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川黄酒 , 饮不尽的乡愁, ———话说樊家川黄酒

<p>  </p><p> (军于环县樊家川随笔零拾)</p><p><br></p><p> 樊家川即安塞川,因西汉时期的安塞古县城居住樊姓人氏具多而得名。樊家川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位于环县东南部,距县城38公里,属旱原、旱台地耕作区。这里民风淳朴,土壤酸碱度适中,年平均气温11.8℃,无霜期172天。是小杂粮、中药材的适生地。</p><p> 樊家川自古就有酿造黄酒的传统。据《周礼》记载,自从有人在安塞川穴居,就有人用酥米(即糜谷)和细辛草(即柴胡)熬制汤水久放后饮用,有驱寒解淤之功效。这个久放的汤水也就是当初原始的黄酒了。由此可见,樊家川黄酒,古老得很!当地上年纪的老人告诉我,“进入安塞川,七十二道脚不干,不喝黄酒不过川”。</p><p> 樊家川黄酒与其它品牌的中国黄酒一样,因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酿造工艺传统而又古老,它与啤酒和葡萄酒并称为世界“ 三大古酒”。</p><p> 樊家川黄酒采用纯手工酿造,不同的人家,酿造工艺各有特色。但万变不离其宗,酿造的基本工艺一般少不了浸米、蒸饭、晾饭、落缸发酵、开耙、坛发酵、煎酒和包装 8 个步骤。</p><p> <b>(1)浸米:</b>将米浸泡在水中,促进淀粉的水解,从而保证糖化发酵的正常进行。同时通过细菌和酸化菌的自然作用使米浆水达到一定的酸度,使酵母繁殖发酵旺盛。浸米一般在每年的低温环境下进行,这样小米不容易变质,且没有蚊虫干扰,可以避免黄酒沾染蚊虫变质。</p><p> (<b>2)蒸饭</b>:将浸米蒸煮,使淀粉受热吸水糊化,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和易受淀粉酶的作用。一般蒸煮至饭粒疏松不糊,外硬内软,内无白心,透而不烂,没有团块,成熟均匀一致即可。</p><p> <b>(3)晾饭:</b>即为冷却过程,迅速把蒸熟后米饭的温度降低到适合微生物发酵繁殖的温度。</p><p> <b>(4)落缸发酵:</b>在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将糖分转化为酒精,同时产生很多复杂风味物质的过程。</p><p> <b>(5)开耙:</b>即把木耙伸入罐内进行搅拌,因为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和 CO2,容易抑制酵母菌作用,导致发酵中止,因此要及时开耙,能有效调节发酵温度,同时能适当供氧,增加发酵活力。一般发酵温度达到 33℃ 就要进行开耙冷却。</p><p> <b>(6)坛发酵:</b>这时主发酵过程已结束,发酵转为后发酵阶段,在室温 13-18℃ 下静置 20 天左右。</p><p><b> (7)煎酒:</b>就是灭菌的意思。主要目的有:利于黄酒的生物稳定性;促使酒中蛋白质及其他胶体等热凝物凝固而使色泽清亮,从而提高黄酒的非生物稳定性;使醛类等不良成分挥发;促进黄酒的老熟,消除生旧酒的杂味以改善酒质。</p><p> <b>(8)包装:</b>将煎酒后的黄酒趁热装入瓶中或罐中,后面即可上市销售。</p><p> 樊家川黄酒,因不同的工艺,不同的环境,酿出的口感风味各有特色。按其口感风味一般可分为醇涩型酒(既元红酒)、半醇涩型酒(既加饭酒)、醇甜型酒(既善酿酒)、半醇甜型酒(既香雪酒 )四大类。</p><p><b>(1)醇涩型酒(古称元红酒):</b>元红是干型黄酒,基本完全发酵,残糖含量在 4-8g/L 之间,色泽清亮,味道清爽带醇厚的涩味,酒精度为 16%- 19%。现在多半用来调配其他黄酒。</p><p>(<b>2)半醇涩型酒(古称加饭酒):</b>加饭酒属于半干型黄酒,含糖量一般为 15-40g/L。“加饭”,顾名思义,是指原料配比中水的比例较少,而谷物比例增加,浓度大,酿出的酒酒精度更高,达 17.5%- 19.5%。酒液呈深琥珀色,黄中带红,味道极其醇美甘鲜。人们常说女儿酒便是这种酒的一类,主要原料是硬糜子米。女儿红酒来源于周祖农耕时的婚嫁礼品“女酒”,有史记载当地人家在生了女儿后便酿酒,陈年数载,等女儿出嫁时再取出以宴宾客,所以又叫“女儿红”。后来若是生了男孩也酿酒,盼望在儿子高中状元时开坛,所以又叫做“状元红”。分装于有彩绘的花瓶,就统称“花雕酒”。</p><p> <b>(3)醇甜型酒(古称香雪酒):</b>含糖量 190-230g/L,酒精度一般为 17.5%-19.5%。在酿造过程中用陈年糟烧代替水,酿出的酒味道特别浓郁甜美。</p><p> <b>(4)半醇甜型酒(古称善酿酒 ):</b>半甜型黄酒,含糖量 60-70g/L,酒液呈深黄色,质地浓厚,芳香浓郁,酒精度一般在 13.5%- 16.5% 之间。善酿酒的发酵过程中,经常取用 1-3 年的元红酒代替水来酿造黄酒,这样酿出的酒被称为“母子酒”,品质更高。</p><p>  樊家川黄酒的喝法一般有三种,既温饮、纯饮、冰镇,最传统的喝法是“温饮”。</p><p> (<b>1)温饮:</b>是樊家川黄酒最传统的饮法,温饮的显著特点是酒香浓郁,酒味柔和。在黄酒烫热的过程中,黄酒中含有的极微量对人体健康无益的甲醇、醛、醚类等有机化合物,会随着温度升高而挥发掉,同时,脂类芳香物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蒸腾。但加热时间不宜过久,否则酒精挥发完,反而淡而无味。最佳饮用温度为 38℃ 左右。</p><p> <b>(2)纯饮:</b>有些高品质的樊家川黄酒,不适合温饮,因为加热过程会损失浓郁的香气和风味物质,更适合纯饮。这样细腻优雅的香气、纯净的结构才能被完美地捕捉到。</p><p> <b>(3)冰镇:</b>往樊家川黄酒中加冰或冰镇后饮用,这种喝法在城镇年轻人中一般较多,尤其是远销我国的香港及日本等地。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认为温饮的喝法,是老一辈的喝法,已经过时了,年轻人追求时尚,有时也会在酒中兑些雪碧、可乐和果汁一起饮用,又名为“鸡尾黄酒”。</p><p> 有人说:黄酒除了少部分人饮用,就只能做“料酒”,黄酒就是便宜货,上不了台面。其实,并非如此!樊家川黄酒因为其酿造工艺悠久,近年来,经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大规模生产后成本降低,再加上当地的粮食相对便宜,市场需求量大,所以售价相对亲民。但也有一些非常高品质的黄酒,陈年数十年,在一些高端酒品会上售价可达上万元。因此,樊家川黄酒并不仅仅是“料酒”,更不是便宜货。经中国酒协会邀请专业机构鉴定,樊家川黄酒营养丰富,含有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因而也有人称其为“液体蛋糕”。</p><p> 如今,樊家川人民把发展黄酒产业定位为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将古老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黄酒的质量和产量,不但满足了本地需求,而且成为重要的富民创收与出口产品。</p><p> “安塞川黄酒———饮不尽的乡愁”。来到樊家川,寻访古城驿道,游览长城风光,品尝安塞美酒,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何尝不是人生一大快事!</p><p> (军庚子年冬月于安塞川)</p> <p>古城驿道 ,黄酒飘香。</p> <p>大美安塞川。</p> <p>美丽安塞河。</p> <p>糜子熟了。</p> <p>金灿灿的糜子。</p> <p>柴胡花飘香。</p> <p>晶莹剔透的细辛草水。</p> <p>沉淀的安塞圣水。</p> <p>熬制药水。</p> <p>八道工序,缺一犹如人生不够完美。</p> <p>浸泡黄米。</p> <p>一道蒸煮。</p> <p>二道蒸煮。</p> <p>三道蒸煮。</p> <p>蒸煮开耙。</p> <p>淋饭冷却</p> <p>秘制酒曲。</p> <p>揉和加曲。</p> <p>装缸发酵。</p> <p>装缸发酵</p> <p>查看发酵程度。</p> <p>手工榨酒。</p> <p>手工榨酒。</p> <p>榨酒贮存。</p> <p>装缸发酵。</p> <p>地窖贮藏。</p> <p>成酒后熟。</p> <p>成酒后熟。</p> <p>成酒后熟。</p> <p>成酒贮藏。</p> <p>古法坛装。</p> <p>精美包装。</p> <p>精美包装。</p> <p>精美包装。</p> <p>简易包装。</p> <p>酒花四溢。</p> <p>琥珀色的黄酒,晶莹透亮。</p> <p>鉴别品质。</p> <p>锡壺——温热黄酒的好器皿。</p> <p>锡壺、乲杯盛黄酒不变原味。</p> <p>锡壺品鉴。</p> <p>配菜品鉴。</p> <p>绝配——黄酒配螃蟹。</p> <p>大碗喝酒,尝人生百味!</p> <p>饮不尽的乡愁,酸甜苦辛鲜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