相谈深惜宗祠毁,环顾犹欣子嗣隆。</p><p>连日冬阴傍午散。多年困局一时通。</p><p>今朝幸遇群贤会,品味乡情似酒浓。</p>  <p>成立大会结束大家一起走上老街,去感受一下回家的感觉,去回忆儿时的点点滴滴!大家畅所欲言,纷纷为倍磊古村的建献计献策!</p>  以下图片由浙江省摄影家协会李春霖老师友情拍摄,在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