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党员 时代楷模——纪念我的父、母亲诞辰78周年!

文墨龙

<p class="ql-block">父亲王峰,汉族,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二郎公社人,生于1942年4月25日,于2016年11月1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74岁。他出生在小王庄村一个平凡的家庭,幼年时因亲人求医艰难而深感痛苦,立志长大后成为救死扶伤的医生。1963年5月,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信阳市卫生学校大专班,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与妻子潘文冰一同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洛阳地区卢氏县,投身当时缺医少药的边远山区医疗事业。1982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卢氏县医院、五里川中心卫生院、杜关卫生院、官道口卫生院、卢氏县卫生局等单位任职期间,他先后担任杜关卫生院院长、卫生局医政科科长、卢氏县医院副院长,直至退休。他是最早提出“男科”治疗理念的医生之一,在临床实践中,他以中药方剂调理治愈阑尾炎患者,帮助他们避免手术、减轻病痛。他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也是全科医生的标杆。退休后,他仍被返聘,继续为病人严肃诊断、精心治疗,为卢氏人民的健康贡献余热。</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的父亲,怀揣着救死扶伤的梦想,与母亲一同踏上卢氏这片土地。那时的他,目光坚定,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照片中的他,身着朴素的白大褂,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而那张“2012”的肖像照,则记录了他晚年时的沉稳与睿智。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他始终坚守在医疗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p> <p class="ql-block">“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不仅是父亲一生的追求,更是他和母亲共同践行的信念。在卢氏县的几十年里,他们始终把病人的健康放在首位,无论白天黑夜,无论风雨寒暑,只要病人需要,他们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病床前。这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深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让他们成为了当地百姓心中最可信赖的白衣战士。</p> <p class="ql-block">2020年4月25日,是父亲王峰诞辰78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我们缅怀他的一生,铭记他为医疗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他与母亲潘文冰共同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在同学们陆续返回原籍的情况下,始终坚守岗位,为山区医疗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奉献终生。他们用一生心血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模范的共产党员,是合格的白衣战士,他们的履职敬业精神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潘文冰,汉族,河南省信阳市人,生于1942年9月27日,2013年2月18日11点38分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1岁。她出生于信阳市胜利路和平胡同的一个普通家庭,1963年毕业于河南省信阳市卫生学校大专班,同年5月,她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随丈夫王峰一同奔赴卢氏山区工作,以实际行动奉献青春与生命。1963年至1986年,她先后在卢氏县五里川卫生院、官道口卫生院、杜关卫生院工作。1980年至1981年,她在河南省职工学院进修学习,1984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至1986年担任杜关卫生院院长。1986年调入卢氏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就任河南省卢氏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讲师。1994年,因长期值夜班劳累患上糖尿病而提前退休。在职期间,她几十年如一日,视病人如亲人,历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她为山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新法接生员,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妇科医生。每当痊愈出院的山区病号带着礼品去看望她时,她总是耐心地对病人说:“把病看好是我做医生的责任!”年轻时,她不顾工作劳累,常常出诊看病并认真做好治疗记录,总结治疗经验,精益求精,以减轻病人痛苦。晚年,她以惊人的毅力与糖尿病、高血压抗争,通过抄党章、学英语、坚持适当锻炼等方式抵御病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卢氏县人民医院,是父母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这里见证了他们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也承载着他们对医疗事业的无限热爱。每当走过这里,我都会想起他们忙碌的身影,想起他们为病人解除病痛时的专注与认真。这里的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他们那段不平凡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父母诞辰78周年之际,我深切感受到他们作为优秀党员和时代楷模的伟大。他们用一生的奉献,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他们的精神,如同那颗带有地球图案的透明球体,散发着温暖而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道路。他们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