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秋风》是我参加白雀奖第三季度的作品,也很荣幸获得了优秀奖,这对于我是个莫大的鼓舞。究其原因,第三季度参赛师友们偏少,让我钻了条缝,拾了个小奖。当然更应该感谢各位评委老师对我的厚爱与鼓励!下面就这首作品谈一下我的感受,与大家共勉。</p><p>首先谈一下“秋”,因为本次参赛主题就是围绕秋写。“秋”既是果实飘香的季节,又是凄凉、萧条、寒冷的季节,自古以来都是文人笔下常写的话题。从楚国士大夫宋玉悲秋开始,到了唐代杜甫更抒发到了极至,这与杜甫生活的时代密切相关。如杜老先生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登高》、《宿府》等,无不借秋色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不少文人也借秋色写悲凉、萧条、冷落之景,抒写思念、失意、忧伤等心情。当然也有赞美秋的诗词,如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色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给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愧为诗豪。</p> <p>再如毛伟人写的《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还有《采桑子•重阳》,“寥廓江天万里霜”。同样是秋色,在老人家笔下大气磅礴,豪迈无比!正是鉴于以上诗词的影响,我把《秋风》主题定在积极向上这个方面。这也许是与大多参赛者不同之处吧!也就是从立意上走出悲凉、凄惨、冷落的俗套,展示给人们积极乐观向上的境界。这大概就是郑老师点评的“角度独特,别出新意”吧?</p> <p>确定主题后,我就选择了“陶菊、红叶、云雁”三个具有代表性物象。菊花是秋的天使,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志士都发出了啧啧赞美声。如东汉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苏轼的“百草摧时始起花”,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等等,都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菊而且是东篱菊,让人们去想象吧!第二个“红叶”,古往今来赞美者不乏其人。如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郑谷的“红叶醉秋色”等,如火一般红叶给人热情,给人以力量。红叶而且是香山红叶,这个就不需多说了。第三个“云雁”,古人常借云雁南飞,抒写思念之情。而我反其道之行,借云雁写秋风豪迈、乐观、向上,也是借鉴了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之意,也算是用典吧!</p><p>最后两句,侧重于最后一句。第六句“愁人借你唱悲歌”,人人皆知,主要为第七句做个铺衬。最后一句是对三四五句概括提升,收尾结束。也体现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p><p>当然,本曲除评委老师指出的问题外,首二句嫌凑吧?“英雄”,觉得有些偏畸,当时我找不到合适的词,急抓了一个。此处是指象刘禹锡一样具有开阔胸怀,积极向上的人,他们不为逆境而悲。后来,请教史高座老师后,决定“愁人和英雄”均改为“有人”,这样一改比以前好多了!“有人”,什么人呢?让读者想象吧。我认为史老师改得妙!其他等以后再改吧!</p><p>最后希望老师诗友们多多帮助指点!</p><p>附改后曲:</p><p>仙吕•寄生草]秋风</p><p>炎消退,谷变黄。吹开陶菊东篱放,吹红枫叶香山亮,陪同云雁晴空上。有人借你唱悲歌,有人借你抒豪壮。</p> <p>附获奖曲作与评委点评</p><p>[仙吕•寄生草]秋风</p><p>冀建新</p><p>能消暑,能染霜。吹开陶菊东篱放,吹红枫叶香山亮,陪同云雁晴空上。愁人借你唱悲歌,英雄借你抒豪壮。</p><p><br></p><p> 郑永钤点评:角度独特,别出新意。“抒豪状”等个别词句有点别扭。</p><p>李明科点评:层次清晰。全曲取材,皆物之用也。前五句扣题尚紧密,后两句稍觉宽泛。</p><p>张绍民点评:此曲切题,合律合韵,语言生动形象,对仗亦佳。</p><p>刘艳琴点评:语言明快,豪情奔放。</p><p>周棣点评:曲语流畅,结构井然。失之空泛。“陪同”可酌,应合对仗。</p><p>吕大振点评: 切题入味,用典能化,将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开篇和尾句组似稍直白。</p><p><br></p><p> </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40, 197); color: rgb(84, 27, 9);">冀建新,网名心心相印。中小学一级教师,山西省榆社县第四片区督学。现为榆社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漳源散曲社社员,黄河散曲社社员,兰社社员。作品发表于人世情丛书,部分作品收录于《中国当代散曲大典》,还有部分作品散见于《中华散曲》、《当代散曲》、《中国当代散曲》、《楚天散曲》、《难老泉声》、《咸阳诗刊》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