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indent-1">青春是一首诗,隽永的字句里流露出理想的渴望。青春是一幅画,斑斓的色彩中描绘着未来的理想。为了能全面了解新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引导青年教师尽快走上专业化的成长之路,12月10日-11日安吉县实验小学承办了2020学年新教师亮相课展示活动。安吉县教研员厉金文老师、实验小学的数学老师以及部分新教师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p><p class="ql-indent-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从未知的9月到蕴蓄信仰的12月,初蕊们承志传习蓄势启航……</p> 12月10日活动 《条形统计图》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盛首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指导老师:顾蓉萍、汪开军</p><p><br></p> <p>盛老师通过一张统计表导入,让学生经历整理信息、绘制自己心目中的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并通过“有没有把统计表中的信息都表示出来?”“哪幅统计图最美观?”这两个的讨论,让学生明白制作既要注意科学性,又要注意规范性。接着出示两幅“与众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以1当2”和“以1当3”,让学生明白了除了“以1当1”,还可以“以1当多”,但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通过绘制身高统计图,使学生明白还可以省略一些刻度。最后借助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体会到条形统计图可以直接看出每种数量的多少和便于比较的优点。</p> 《烙饼问题》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修涵</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指导老师:游敏霞、杨树国</p><p><br></p> <p class="ql-indent-1">陈老师的“烙饼问题”围绕着“把锅占满,最省时间”的想法,给学生渗透优化思想。在学生有了“同时烙2张饼和轮换烙3张饼”的经验后,引导学生利用经验解决4张、5张、6张、7张饼的最优烙法,从中发现“单数饼”和“双数饼”的烙法规律。最后把优化思想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优化思想可以节省时间和节约资源。</p> 《数对》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邱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指导老师:袁恩忠</p><p class="ql-indent-1"><br></p><p><br></p> <p class="ql-indent-1">邱老师通过“让学生描述位置”的学习任务展开教学。以生为本,通过让学生寻找班级中的位置,图片中的位置,使学生明白在数学中怎么表示位置。进一步使位置抽象成点,构建出二维的坐标系,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位置提升到寻找数学平面中的位置。最后的任务在整体反馈中求同求异,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学习内容,也提升了动手实操能力。</p> 《认识周长》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胡万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指导老师:吴韵波、邓德芳</p><p class="ql-indent-1"><br></p><p><br></p> <p class="ql-indent-1">胡老师从明确周长的概念着手,通过“描一描”的活动加以检测和巩固。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测量、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则是层层递进、由简入难。通过这个任务让学生明白测量图形的周长可以结合图形的特征,从而减少测量的次数,在测量半圆周长的时候还向学生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最后呈现了学案上不同图形的展开动画,理解周长的本质特征,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之和。整堂课循序渐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是数学教学中探究实践功能的生动体现。</p><p><br></p> 《集合》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施梦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指导老师:雷芬</p><p class="ql-indent-1"><br></p><p><br></p> <p class="ql-indent-1">施老师通过“7人参加足球比赛,3人参加篮球比赛,可能有几人参加比赛”的学习任务展开教学。以生为本,通过学生思维的碰撞引出可用维恩图来表示各种可能性,在整体反馈中求同求异,进一步细化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学生在一步步理解维恩图各部分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总人数计算方法多样性的分析,从而强化各部分含义的理解并逐渐掌握维恩图所表示的总人数的计算方法。</p> 12月11日活动 《认识钟表》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郑景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指导老师:赵琴月、李兰芳</p><p class="ql-indent-1"><br></p><p><br></p> <p class="ql-indent-1">郑老师的《认识钟表》以多媒体展示闯关完成任务的方式,将认识钟面、时间书写、大约几时、画钟面等重要内容串联起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以课间游戏的形式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拨指定时间,最终理解整时和大约几时的意义。</p> 《9加几》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诗怡</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指导老师:魏月琴、朱秋琴</p><p class="ql-indent-1"><br></p><p><br></p> <p class="ql-indent-1">刘老师通过教材情景图的观察导入9加几的算式,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凑十法进行进位加法的计算。通过交流、动手、画图的过程,理解算理,把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转换为10加几,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p> 《9加几》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胡梦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指导老师:虞晓红、马乐</p><p class="ql-indent-1"><br></p><p><br></p> <p class="ql-indent-1">胡老师从9+4为什么等于13入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记录,经过反馈和交流认识了凑十法。经过讨论,再用凑十法解决了其它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问题。</p> 《分数的初步认识》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俊迪</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指导老师:卞航萍</p><p><br></p> <p class="ql-indent-1">高禹小学李俊迪老师的《认识几分之一》,整堂课从“量”的角度出发,通过把一块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得到几分之一块,来深入学习几分之一块的写法、读法和意义。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基于学生出发,三个任务层层递进,最后总结引申出分数不仅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还能表示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数学问题。</p> 点评 <p class="ql-indent-1">活动最后厉金文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细致的评价,提处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进一步让新教师体会到研究教学的乐趣与挑战。厉老师指出,本次活动不在于结果,而重于过程。一次又次的磨课过程会让新教师得到非常大的提升,能够飞快的成长起来。希望各位新老师能在以后多多参加这样的活动敢于“亮相”。</p> <p class="ql-indent-1">此次新教师亮相课活动,对青年教师来说是一次历练,为新教师提供了学习与展示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尽早发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得到更好的成长。相信各位新老师一定会把这次展示课作为自己奋进的起点,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思索,不断前行,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收获属于自己的宝贵经验。相信活动中每一次精彩的瞬间,每一次细节的缺憾,都将带着青春的律动,去开启他们新的征途,一路向阳想必那是希望、是怀念是财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