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p><p> 经过了12月7日下午的预答辩,8日上午8:30广东省魏羲之名教师工作室跟岗培训暨结业答辩正式拉开了序幕。主持人魏羲之校长为此次答辩专门邀请了答辩专家何勇涛、张耀荣老师来进行点评指导。在魏校总结了三年跟岗培训的要义并明确了答辩宗旨之后,活动便迅速进入主题,九位学员依次来进行结业汇报与答辩。</p> <p> 根据答辩要求,每位学员先分别就“培训经历”、“专业成长”、“教学主张”以及“课例展示”几个内容展开陈述(10分钟),现场专家根据陈述内容,进行点评和提问,学员再进行应答。整个流程紧凑充实,学员们都充分地展示了自己三年培训的成长。在工作室平台的专业培训经历部分,学员们都分享了自己点滴的记忆与启发,表达了对于这一学习平台的珍惜与感恩;在个人专业成长方面,学员们几乎都可谓是硕果累累,有的在教学实践上有了能力上的提升,有的在专业职称上进阶高级,有的在管理岗位上又升一步,有的则是在教学教育工作上双丰收。而在教学主张则是“各显神通”,接下来分三组来具体呈现。 </p><p> 第一组答辩学员分别是陈华老师、黄辉海老师和黄健荣老师。陈华老师以其阳光热情的姿态,亮出了“让生命因语文而美丽”的主张,在“快乐充实、智慧明达”的导向下,开拓了语文多姿的疆域,令人向往;黄辉海老师以“教改领航,传统不辍”的自信潇洒,传达了一份对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的阵地坚守,可谓鲜明稳健,令人振奋;黄健荣老师则是在“教与学的路上”谦虚致远,在“以导促学、学思结合、互动共生”的自主探索之中,不断突破求进,令人钦佩。</p> <p> 第二组答辩学员分别是孔日小老师、李江晖老师、梁美霞老师。孔老师娓娓道来,将自己开阔的视野与丰富的经验,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有趣、有味”的孜孜追求之中,于从容之中流露出一份笃定的教育情怀;李老师有条不紊,举重若轻,将长久以来的教育初心,凝练成“得为至趣,由法入道”的教学智慧,在学生的“获得之趣”中,勤耕教学的田地;梁老师则长怀激情,赤诚以学,在“激情语文”的内心涌动之下,不断地在活动中“以情激趣,以情动人”,处处闪烁着语文教学的匠心。</p> <p> 第三组答辩学员分别是罗培峰老师、周晓棠老师、还有我自己。罗老师饱含深情,却又收放自如,进而沉淀出醇厚本真的自然追求,在“养根树人”的丝丝涵养中,俯身向下,以亲近教育教学最厚实的大地;周老师广学慎取,独立敢为,在遍踏山水之际明辨,于身系家园之间笃志,将“乡土”的芬芳,揣入心怀,精心调制,酿制出成教育教学中的佳醪。对于我自己而言,三年同伴之路,便是求学求识之路,既认识了以上诸位的风采,也见识了教育教学的各种魅力,更明白了自己将来需要进一步“细实”探索的领域。</p> <p> 以上是所有学员汇报过程的提要。而其中贯穿着的导师指导和专家点评,则是整个活动方向和落点所在。何勇涛主任和张耀荣校长,在每位学员汇报完之后,总是会在对学员给予鼓励的同时,就相关疏漏之处,高屋建瓴地提出许多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让大家有茅塞顿开之感。比如,在教学主张的核心概念上,不仅提醒学员要仔细斟酌拟定,还立即给出相关的调整建议,从而让学员们能从更高的理论层面,客观认知自己的主张的可取之处与可完善之处。而在学员的主张阐述中,专家们一方面会就其中的逻辑关系进行质疑,另一方面则会耐心地指导观点的呈现方式,充分地显示了学者的严谨治学;此外,他们还结合自身的专业成长,鼓励学员继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而魏羲之导师,也在热烈答辩过程之中,相机勾连,于关节点处精要点评,疏而导之,辨而明之。凡此博学敦厚之态,令人叹服。</p> <p> 最后,魏校携两位专家与工作室全体成员合影留念,结业答辩暂时告一段落。学员们还会继续根据专家们的指导建议,完善自己的汇报与答辩内容。</p> <p> (二)</p><p> 下午魏校邀请到培英高中的党委书记马瑛,为大家带来了一场能量满满而又生动入情的思政交流讲座,马书记开宗明义——作为一位人民教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接着他分别从新时代教师的教育初心和使命具体是什么、为什么要牢记初心和使命、如何践行初心和使命等三个核心问题展开了阐释。马书记强调新时代教师永恒不变的初心就是“教书育人”,始终的使命就是“立德树人”。老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影响,所以,只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p><p> 在具体实践上,马书记很真诚地分享了几点建议:其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其二,坚定理想信念,做师德表率;其三,要广泛学习,有扎实学识;其四,要满怀博大爱心,做心灵使者。整个过程,马书记字字铿锵,落地有声,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一个“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时代使命”的党的教育工作者的情怀与气度,也在无形之中为我们日后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严正了立场、坚定了信念。</p> <p>【结语】</p><p> 广东省魏羲之名师工作室为期三年的跟岗培训活动即将画上句点,回溯这一路,无论是新理念、新思想的碰撞,各校辗转的文化熏染,还是磨课评课的智慧分享,都将定格成记忆里一幅幅珍贵的画面。最后,再次感谢魏羲之校长的指津导向、感谢陈艳萍主任的悉心陪伴、感谢八位同伴的包容相助、感谢工作室所有人的三年与共!</p><p>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怀着“羲之道”,我们继续远航——</p><p> 文/图 :许文艳</p><p> 审 稿:黄辉海</p><p> 摄 像:罗经史</p> <p>【注:学员答辩环节的提要,多有主观感发,若有失当之处,望谅解指正!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