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虞山公园森林氧吧.鸟类天堂

魏博士

<p>2019年,江苏常熟虞山国家森林公园, 进入第四批"中国森林氧吧"榜单,不仅如此,常熟还是江苏省唯二.苏州市唯一的一处上榜的森林场域。虞山森林密布.植被繁茂.空气清新,林木覆盖率高达96%。近年来,十里青山为留鸟的繁殖和候鸟的招引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据统计,虞山上共有鸟类113种.植物309种。2020年12月9日笔者在虞山公园半山轩使用索尼600定焦镜头拍摄的各种小鸟。</p><p>【追记】2020年12月12日《常熟虞山公园森林氧吧.鸟类天堂》发表后半个小时即被美篇审核加精表彰🌹苏州常熟鸟友魏亚平🙏</p> 红胁蓝尾鸲(qú)俗名:蓝点冈子.蓝尾巴根子.蓝尾杰.蓝尾欧鸲。体型略小而喉白的鸲。特征为橘黄色两胁与白色腹部及臀成对比。雄鸟上体蓝色,眉纹白,亚成鸟及雌鸟褐色,尾蓝。雌鸟与雌性蓝歌鸲的区别在喉褐色而具白色中线,而非喉全白,两胁橘黄而非皮黄。 红胁蓝尾鸲为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在中国主要繁殖于东北和西南地区,越冬于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红胁蓝尾鸲食性:繁殖期间主要以甲虫.小蠹虫.天牛.蚂蚁.泡沫蝉.尺镬.金花虫.蛾类幼虫.金龟子.蚊.蜂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迁徙期间除吃昆虫外,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红胁蓝尾鸲习性: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亦见成3-5只的小群,尤其是秋季。主要为地栖性,多在林下地上奔跑或在灌木低枝间跳跃,性甚隐匿,除繁殖期间雄鸟站在枝头鸣叫外,一般多在林下灌丛间活动和觅食。停歇时常上下摆尾。 红胁蓝尾鸲在中国繁殖,也在中国越冬,既是夏候鸟,也是冬候鸟。 北红尾鸲是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体重♂14-22克,♀13-20克。 北红尾鸲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谷.林缘和居民点附近的灌丛与低矮树丛中。主要以昆虫为食,多以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昆虫成虫和幼虫为食,种数达50多种,其中约80%为农作物和树木害虫。 北红尾鸲在中国主要为夏候鸟和部分冬候鸟。 北红尾鸲繁殖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北部.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南部.宁夏.青海东部和南部.甘肃西北部和西部及东部.河南.四川.贵州.云南西北部和西部以及西藏南部,越冬于长江以南,包括四川南部.云南南部.西藏南部.香港.台湾和海南岛等地。 鹊鸲为雀形目鹟科鹊鸲属的鸟类,体长约21厘米,嘴形粗健而直,尾呈凸尾状,尾与翅几乎等长或较翅稍长;两性羽色相异,雄鸟上体大都黑色,翅具白斑,下体前黑后白。但雌鸟则以灰色或褐色替代雄鸟的黑色部分。鹊鸲性格活泼好动,觅食时常摆尾,不分四季晨昏,在高兴时会在树枝或大厦外墙鸣唱,因此在中国内地有"四喜儿"之称。出没于村落和人家附近的园圃,栽培地带或树旁灌丛,也常见于城市庭园中。食物以昆虫为主,兼吃少量草籽和野果,是孟加拉的国鸟。 图为鹊鸲正在吞食捕食的小虫。 鹊鸲正在吞食捕食的小虫。 鹊鸲正在捕食小虫。 鹊鸲捕食小虫后起飞。 鹊鸲正在吞食捕食的小虫。 鹊鸲正在捕食小虫。 鹊鸲捕食小虫后起飞。 虎斑地鸫为鸫科地鸫属的鸟类,俗名虎鸫.顿鸫.虎斑山鸫。虎斑地鸫是鸫类中最大的一种,体长可达30厘米,翅长超过15厘米。上体金橄榄褐色满布黑色鳞片状斑。下体浅棕白色,除颏.喉和腹中部外,亦具黑色鳞状斑。光背地鸫和长尾地鸫外形和羽色与本种很相似,但体型较本种显著为小,上体无暗色斑纹,亦缺少金色。 虎斑地鸫繁殖于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吉林长白山.四川北部松潘和马尔康及西部康定.贵州.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香港.台湾等地,迁徙期间经过辽宁.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虎斑地鸫主要以昆虫和无脊椎动物为食,据在长白山通过成鸟胃的解剖和幼鸟扎颈取食的方法得知,所吃食物主要为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幼鸟则主要以鳞翅目幼虫和蚯蚓为食)此外也吃少量植物果实.种子和嫩叶等植物性食物。 虎斑地鸫地栖性,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在林下灌丛中或地上觅食。性胆怯,见人即飞。多贴地面在林下飞行,有时亦飞到附近树上,起飞时常发出‘噶’的一声鸣叫,每次飞不多远即又降落在灌丛中。也能在地上迅速奔跑,多在林下地上落叶层中觅食。 白眉鹀属小型鸣禽,体长13-15厘米。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雄鸟头黑色,中央冠纹.眉纹和一条宽阔的颚纹概为白色,在黑色的头部极为醒目。背.肩栗褐色具黑色纵纹,腰和尾上覆羽栗色或栗红色。颏.喉黑色,下喉白色,胸栗色,其余下体白色,两胁具栗色纵纹。雌鸟和雄鸟相似,但头不为黑色而为褐色,颏.喉白色,颚纹黑色。一般主食植物种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主要分布于俄罗斯,朝鲜和中国。 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东北部.大兴安岭.黑龙江北部.小兴安岭东北部.佳木斯东部.完达山.牡丹江南部.哈尔滨.延边.长春。其中除大兴安岭东北.小兴安岭.完达山和长山一带为夏候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为冬候鸟外,其他地区多为旅鸟。 白眉鹀在树上也在地面活动,尤喜在风倒木处寻食。此鸟初到时和秋后的食物多半为动物质,小部分为草子和浆果;夏季差不多全是昆虫和昆虫幼虫,有的还有少数蠕虫和蜘株,但喂雏的食物绝大多数是鳞翅目幼虫,偶尔有螨类和浆果。 白眉鹀单个或成对活动,仅在迁徙时集结成小群而从不集成大群;家族群时期也很短。性寂静而怯疑,一见有人走过时立刻起飞隐藏于较远的树间或草下。飞翔颇快而成直线。 山雀属于脊椎动物,鸟纲,是山雀科各种类的通称。小型鸣禽。树栖,主食昆虫及其幼虫,为农林益鸟。常见于平原.丘陵.盆地等,在山地林区数量犹较平原地区的数量多。山雀的羽毛大多以灰褐和棕灰色为主,它们的鸣声差异虽极显著,但多少都带有“仔仔黑”的音阶,易于分辨。多筑巢于树洞或房洞中,又几乎终日不停地在林间取食昆虫,且多为害虫,故成为农业.林业所欢迎的对象,国内外已进行的招引工作有显著效果。 山雀是常见的鸟类,性情活泼,常在枝头跳跃,喜群居,以昆虫.浆果和种子为食,在树洞或岩缝中筑巢,巢呈蝶形。 白脸山雀。 戴菊小型鸟类,体长9~10厘米。上体橄榄绿色。头顶中央柠檬黄色或橙黄色羽冠,两侧有明显的黑色侧冠纹,眼周灰白色。腰和尾上覆羽黄绿色,两翅和尾黑褐色,尾外翈羽缘橄榄黄绿色,初级和次级飞羽羽缘淡黄绿色,三级飞羽尖端白色,翅上具两道淡黄白色翅斑。下体白色,羽端沾黄色,两肋沾橄榄灰色。相似种火冠戴菊腰黄色,眼周黑色,脸白色,区别明显。 戴菊主要栖息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在西藏喜马拉雅山地区,有时可上到海拔4000米左右紧邻高山灌丛的亚高山针叶林,是典型的古北区泰加林鸟类。迁徙季节和冬季,多下到低山和山脚林缘灌丛地带活动。 戴菊除繁殖期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其他时间多成群。性活泼好动,行动敏捷,白天几乎不停地在活动,常在针叶树枝间跳来跳去或飞飞停停,边觅食边前进,并不断发出尖细的“zi-zi-zi”叫声。戴菊主要为留鸟,部分游荡或迁徙。戴菊食性:主要以各种昆虫为食,尤以鞘翅目昆虫及幼虫为主,也吃蜘蛛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冬季也吃少量植物种子。<br> 黄雀(学名:Spinus spinus)为雀科金翅雀属的鸟类。体重9.5-16克;体长106-122毫米。雄鸟头顶与颏黑色,上体黄绿色,腰黄色,两翅和尾黑色,翼斑和尾基两侧鲜黄色;雌鸟头顶与颏无黑色,具浓重的灰绿色斑纹;上体赤绿色具暗色纵纹,下体暗淡黄,有浅黑色斑纹;雄鸟飞翔时可显示出鲜黄的翼斑.腰和尾基两侧。虹膜近黑色;嘴暗褐色,下嘴较淡;腿和脚暗褐色。黄雀生活于山林.丘陵和平原地带,秋季和冬季多见于平原地区或山脚林带避风处。除繁殖期成对生活外,常集结成几十只的群,春秋季迁徙时见有集成大群的现象。性不大怯疑,但在繁殖期非常隐蔽。以多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兼主食赤杨.桦木.榆树.松树.及裸子植物的果实.种子及嫩芽,也吃作物和蓟草.中葵.茵草等杂草种子以及少量昆虫。分布于南欧至埃及.东至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br><br> 黄雀雄性成鸟(秋羽)体羽有黄.绿和黑等色泽不如春羽那样鲜明,但羽干纹反较明显。黄雀雌性成鸟:额.头顶.头侧和翕概褐色沾绿,而带黑褐色羽干纹;腰部绿黄,亦具条纹;下体淡绿黄或黄白色,并具些较粗的褐色羽干纹,胁部尤甚;余部同雄鸟。 珠颈斑鸠又名鸪雕.鸪鸟.中斑.花斑鸠.花脖斑鸠.珍珠鸠.斑颈鸠.珠颈鸽.斑甲,是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中国南方广大地区的一种常见的斑鸠。 珠颈斑鸠是中国东部和南部最为常见的野生鸽形目鸟类,俗称"野鸽子"体长30厘米左右,和鸽子大小相似。通体褐色,颈部至腹部略沾粉色。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颈部两侧为黑色,密布白色点斑,像许许多多的“珍珠”散落在颈部,为本种最为显著的特征,因而得名“珠颈”斑鸠。不过这个珍珠斑点只有成年的珠颈斑鸠才有,幼鸟是没有的(此外印度还有一个亚种也是没有"珍珠"的),且幼鸟的颜色也没有成鸟那样鲜艳。 红胁蓝尾鸲(qú) 红胁蓝尾鸲(qú) 红胁蓝尾鸲(qú) 红胁蓝尾鸲(qú) 红胁蓝尾鸲(qú) 红胁蓝尾鸲(qú) 鹊鸲 鹊鸲 鹊鸲 鹊鸲 北红尾鸲 鹊鸲 鹊鸲 鹊鸲 鹊鸲 鹊鸲 北红尾鸲 北红尾鸲 北红尾鸲 北红尾鸲 北红尾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