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漫走冀辽之一—— “三龙聚首”到黄土岭关长城穿越(长城行之八十二)

怡然

<p>前言:</p><p>查询一下虫队此次活动的路线,怡然与火燕很有些按捺不住的兴奋:从锥子山“三龙聚首”至九门口段长城,与我们曾经工作九年的地方近在咫尺!当初我们虽然距离九门口长城很近,但也只是当作景点游玩过,而这次是故地重游,更是一次再次认识长城的过程。“三龙聚首”、雕花敌楼、“夜不收石刻”、九门口关……都让人满怀期待,虽然是隆冬季节,又有什么关系呢?</p><p> 周五的晚上驱车300多公里,11点多到达辽宁葫芦岛市绥中县李家堡乡娄家村的“娄大姐农家院”入住。下了车,我们不由地打了个寒噤,这里确确实实很冷,但房间里的大火炕很热,而没有大火炕靠电热毯取暖的房间便愈寒冷了一些。冷了、热了都没有什么,我们已然在长城脚下了——明天将开始新的征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p><p><br></p><p><br></p><p> </p> <p>第二天早晨7:00,一行人便用过早餐整装出发了。山村的晨光格外柔媚,太阳躲在山峦的后面悄悄地张望,像是羞涩的邻家女孩。大雪节气前两天的辽西天气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寒冷,煦暖的阳光、湛蓝的天空,今天真是冬日里难得的好天气,而山脊上连绵蜿蜒的长城正在笑盈盈地招唤着我们——不知是今生还是前世之约,今天我们是应约而来!</p> <p>正在努力攀爬间,一抬头便看见了从树的罅隙中隐隐露出的墙体——“西大墙”!怡然脱口而出,可不,这位于垭口间高大的墙体与怡然初次见到箭扣长城段的西大墙的感觉是一样的。这处垭口是“吾名口”关,据记载是弘治13年建,这是辽东镇长城西端起点。关于“吾名口”关,萧艾老师说他要进行考证呢,我们静候他的考证成果便是了。我们今天的行程是:从“吾名口”切入墙体,向右到锥子山“三龙聚首”,拉抽屉回到垭口,再向左攀登到黄土岭关下撤。</p><p><br></p> <p>锥子山长城全长22455米,基本为东西走向,依山和地名分为六段:依次为大毛山段、锥子山段、椴木冲段、曼芝章段、石匣口段和金牛洞段。锥子山长城始建于明洪武14年(1381年),历经多年风雨侵蚀、多次战争洗礼,但仍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它蜿蜒于燕山余脉的崇山峻岭之上,威武雄壮,敌台林立,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p> <p>遇见的第1座敌台(从“三龙聚首”处数起为第9座敌台)</p> <p>从“吾名口”上墙后,登上锥子山方向的第二座敌台,向东南方向眺望,便见云雾缥缈,遥远的地平线上有一片金色明亮的水域,“那是海吗?”有人问。“当然是海了,您瞧那两根高耸的大烟囱,就是电厂,那是我们曾经工作九年的地方”,怡然抢答道。“这座电厂当时是全国最大的火力机组,那两根高达276米的大烟囱其高度也居于全国首位,现在这座电厂发挥着由东北向华北送电的枢纽作用……”不等别人问,怡然便继续介绍到,而那里曾经熟悉的人与事,甚至一草一木便也一股脑地涌现出来。在那里的九年时间,正是我们人生的大好年华!</p> <p>遇见的第2座敌台(从“三龙聚首”处数起为第8座敌台)</p> <p>遇见的第3座敌台(从“三龙聚首”处数起为第7座敌台)</p><p>但此行,怀旧并不是主题。长城在我们的脚下延伸,“三龙聚首”之首便是锥子山标志,是高高耸立着直刺苍穹的锥子山最高峰,要到达那里,我们要翻山越岭呢。这一段长城共经过了9座敌台,(从“三龙聚首”到“吾名口”方向)其中第三座敌台保存着漂亮的藻井,而楼子内部的间壁墙体竟然是六梭体,很是令人惊叹。第5座敌台,萧艾老师根据遗迹推测是一座木结构支撑的楼橹,这应该是最容易塌落的敌台。又见雕花楼,第6、第7座敌台都是雕花敌台。关于雕花敌台我们见过了很多,它的分布似乎并没有什么规律,并不都处于非常明显、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也许是戚继光带来的3000多戚家军创作的吧”,“对啊,这种精细的雕琢似乎更具有南方特色呢”怡然在心里暗暗琢磨。于是眼前便又出现了这样一幅场景:群山寂静、长夜漫漫,在燃烧的篝火旁边,工匠士兵认真地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石头是冰冷而坚硬的,而他们的心则是柔软与温情的,是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p> <p>遇见的第4座敌台(从“三龙聚首”处数起为第6座敌台)</p> <p>遇见的第5座敌台(从“三龙聚首”处数起为第5座敌台)</p> <p>萧老师用树枝演示敌台上门栓的部位</p> <p>遇见的第6座敌台(从“三龙聚首”处数起为第4座敌台),是一座雕花敌台</p><p><br></p> <p>遇见的第7座敌台(从“三龙聚首”处数起为第3座敌台),也是一座雕花敌台</p> <p>遇见的第8座敌台(从“三龙聚首”处数起为第2座敌台),有完好的藻井</p> <p>六梭体的间隔墙</p> <p>遇见的第9座敌台(从“三龙聚首”处数起为第1座敌台)</p> <p>历时1小时40分钟,我们终于到了锥子山的顶峰“三龙聚首”处,这里是长城的枢纽,来自三个方向的主线长城在这里汇集:一条往东北“椴木冲-蔓枝草-石匣口-金牛洞长城”;一条往西“小河口-茅山-董家口-承德-北京方向长城”;一条往东南“无名口-秋皮沟-三道关-九门口-角山-山海关长城”。值得说明的是,这北线长城一直向东北延伸,直到1000多公里外的鸭绿江边,那才是明长城的起点,那一段长城属于明长城的辽东镇,《明史》等文献记载“(长城)东起鸭绿……”,清代杨宾的《柳边纪略》中同样也有记载。由此可见,教科书上说长城是指山海关到嘉峪关的说法显然是不对的。上一次走白羊峪长城时,萧艾老师谈及此事,深感痛心疾首。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清代对于“夷夏之大防”甚为敏感,因为明代成化、万历两朝修建长城,最主要作用是阻止女真人染指辽东。是故,清代统治者始终讳言此事,他们将明长城(辽东段)或拆除,或插以柳条,与新修边墙统称为“柳条边”,借此混淆视听。而当代文物、地理工作者至少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始终无法找到明长城辽东段的确切位置及走向——好在,今天终于得以正本清源!</p> <p>站在锥子山顶看“三龙聚首”(借用火燕的航拍照片)</p> <p>航拍锥子山顶峰(借用火燕的航拍照片)</p> <p>平视拍锥子山顶,只能是这个样子</p> <p>从“三龙聚首”返回到吾名口关,怡然等只用了30分钟,但到达关口时已经11:10,因而后边的行程还是很紧张的。这一段长城,敌台的制式非常丰富,一二三四眼敌楼都有,有两座敌台看似实心,其三侧没有箭窗,只一面有门可进入内部并通过楼梯到达二层的楼橹。再就是荆条楼,高高耸立在此段最高点,但为什么叫荆条楼呢?据说这是因满山生长的荆条而得名,每年的五、六月间荆条花开的时候,那漫山遍野淡紫色的荆条花簇拥着雄伟壮观的荆条楼,一定是最美的风景!这一段长城我们经过了33个敌台(吾名口到“三龙聚首”处9个,从吾名口到娄家口24个,其间加上明显的烽火台与马面),火燕数到了29座敌台(只计算明显的空心敌台),大同小异也。其实谁数的都未必准确,但数台子过程也是一种乐趣,如数家珍般记忆才更加清晰、感情也更加亲切,而时不时地给有特点的台子进行命名,便又增加了情趣。</p> <p>拉抽屉回到“吾名口”</p> <p>第10座敌台</p> <p>第11座敌台</p> <p>第12座敌台</p> <p>这棵遒劲的树根,萧艾老师说像一只开屏的孔雀,像不像全凭您的想象了</p> <p>第13座敌台</p> <p>第14座敌台</p> <p>像是一座烽火台,不算是敌台吧。</p> <p>第15座敌台,就是大名鼎鼎的荆条楼</p> <p>第16座敌台</p> <p>夜不收石刻</p> <p>这一段长城中,最重要的看点是刻于嘉靖24年的“夜不收石刻”,其全文如下:“石匠谢进 嘉靖二十四年五月一日 夜不收官千户赵世清哨至境外地名烂泥凹离堡三十里 炕儿峪堡该班夜不收郭延中等六名”。也就是说公元1545年春,夜不收的一次外出侦查活动记录,由夜不收千户官找石匠刻在岩石上的。至于石刻的缘由已无法查阅,但这一次侦察活动无疑是成功的,是值得刻石记载的。由此我突然想到了明朝中期实行的“捣巢”行动,就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乘敌后方空虚之时对其驻牧地区进行快速精准的打击行动。《皇明经世文编》“虏于一边入,每远徙各边畜牧帐房以防我之贼牵于东,则西兵侦探虏帐之远近虚实,而遣死士以捣其巢穴。”而要实行捣巢行动,是一定要做好侦察工作的。虽然到了嘉靖年间这类主动出击的行动少了,但总该还有吧,而惟其少才会值得记录的吧!</p> <p>第17座敌台?</p> <p>第18座敌台</p> <p>第19座敌台</p> <p>第20座敌台</p> <p>第21座敌台</p> <p>第22座敌台</p> <p>第23座敌台</p> <p>第24座敌台</p> <p>第25座敌台</p> <p>我们发现了高大墙体上优美的腰线,这种腰线还是从来没有看见过呢</p> <p>这里的天然巨石,有同伴说想起了四十里长磋,有点像,只是还缺少点点红色</p> <p>第26座敌台</p> <p>第27座敌台</p> <p>第28座敌台</p> <p>从瓦片上的布纹痕迹便可以断定瓦当的年代,跟着萧艾老师走长城,总是收获满满的</p> <p>从“夜不收石刻”之后,几乎是一路下行,夕阳西下,温度迅速下降,山上的风也越来越强劲到有些凛冽了,但最美的夕阳却为我们送上了一份大礼。阳光将长城与敌台镀了金色的光彩,金壁辉煌般有如华贵的皇家院囿。此时的长城尽情舒展它的古朴与沧桑、威武与壮观、温婉与柔媚,就是风中飘零的枯叶也应景般焕发了勃勃生机,跳起了轻快的舞蹈。这样的美景让大家忘却了寒冷,火燕站在寒风中放最后一次飞机,我们则从不同的角度拍照,将可遇而不可求或者求而不得的美景留住自己的底片中,刻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p> <p>第29座敌台</p> <p>第30座敌台</p> <p>第31座敌台</p> <p>第32座敌台</p> <p>第33座敌台,正处于黄土岭关的位置</p> <p>“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突然想起来王阳明《传习录》中名句,原来这种美好已经寂寞存在了几百年,如今终于为我们感知,成为永驻我们心中的最美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