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记东城镇中心小学与敖杏桃名师工作室开展语文教研活动</b></p> <p class="ql-block"> 时值孟冬,梅花怒放。冬日的寒冷阻挡不了老师们学习、探讨的热情。为了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从整体上把握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研方法,创新教学设计及思路,2020年12月11日上午,我校与敖杏桃名师工作室开展了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p> <p> 当天上午,学校会议室里书声朗朗,古韵悠悠,整个空间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敖杏桃、卫小丽、谢锦秀三位老师用智慧在各自的课堂中展示了独特的教学风采。</p> 风采展示 01 <p>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古诗词作为古诗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纽带。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更好地在课堂上进行古诗文教学呢?特级教师、阳江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敖杏桃老师在二年级古诗《夜宿山寺》观摩课中展示了大师的风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p> <p> 自古以来,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境美。为了让学生理解“楼高”,敖老师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突破:解释“危”即高;视觉上,结合典型建筑物“小蛮腰”“上海大厦”等来理解高;通过分析心理“不敢”“恐惊”来感悟高;通过想象,反复诵读、做动作加深体会高。在敖老师的引领下,大家如身临其境般体会到了环境之清幽,山寺之高耸。</p> <p> 敖老师以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极高的文学素养,点燃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那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灵活流畅的启发引导、富有智慧的鼓励语言、新颖巧妙的教学方法等,既很好地把学生引进课堂,让学生学有所得,也让听课老师们开阔了视野,引发了关于古诗文教学的深度思考。</p><p> </p> 02 <p> 谢锦秀老师为大家展示的是一节别具一格的二年级古诗教学《敕勒歌》。谢老师声音柔美,以亲切自然的教学风格吸引了学生。课堂中,她尊重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说话富有儿童情趣,重视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理解古诗意境,朗读指导细致到位。在谢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领略了大草原的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感受了敕勒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同时,也体会到了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音律美。</p> 03 <p> 作文教学,通常被视为语文教学中的“鸡肋”,因为“教也难,学也难”。但是,它又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所以不容忽视。卫小丽老师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指导课中教学方法独特,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p> <p> 卫老师温婉亲切的教学语言,如潺潺流水般沁入孩子的肺腑;灿烂的笑容,如冬日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孩子的心田。卫老师课堂构思巧妙,善于启发引导,整节课以“贴鼻子”游戏贯穿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先体验后习作,从说到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获得了成长的体验,习得了写作的方法。</p> 研讨交流 <p>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在诗人眼中,雪与梅只有并存,才能相映成趣,更有韵味,更加完美,更能透露春的气息。其实,我们的教研活动也是一样,教与研缺一不可,只有两者相结合,我们的教研活动才有鲜活的生命力,才更加有意义。</p> <p> 优课展示完毕后,紧接着是研讨交流环节。老师们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谈了自己的感想、体会,气氛热烈。个别老师还不失时机把教学中存在的疑惑提出来向名师请教。如:生字的教学应放在哪里进行?是集中教学好还是随文识字好?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p> <p> 研讨交流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敖杏桃老师、工作室成员卫小丽老师热情地分享了她们的理念、经验。敖老师分享了她的古诗教学“六步法”;卫老师分享了她的习作指导“小策略”。她们理念新、站位高、见解独到,使参与活动的老师醍醐灌顶,受益匪浅。</p> <p> 在谭国振校长、赵汝灿副校长的关心领导下,此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活动尾声,谭国振校长为授课老师颁发证书,感谢她们辛勤的付出,感谢她们对我校教研工作的热情支持。</p> 结语 <p>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次教研活动,通过跟敖杏桃名师团队之间的学习交流,进一步拓宽了我校的教研渠道,教师开阔了教学视野,更新了教学理念。今后,我校将利用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优化教研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让教师在教研路上绽放精彩。</p><p><br></p> <p>撰稿:黄杏容</p><p>摄影:邓翠飞、徐桂兰、冯小梅</p><p>审核:谭国振、赵汝灿、陈倩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