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的 天气也特有个性,年历上明明挂着一个萧瑟的秋风落叶图,好像提醒我们已经11月中旬了,时辰也进入深秋,但午时的日头仍然骄阳似火,知了依旧趴在树上叫个不停。被疫情蹂躏了快一年的达人们,早已遏制不住那说走就走的放飞心灵,又怎经的住户外阳光的召唤,那田野瓜果的诱惑,打个电话画个圈,一个庄严的决议在不同的手机里得到了一致的确认,到浙西游一趟,去看看瓯江的水,爬爬仙都的山,和缙云孤石拍个照,再和丽水古韵相个亲,六天时间,16号到21号,来个游缙云看丽水,舒适又惬意,即旅游又避暑,对于爱好拍照的资深美女来说任性还自由,好了!达人们都等不及了,上车,挂挡,出发,我们走喽·····。</p> 缙云地处浙南,隶属丽水市,是国内著名的一大旅游景区,诗意秀丽的山水风光,就像人间仙境般的雅致;古老悠久的皇帝文化,凝聚着世代相传的深深眷恋;高耸入云的奇山怪石,见证着古老部族的悠久历史。古老的传承和当代的文化在此交融,这就是我们说走就走的第一站——缙云 我们一行四人是下午两点半到的缙云,民宿的老板自己开车到车站来接的我们,车开了大概20分钟就到了我们预定的“一见一山“。民宿还不错,设计比较时尚,房间也很宽敞,也比较干净。房价在每人每日400多元,在当地还算适中。 缙云民宿 民宿离景区很近,我们看看时间好早,放下行李就直接去了风景区,第一个景点就去了沿途最近的仙都观。仙道观古称赵侯祠,是缙云最古老的庙宇之一。赵侯名赵炳,汉代神医,云游仙都时,适遭兵乱,瘟疫肆虐,便施医为民治病。后百姓为其建祠堂,保佑一方平安。皇帝获悉,册封为大将军。 进入道门是非常狭窄的石阶路,仅供一人通过,这是观里上下山的道士们必须穿过的山洞,山门是建在两块巨石的缝隙之间。穿过山门,一边是红尘世间,一边是六根清净,一门之隔,两重世界。 有则有,无则无。佛曰: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有了这个就少了那个,少了那个就有了这个。奥深的佛理,俗人又怎能看的通透。 仙都观大殿,现在张三丰派第十五代传人,全真龙门派二十代传人罗水道长在此清修。大殿前的八卦台是王宝强饰演何安下与师兄弟比武之处。 招隐洞又称神医洞,供奉着古代杰出的医学药物学家,人们世代奉为神。洞内供奉八位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秦越人,仓公,张仲景,华佗,孙思邈,宋慈,朱震享,李时珍。 从仙都观出来,我们又去了另一个景点小赤壁,小赤壁坐落在云都景区,东西横亘长数里,,石壁下部呈赭红色,犹如焰火烧过,故称小赤壁。沿着山腰的悬崖峭壁横嵌着一条长达六七拾米的天然石廊,称作“龙耕岩”,这里有一段刘秀遇难被救脱险的故事。正时,夕阳西下,赭红的色彩就像一个刚油炸过的馒头坠落在大地上,使人咂舌称奇。 小赤壁的前面有许多嶙峋的怪石洒落在练溪水中,形成溪中有岛,岛中有水,似岛非岛,似湖非湖的小蓬莱。山峰挺秀,溪流清驶,宛然一副绮丽的画卷。 清澈的溪水倒映着一株一株的鲜红的枫叶,还有悬挂在枝头上不停摇晃的红山果,在夕阳余晖的映染下显得格外的鲜艳,润泽。唯有山坡边高高的竹林还穿着绿色,上下挂着长长的黄页,秋风徐来不断的摇晃,仿似向来人讲述它一年的业绩。秋天溪边的景色真美,美的让人心颤,让人不忍离去。 在浙南,深秋的夕阳落山特别快,在不知不觉的赏悦中太阳瞬间就坠落了山头。告别了九曲练溪,我们沿着溪边的绿道,与民宿老板会和,就直接去了老板推荐的“老刘私房菜”酒店,去品赏当地菜肴。饭店不是很大,但还比较干净,人也不很多,我们就要了几个当地的硬菜,做的感觉还不错,就预定了第二天的甲鱼和全鸭焖笋。饭后游览了一下小镇的夜景,便回到了旅馆,准备明天的活动 清晨,在旅馆里吃了缙云的烧饼和嗦面,我们就去了云都风景区。鼎湖峰是景区的主要的一个景点,“缙云山旁有孤石,屹然千云,高两百丈,三面临水”,这是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对鼎湖峰的真实写照,当地的人们也称之为“仙都山”。据记载,唐朝天宝七年,鼎湖峰周围祥云缭绕,仙乐嘹亮,鸾鹤飞舞,山呼“万岁”,崇仙好道的唐玄宗闻此奇事挥豪写下“仙都”两字,从此“缙云山”改为“仙都”山。<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孤山千云,山峰挺秀,溪流清驶,茂林修竹,在谢灵运笔下仙都其形态奇特的孤山直通天际。相传,这就是轩辕皇帝在此铸鼎炼丹,然后跨龙升天而去的地方,这湖就是被鼎所压塌而成,故称“鼎湖”。 唐朝天宝年间,唐玄宗李隆基将鼎湖峰下的”缙云堂“赐改为皇帝祠宇,在此后的千余年来,,这座建筑几经摧毁和重修,自今仍然焕发出古雅而庄严的气韵,皇帝祠宇承载人们对于轩辕皇帝的敬仰。2011年缙云轩辕祭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游览祠宇的那天也观看了祭典的全过程,也感到古国年代那仪式的震撼。 秋天,云都的景色确实很美,满目葱郁,云雾环绕,红花绿叶,奇山怪石煞是迷人。挥挥手告个别吧,我们还要到下一个景点去,要去看看“倪翁洞”,看看倪翁又要告诉我们一些啥故事。 倪翁洞坐落在仙都初阳山上,传说古时有一位姓倪的官员嫉俗遁世,与白猿为伴隐居于此。唐朝李明仁作县令时称之为倪翁,并于759年用小篆书法题字“倪翁洞”。 明朝刑部尚书鞘志(号旭山)和御史樊献科(好斗山)也先后隐居“两谷洞”,因此,山洞石壁上有“旭山”,“斗山洞天”等题字。<div><br></div> 出了倪翁洞,我们爬上了初阳谷的初阳亭,坐在了鱼跃亭上,欣赏了传说的五鼠偷油,又去了独峰书院瞻仰了朱熹他老人家,看到了有人在吃饭,才感觉到已经到了正午,和美女们一商量她们还要到石头村去,哇,石头村距离有一百多里路,美女们真有毅力,看来午饭只能在路上解决了。 石头村东临仙居界,北接磐安界,距缙云县壶镇镇15公里,在海拔600多米的一处静谧的幽谷之中,自今还保留着一座以石头垒筑而成的村庄,名叫石头村。石头村还有一个更准确的名字,因其坐落在巍峨峻岭的百丈岩下,故以“岩下”得名。 村口有一座石拱桥,横卧在溪之上,名叫封溪桥,该桥初建于清末,重建于民国丁丑年(公元1937年),这桥也是完全用石头垒筑的。离封溪桥100余米,有一株有20米高,具有500余年树龄的枫香枯树仍巍然伫立。金红色的树叶罩满了整株大树,充满了火一样的激情,这里也成了所有来游览的打卡网点,人多的时候,溪桥上站满了在红枫树下留影的人群。 古时,婺州与台州之间的交通有一个必经的要塞—普通嶺古道,便从石头村村边经过,穿越村落,绕过村东的竹林匍匐而上,经过“百丈岩”,直达“岩背”而去。我们敬畏的注视着那茂密的竹林和百丈山岩,没有去岩上窥视他们静谧的生活,觊觎他们的邻域。我们去游览了“岩下村”的石板小路和他们的民居。 石头村依山伴水,整个村庄被葱郁的劲竹山间的林海所环绕。它疏密有间,清晰有序,村庄的整体布局错落有致。浑然一体,石屋,石桥,石道,石磨坊用材简洁,古朴且粗放。 村内除了有古桥,古道外还有古祠堂,古祠庙和古戏台,均呈现出原有的朴实精神和文化韵味。村民勤耕苦读,钟灵毓秀,历代人才辈出,民国前有进士两人,庠生十二个,分布在北宋,元,明,清各个时期。这里的村民大都姓朱,始祖朱国器在五代梁太祖期间,曾任山东淄州刺史,后因时局纷乱,被贬至温州永嘉任司户。次子朱时周游猎括苍南天,慕其山水秀丽,迁居南田,18世孙朱谨之迁清口,从清口朱姓第十九代朱庆迁居岩下村,今已 绵延二十多代600余年。虽然沧桑岁月历尽风雨,这个近似封闭的小村庄过着寂寞单调的生活,但他们从不缺乏文化底蕴和细腻的生活,几百年的沉淀,随着国家的发展,演化成一个既清山绿水,又古老雅致的石头小山庄。 游览是暂时的,恋想是长久的,临别时还想在枫香树创新一个有留念意义的动作,让我们以后可以经常回忆其这个“岩下石头村”,这个值得细细品味小山村。 坐车从石头村回来,已经下午4点多钟了,达人们仍游兴不减,坐车直接去了芙蓉侠,到了大门口才知道芙蓉峡整个景点已经被当地旅游局撤销了,景点已无人管理,时间也晚了,我们也没再进峡谷去,就在峡谷的下游出口处拍了几张照片就回到了旅馆。也许是一天的奔波劳累,有位美女也有点轻微发烧,一位先生也牙肿了,可极大个影响了我们晚上预定的美餐,酒也喝不下去,甲鱼和麻鸭也没怎么动,悻悻地从饭馆回来,早早回酒店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