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防冻液的分类</p><p><br></p><p>㈠按照基础液类型可分为<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乙二醇型冷却液和丙二醇型冷却液</span>;</p><p>㈡按照缓蚀剂的化学组成不同可分为以无机盐为主的<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常规型冷却液</span>和以有机酸为主的<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全有机型冷却液</span>;</p><p>㈢按照使用寿命可将冷却液分为<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普通类型冷却液</span>和<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长寿命型冷却液</span>;</p><p>㈣按照发动机负荷可分为<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轻负荷发动机冷却液和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span>。</p><p><br></p><p> 冷却液的标准</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冷却液标准是ASTM标准</span>,欧洲、日本和我国的冷却液标准均是在ASTM标准的基础上发展的。<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ASTM的冷却液标准主要可分为①轻负荷发动机冷却液标准和②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标准两种</span>;我国的冷却液标准主要包括交通部的JT 225和石化行业的SH/T 0521两种。</p><p><br></p><p>1. ASTM冷却液标准</p><p>⑴ASTM轻负荷发动机冷却液的标准为<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D3306《汽车及轻负荷卡车用二元醇型发动机冷却液标准》</span>,包括四种类型的冷却液:<span style="color: rgb(1, 1, 1);">❶乙二醇型浓缩液;❷丙二醇型浓缩液;❸乙二醇型预稀释液(体积分数为50%);❹丙二醇型预稀释液(体积分数为50%)(</span>表3-4-1)。</p><p><br></p><p>表3-4-1 ASTM D3306性能要求</p> <p>⒉ASTM的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标准有<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①D4985《需要预加补充添加剂(SCA)的低硅酸盐乙二醇型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标准》、②D6210《全配方二元醇型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标准》及③D5752补充添加剂SCA标准。</span></p><p><br></p><p>⑴D4985标准是在轻负荷冷却液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的,包括<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乙二醇型冷却液浓缩液和稀释液两种类型</span>,性能要求见表3-4-2,<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与ASTM D3306相比只多了硅含量一项</span>。满足<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D4985标准的冷却液在加入SCA补充添加剂后就可以应用到重负荷发动机冷却系统中</span>。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冷却液中添加剂的消耗也需要定期加入SCA,以延长冷却液的使用寿命。</p><p><br></p><p>表3-4-2 ASTM D4985的性能要求</p> <p>⑵ASTM同时也制定了补充添加剂SCA的标准D5752,性能要求见表3-4-3。冷却液生产者和用户通过大量试验已证实有几种化学组分可有效减少发动机缸套的气穴腐蚀,所以在D5752标准中还对冷却液化学成分有强制性要求。规定按照SCA生产商推荐的预加浓度使用时,冷却液中<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亚硝酸根离子不低于1200 mg/kg,或者冷却液中亚硝酸根和钼酸根离子混合浓度的总含量不低于780 mg/kg,而且其中任一种离子的浓度不能低于300 mg/kg。</span></p><p><br></p><p> 表3-4-3 ASTM D5752的性能要求</p> <p>⑶D6210重负荷冷却液标准规定冷却液使用时不需要预加SCA,但在第一个保养时需加入一定剂量的SCA以达到继续保护冷却系统的性能要求。D6210标准包括了四种类型的冷却液:①乙二醇型浓缩液;②丙二醇型浓缩液;③乙二醇型预稀释液(体积分数为50%);④丙二醇型预稀释液(体积分数为50%)。</p><p><br></p><p>D6210标准的冷却液除需满足D3306标准规定的性能要求外,还规定50%浓缩液水溶液中<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亚硝酸根离子不低于1200 mg/kg;或者冷却液中亚硝酸根和钼酸根离子混合浓度的总含量不低于780 mg/kg,而且其中任一种离子的浓度不能低于300 mg/kg。</span>在ASTM制订关于气穴腐蚀和热表面锈蚀、沉积的试验方法后,冷却液化学成分的强制要求将取消。</p> <p><br></p><p> 乙二醇和丙二醇型冷却液的区别</p><p><br></p><p> 乙二醇与丙二醇是防冻液市场的两大主力基准物料,<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均能通过与水混合形成溶液,达到降低水溶液冰点的目的,并具有防冻裂能力。</span></p><p><br></p><p> 乙二醇型冷却液,有工业型、汽车防冻液型等不同型号。<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般工业型仅对碳钢、不锈钢、铜等进行防腐蚀处理</span>。而<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汽车型还增加对铸铝、焊剂等的防腐</span>。</p><p><br></p><p> 丙二醇型防冻液一般应用于汽车防冻液领域,以及具有特殊要求的食品、饮料等要求低毒性领域。</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从冷却液输送冷的能力以及抗冻能力来讲,乙二醇优于丙二醇</span>;但考虑到毒害性,丙二醇属于低毒或无毒产品,而乙二醇具有较高毒害性,对人体有较大危害,一般成年人一次饮用超过200mL纯乙二醇有生命危险;在价格方面,丙二醇价格高于乙二醇。</p> <p> 冷却液的选用</p><p><br></p><p>⒈标准的选用</p><p>⑴轻负荷发动机,如轿车或轻型卡车可选用满足ASTM D3306或SH/T 0521标准要求的冷却液(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为此类产品),一般使用寿命为2年或(4~5)×10⁴km;</p><p>⑵重负荷发动机(大型重卡)或采用湿式缸套的发动机应采用满足ASTM D6210标准要求的冷却液或全有机型冷却液,腐蚀抑制剂成分以有机羧酸盐为主,使用寿命可达50×10⁴km。</p><p><br></p><p>2. 牌号的选用</p><p><br></p><p>冷却液牌号即为其冰点值,选用冷却液时,<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冰点应该比车辆运行地区的最低温度低10℃左右</span>,以确保在特殊情况下冷却液不冻结。</p><p><br></p><p>但并不是冰点越低,冷却液就越好。<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冰点越低,冷却液中的乙二醇含量越高,如果在高纬度地区使用低冰点冷却液,会由于乙二醇浓度过高,造成散热效果不好,导致发动机过热</span>。这种危害在发动机中负荷、小负荷运转时不太明显,但在发动机高负荷高速运转时,会造成冷却液温度过高。所以,要根据环境使用温度选择合适的冷却液。</p><p><br></p><p>3. 冷却液的补加和更换</p><p>冷却液使用中,每年可结合换季保养对冷却液进行定期检查。检查内容应包括<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液位检查、冰点检查、密度检查、外观检查</span>(发现悬浮物、沉淀物或变色应及时更换并清洗冷却系统)。</p><p><br></p><p>若因冷却系统渗漏引起散热器液面降低时,除及时修补系统以外,应及时补加同一品牌的冷却液;若液面下降是由水蒸发所致,则应向冷却系统添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切勿加入井水、自来水等硬水。</p><p><br></p><p>冷却液在高温状态下长期使用,必然会导致其变质,从而使其性能下降,应定期彻底更换冷却液。<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般在行驶2年或(4~5)×10⁴km后应更换一次,对于长期连续运行的车辆,如出租车,要缩短更换周期以保护设备,比如1年或3×10⁴km更换一次。</span></p> <p><br></p><p>目前,国内消费者对重负荷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保护意识还不够高,常常将普通轻负荷冷却液直接应用到重负荷发动机冷却系统中,部分冷却液生产企业以全有机型冷却液作为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来销售,添加剂以进口为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