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12月9日上午,“中央电化教育馆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武汉实验校学习分享会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圆满完成。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雷刚主任、李立新副主任、教研科丁军主任、吴振涛副主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磊主任等区信息技术教研员、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张岩校长、付郧华副校长、高钰主任、市常青树学校钱艳玲副校长、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李惠校长、吴林林副校长、武汉市育才二小李文华校长、彭军主任、省水果湖小学王涛主任等武汉市五所央馆实验校的分管领导及人工智能课程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会议由丁军老师主持。</p> <h5><p></p></h5><h3> 本次活动由课例展示、经验分享、专家点评三个板块构成。<br> 首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的黄静老师执教了一节人工智能课程《智能学伴-语音评测小助手》,黄老师立足于生活,以学校“小红鹰广播站”招募播音员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带领学生借助人工智能器材小飞来体验语音评测技术的应用,并根据需要优化程序,给机器人增加语音纠错功能。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根据AI学习记录单的指引,编程、调试、测试、记录,齐心协力将小飞调试成了普通话学习的好帮手;最后同学们根据思维导图上的提示,对小飞的外貌,功能,便捷度等各方面进行了产品分享。课后,黄静老师对自己执教课程内容进行了简单说课,分析了在我校开展人工智能课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她自己的一些探索。</h3><p></p><div><br></div> <p> 接着,五所央馆实验校就人工智能课程实施计划作了分享汇报。</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研员丁军老师主持会议</p> <p> 中央电教馆在武汉市召开了全国试点启动培训会以后,在市教科院的领导下,五所实验校开展了多次线上研讨,已经按照央馆的要求,五所实验校选课实现了全课程覆盖,今天,既是“中央电化教育馆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武汉实验校学习分享会,也是武汉市实验校工作启动会。</p>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于2020年11月启动人工智能课程的授课,利用综合实践、信息技术课时在三-六年级各班开展常规教学,结合学校“乐创”理念探索实践。</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第十五小学代表以“打造智慧校园,筑梦创意教育”为题详细介绍了学校为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活动做出的准备,分享了近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课程实施计划。</h3> <p> 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着力研究和开发能够促进学生生命健康、全面发展、提高生命质量的课程,并将人工智能项目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中,制定了人工智能项目工作计划制度、培训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p>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武汉市江岸区育才第二小学阐述了“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课题实验计划”,学校在人工智能机制做出了保障,所有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明确分工,依据个人特色高效的开展人工智能的课程研究。</h3> <p> 湖北省水果湖二小2019年就启动了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建设,并成立了AI教研组,在2019年9月份正式在学校三年级开课,经过两年的实践,学校已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计划在20020年秋季学期,在三年级完成12个课时的教学任务,四年级完成16个课时的教学任务。</p> <h3> 最后,武汉教育科学研究院雷刚主任对实验校当前在开展人工智能课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武汉市人工智能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要求,提出了未来人工智能课程在武汉市落实的方向。雷主任提出,我们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在全国的示范区里面做引领示范,提供一套国家可以复制,可以借鉴的常态化的普及性的人工智能的教育模式。开展人工智能课程要做到“三要”、“三不要”:不要自我设限、不要固化思维、不要窄化和僵化;要在创新中实验、要因校制宜、要在研究中反思,各实验校要脚踏实地,不盲目的追求概念,不贪多、不求快、不冒进;要探究合适的教学模式,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计算思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雷刚主任提出具体学习要求</h3> <h3> 作为武汉市人工智能第一批试点校,我们既要做到脚踏实地,又要做到仰望星空,要努力探索于学生真正有益的人工智能教育! </h3> <p> 丁老师表示:虽然,我们这次武汉市人工智能第一批试点校在课题研究、课程实施有丰富的经验,但是,时代在变化、技术在迭代、理念在提升,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我们要加强交流学习,真正投入研究,为武汉市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开创一片新天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