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小记

赵洪克

<h3>2020.12.7,出院回到家中</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住院小记</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2020年12月7日,今日大雪节气,北京的严寒已经逐渐来临,可我心中却春意盎然。上午10点,办完出院手续,结清医药费用,伙食费,护工费,领取药物后,在骨科病房入口处,手术后第一次见到身穿大衣面戴口罩精神炯烁的老伴。11点半,我们乘首汽约车回家,从11月26日至今,第一次见到天空阳光灿烂,大街上车水马龙,落叶洒满了大地,一种莫名的兴奋感从内心油然而升。12点半,平安回到亦庄家中,坐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餐桌前,终于吃上了老伴做的香味可口的饭菜,盼望多天的一顿饭啊!饭后躺在主卧德国进口的电动升降乳胶垫双人床上,虽然舒服,但感觉过于松软,老伴决定在客厅里将沙发床铺好,一侧放好另外二个单人沙发,一侧放置茶几,茶几上安好夜灯,充电插座,固定好新购的平板手机移动支架,我又可以躺在床上写点东西了。下午吃了云南高山苹果,新疆葡萄,甜桔和圣果,喝了吴裕泰的茉莉花茶,感觉好极了。晚餐后,看了半小时一部时尚的电视剧,9点半,躺在客厅的沙发床上,室温28度,空气清新,灯光明亮,心情十分愉悦舒畅'虽然身体已经十分疲惫,但却无睡意,12天住院治疗颈椎病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浮现…</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今年春季,新冠病毒疫情蔓延扩散,无法离京外出活动,包括回长春探望老母亲及国内外旅行。我和老伴每周上午轮流在亦庄凉水河公园进行10公里步行,25~30公里骑行,5公里慢跑;去国际企业文化园打网球;去锦江富园大酒店50米标游泳馆游泳;去金地格林小区健身房健身。夏秋之交,我又重新从内心燃起玩铁人三项运动的强烈欲望,并制定了今年达到半铁目标的训练计划。体育锻炼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主要生活方式,不仅强壮了身体,也收获了运动带来的乐趣与快乐。但从二月起,我的左手姆指、食指和中指开始发麻,之后左小臂、左大臂和左肩也偶有麻痛感。我自以为是有时过度运动疲劳引起的不良反应,慢慢自我调节调养吧。8月下旬,我参加乐途中国俱乐部组织的大西北旅行,途中一次闲谈中,我向团友、广东佛山医院的医生白云咨询我的身体左臂病情时,她告诉我很可能是因为颈椎病而引发,她的儿子,广州中医学院大三学生也在旁表达同一判断,这时才引起了我的警觉,不能自以为是,要看专业医生。</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10月17日上午,我去北大医院骨科专家门诊找林景荣专家看病,林兄197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脊柱类骨科疾病治疗与研究,现为北大医院知名专家,退休后仍在门诊工作,林兄还是我的中学母校东北师大附中校友学长,也是我们知心校友《东师学堂》群群友,多年来,他多次热情无私地帮助全国各地来京看病的各届校友,医徳厚重,人格高尚,口碑皆赞。在林兄安排下,10月24日做了核磁MR检查,10月29日,经林兄看片诊断,确诊为神经性颈椎病并建议手术治疗,我欣然接受。11月8日至22日,我与老伴按原计划又参加了乐途中国俱乐部组织的大西南旅行,一次深入西南边境的探密梦幻之旅。11月24日,回京后的第三天,由林兄介绍,我去北大医院骨科挂邑晓东主任医师的号,联系住院手术治疗事宜。邑晓东,北京医科大学1984年毕业生,现任骨科脊柱专业组组长,专长脊柱疾病和颈椎病诊治,手术精湛,技术熟练,干净利落,属国内一流骨科医生。邑医生认真看过核磁片后,快人快语,诊断明确,简要介绍手术方案并安排立即入院手术治疗,我的一切担心和忧虑也随之而去了。</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11月26日上午,我入住北大医院骨科一区进行为期10天的治疗。北大医院,原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创建于1915年,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学组历史悠久,在全国最先实施脊柱外科手术治疗,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人工颈椎间盘置換手术及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手术等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现已累计成功完成脊椎手术1万余例,颈椎手术5000余例。骨科还是北美医疗基金会中国脊柱微创手术示范培训中心。我的床位号是39,三人房间,各病床之间有隔离帐帘,如同入住单人间。27-29日进行各项术前检查,如抽血化验,CT扫描颈部,超声波检查腿动、静脉,强化心动检查等。签署有关手术治疗方案病人责任书,剔了有生以来的第一个光头。30日早上7点半推入手术室,8点被施以全麻,12点半苏醒,下午1点半推回另一病房,床号调为6号。邑医生告之手术非常顺利,采用颈椎单侧开口减压最新技术,仅2小时,出血50毫升,手术取得成功。然后我们简短交谈,他称我头脑清醒,反应灵敏,对答如流,没有任何全麻及手术后遗症,我則内心充满感恩之心。3点半,允许第一次翻身,在护士指导下,双手抱头,调整枕头,防止颈椎受力位移,翻身后受累的上身舒服极了。术后吸氧,点滴输液,加入消炎药,营养液,保护胃粘膜药等,另挂一止痛泵,自动定时定量输入止痛药,插入导尿管,开刀伤口也插入引流管,防止浓肿液体二次挤压神经。入夜,因全麻精神晃忽,头脑混乱,心如乱麻,加上颈部酸痛,无法入睡,更神奇的是眼前出现一阵阵幻影,有时是红色的深不可测的岩洞,有时是黄色海难上无数身穿泳衣的休闲人群,有时是雪山高原湖泊的壮观景色,全部都是高清鮮色的大片,可是一旦睁开双眼,一切都消失的无影无踪,黑暗中只有苍白色的天花板,身体僵硬的酸痛与颈部的疼痛不时袭来,痛苦之极,难以言表,只有内心企盼早点天亮。手术第一夜,二小时一次测血压,查血氧,让你总处于紧张状态,晚上10点半,输完液封针时的疼痛让我不由自主地喊叫起来,惊醒了另一侧的病友和护工,真是从未感受的疼痛!手术后第二天至第六天,每天从早上8点至下午6点不间断输液,口服多种药粒,打防凝针与神经针,激光灯照射伤口,促进伤口愈合,双小腿电动按摩,防止形成血栓。第二天晚上,我第一次术后站立,除双肩及背部有拉抻疼痛外,一切感觉良好,特别是无头晕眼花现象,与病友及护工闲聊后,肩背疼痛忽然消失的无影无踪,真是令人无法理解。第三天拨出导尿管,第四天撤止痛泵,第五天撤引流管,第六天终于可以自由自在地在病房走廊行走,一切尽如天意,我已经闯过了手术后恢复健康的第一关。</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骨科病区的医疗服务除了主刀医生和助理医生的查房巡诊外,大量医护工作靠护士长领导下的三支队伍,护士职责:每天打针,点滴,发放口服药品,测量血压、血糖、号脉、测体温,每次医护时都询问病人姓名,用扫描仪扫描药瓶和药袋上及病人手腕上的特制纸环上的二维码,确保准确无误。所有护士都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说话细声细语,和蔼可亲,换药打针技术十分娴熟。第一夜里多次测试血压,护士怕我左臂上的绑套压迫过紧,每次测完都不怕麻烦缷下绑套。第一次结束输液后封针引起的疼痛后,护士马上耐心将原手术室做的针头线路改道重做,以后再也没有封针疼痛了。号称“师付”是一支负责后勤保障的队伍,由院外专业公司管理,他们从事卫生、消毒、康复器械操作等工作。第三支队伍是护工,她们也由院外专业公司承包经营管理,护工均为外地农民工,因为严防死守新冠疫情,现已不许家属及私人护理。每名护工为手术后患者或急诊病人提供24小时贴身护理,包括监视点滴,协助脊锥及颈锥手术后病人穿戴专业护具,搀扶病人起床站立散步,给病人送水、打饭及洗净餐具杂事。护工因麦收、秋种玉米及春节期间回农村而流动性大因此劳资合同规定实行的工资制度,护工费用每天260元,其中公司收取80元管理费,护工收入180元,如同时护理同病房的二位病人,则护工可收入320元,但是这种机会并不多,因为术前检查的病人不请护工,孩子、老人及重症病人有时允许家属护理,公司不给雇工上三险一金,雇工也可随意自由流动。 公司每周都安排护工培训,公司每天有专职人员检查考核护工工作。我感到中国大城市大医院的护工队伍已经逐渐走上了专业化、正规化、现代化服务的道路,新一代老人完全可以高枕无忧地享受一流的住院治疗服务。</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的护工小王,今年52岁,河南省驻马店农村农民,在北京从事护工工作已达十几年之久,她对病人极具爱心,熟练掌握多科病房病人的护工技能,尤其是手术后的精心护工十分细致周到,专业技能熟练,是一名出色的老护工。小王在农村家盖有四间正房,东西各三间下房,独立院落。近10亩农田,春种小麦,秋种玉米,因土地贫瘠,天旱缺水,年年靠天吃饭,一般来说年收入仅万元。农村亦村村通水泥路,镇、县城、驻马店市都有大型超市商场,乡有定期农贸市场,家家都有电动车或汽车,几里地外有公交车和长途汽车站,出外打工、办事、旅游方便。农村大村(原大队)有幼儿园,小学(初小),乡有正规小学和初中,县城有正规住校制中学,乡小学、中学均有黄色校车穿梭于各村之间接送学生。近十几年来,村里中年人纷纷外出务工,小王的村里就有十几人在郑州、北京大医院做护工,小王与爱人均在北大医院做护工,一般月收入每人5000元左右,偶尔靠护理二个重病人则可收入近万元,儿子今年在驻马店某职业学校读三年,现已被学校安排到厦门市郊一工厂实习工作,每月生活费可以基本自理,女儿已经嫁人在驻马店市生活。小王和爱人虽在同一医院工作,但因不在同一病房区,几乎从不相见,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收起折叠床,晚上8点再从库房取床休息,随身仅携带一床被子和褥子,一套内衣裤,一套洗潄用品和餐具,每天呆在住院部各个病区,过着简单、单调、无任何娱乐的生活,看手机是护工们了解外部世界,自寻乐趣的唯一方式。小王已经在驻马店市为儿子分期付款买了一套商品房,面积百余平米,每月还贷3000元左右,在城市购房已是河南农村儿子要娶媳妇结婚的必备条件之一,此外还要准备聘礼、小汽车等共需20多万元,有了孙辈后,老人还要帮助带孩子。小王俩口子准备再做护工十年,等儿子结婚生子,有了稳定工作和安定生活后,他们也老了,就重回农村老家,种田种菜,再过吃饱喝足的日子。看来,中国农村的小康生活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农村建设和生存环境也日新月异,但是农村几千年的许多传统文化陋习和新拜金主义仍在严重影响到中老年一代农民的幸福生活质量,农村的全面发展之路还很遥远漫长。</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术前同病房有二位病友:38号男病友30多岁未婚,江苏晋江人,因患脊柱侧弯疾病,高二缀学打工,近一年病情加重,已经无法行走。9月来北大医院治疗,先后实施了双侧髋关节置换手术和脊柱矫正手术,正在等待颈锥手术,术后一年即可实现生活自理并从事轻松的工作。50岁的妈妈亲做护理,她家属农村农民拆迁户,政府给了二套高层电梯房,老俩口每人每月有社保金900元,加上600元独生子女费,另一套房子出租每月收入近2000元,老俩口陪着儿子一块儿过着安稳平淡的生活吧。40号病友是个12岁男孩,辽宁海城人,因脊柱侧长一肿瘤手术后脊锥变形走路困难,已经缀学二年,10月入院后一直做牵引治疗,等待手术。30多岁的爸爸护理,他原来在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工作,挣了点小钱,现在全靠爱人在当地经营一家小店收入生活。手术费大约需要20万元,北大医院为孩子申请了特别专项产基金4万元,当地医保再报销其余医疗费用的百分之五十,个人承担近10万元左右,能够有效治愈孩子的重病,早日康复并重新上学读书,是小俩口日夜盼望的最大心愿。</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术后同病房5号男病友,69岁,北京顺义区农民,身患多种疾病,如慢阻肺,哮喘,心脏病,脑血管血栓等,刚做完颈锥手术,效果良好。老头也是拆迁户,政府给了二套住房和一百万现金,老俩口享有低保和医保,生活无忧。独生女儿已经退休,女婿在公安系统工作,女儿十分孝顺,老头有点老年痴呆早期症状,住院一切活动均由女儿细心安排照料,老俩口可以安度晚年了。</h3> <h3>林景荣教授</h3> <h3>邑晓东主任医师</h3> <h3>后记:</h3><h3>&nbsp;&nbsp;&nbsp;短暂的12天住院手术治疗颈椎病的日子结束了,开始了三个月之久的静养康复进程。这次住院手术治疗又是我人生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让我亲身体验治疗带来的痛苦和享受治疗成功身体恢复功能的喜悦,重新审视自己 今后的中老年生活方式,无伦从事体育锻炼还是外出旅行,一切量力而行,中止挑战极限的运动,心态保持平和,激情化为热情,从容不迫地度过人生的第二个夕阳红(70-80岁)阶段。</h3><h3>&nbsp;&nbsp;&nbsp;这次住院,也让我亲见亲历中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一个真实缩影,中国的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已经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老百姓包括普通市民,外地农民都可以毫无障碍进入中国最好的医院获得最好的救治,虽然手术治疗费用不菲,但是多数有医疗基本保险包括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百姓可以承受。通过与护工、病友面对面的交流,包括去大西北、大西南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中国社会包括广大偏远地区已经初步建成了小康社会,广大贫困地区的农民也已过上了温饱生活,相信今后只要没有大的社会动荡,再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发展,中国一定会进入世界富裕国家之列,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h3><h3>&nbsp;&nbsp;&nbsp;感恩北大医院医生、护士、护工对我的精心治疗和医护,感谢所有关心我的新老朋友,我将永远珍视友情,与你们并肩同行。出院后,老伴儿不仅担负起全部家务,又是我的超级护工员,我们将无惧任何困难,面对生活,携手共进,一往无前。</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20年12月10日 于北京亦庄家中卧床完成,文字粗浅,已经尽力,留下一段真实的生活记录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