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润万物,情满送教路

彩霞满天

<p>  哪里有特殊孩子,哪里就有特教人的身影。</p><p> 12月1日,迎着2020年的第一场雪,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新安县特殊教育学校石寺送教组的老师们、县电视台的两名记者朋友以及来自洛阳市涧西区的三名志愿者在校长冯雪锋、副校长朱秀兰的带领下,奔波在铁门镇、石寺镇、青要山镇送教学生的路途中,把课堂搬到了学生身边,知识和技能送到了学生家中,开展丰富多彩的送教上门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学校和老师的关爱关怀送到学生和家长心中。</p> <p>  一路上,雪纷纷扬扬,车在湿滑的公路上小心翼翼的行驶着,尽管行路艰难,但却无人退缩。</p><p> “走,到最需要的学生身边去。”只因为这些孩子早已成为我们心中沉甸甸的责任和平日的牵挂。</p> <p class="ql-block">  半小时后,我们到达的第一站是铁门镇孟浩涵家。孟浩涵,14岁,这是一个“唐宝宝”,智力发育迟缓,无法清晰表达,但他能听懂简单的日常用语,在家人的帮助下能穿衣、吃饭,是送教学生中状况较好的一个。“下着雪,你们还照常送教呀”,家长对于我们的到来既意外又欣喜。我们给孩子送去御寒的衣物,孩子喜欢涂涂画画,这次给他带了水彩笔,还有志愿者送的多种美味食品。“浩涵近段能自己穿衣、吃饭吗”,“资助切的和家长交流孩子近段身体状况,并仔细询问补助资金领取情况,得知家长已领到补助资金时,冯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朱校长在细致的指导家长如何坚持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争取让孩子能早日走进校园。临别时,看着孩子不停挥舞的双手和家长送了一程又一程的身影,我想这正是我们送教上门的意义吧。</p><p class="ql-block"><br></p> <p>  在铁门镇学生刘晚家中,我们见证了孩子因为我们的到来,而露出那种久违的发自内心的幸福笑容,这笑容让人震撼,深深地感染着在场的每个人,家长动情的说:“你们就像冬日里的一团火,温暖着孩子,也感动着我们,谢谢你们!"</p><p><br></p> <p>  一路向北,来到石寺镇下灯村刘丽竹家。刘丽竹,15岁,智力正常,因先天足部疾病,无法走进校园,全家靠父亲外出打工和母亲经营的几亩薄田维持生计,花样的年华却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的院子里,和鸡、鸭、鹅、猫、狗等10余种动物为伴,冷清,孤独。可她美丽的大眼睛里分明写满了对知识的渴求,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我们每次走进这个院子,心情都异常复杂,心里都是沉甸甸的,感叹命运的不公!人无法选择出生环境,作为教师,我们愿尽己所能,去帮助孩子。每次给她上课,总想让时间长一些,再长一些…可送教学生多,教师有限,每次我们都是带着不舍和不甘离开。</p><p><br></p> <p>  刘丽竹的遭遇已引起了媒体朋友的关注,让我们为这个美丽的女孩祝福吧!</p><p><br></p> <p>  朱秀兰副校长在辅导刘丽竹学习诗歌</p> <p>  卫慧珍老师在给刘丽竹讲授数学知识</p> <p>  朱校长在帮助张董格做康复训练,练习孩子手指的协调性和抓力,一次,两次,…十多次,不厌其烦,耐心背后有大爱!</p><p><br></p> <p>懂事、好学的女孩石晶,让人疼惜!</p><p><br></p> <p>收到学校送去的物品,笑容溢满脸庞的学生家长</p> <p> 冯雪锋校长、朱秀兰副校长在给王萌讲名人故事,鼓励他向名人学习,自强不息,敢于向命运挑战,不放弃自己,不断超越自我,勇做生活的强者!</p> <p>  学生裴鑫依偎在志愿者的臂弯,依依不舍…</p><p><br></p> <p>  幕色渐浓,我们开始返程,在渐行渐深的夜色中,沿路闪烁的灯火似孩子们的希望明灯。</p><p> 截止12月9日,新安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十三个送教小组,利用一周多的时间,完成了对遍布在新安县150多个村组的157名适龄重度残疾学生的送教上门工作。送教上门,送的是衣物、知识、技能方法,背后是党和政府对特殊儿童和家庭的温暖与人文关怀,对孩子们更是一份生活的亮光和希望!我们新安特教人愿做孩子们心中的那道光和守护明灯!送教上门,我们永远在路上!</p>

送教

孩子

学生

家长

我们

刘丽竹

上门

石寺

朱秀兰

新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