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华:无臂女孩的逆袭人生

蒋祖钧

<h1>2020/09/23<br>作者:正北方<br> <br>青年励志电影《隐形的翅膀》人物原型、第三届感动内蒙古人物李智华,在3个月大时失去双臂。出生在贫寒的农家,母亲患有精神疾病,李智华成长之路满是艰辛。但这个顽强的女孩,用双脚叩开求学之路,在困境中逆袭,踏向高校的大门。2004年12月18日,中国残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青少年向李智华学习。如今,李智华是讲过1000多场的青年感恩励志演讲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读博士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还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她的故事,正激励着千千万万人勇敢挑战生活的难题。<br><br><b>励志的演讲者</b><br><br>9月初,李智华再次来到呼和浩特市,应一所学校之邀,给新生做一场演讲。台上的李智华瘦小,粉色的西装袖筒空空。穿着高跟鞋的她,在烈日下站着讲了一个多小时,台下鸦雀无声。因为比预定时间晚了半个小时,李智华一直道歉。她说不忍心看着孩子们大热天中等她。<br></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讲台上的李智华</b></div><br>李智华是从西安一个人坐飞机来的呼和浩特,没有双臂该怎么办理值机手续、托运行李呢?她说,这些问题都能自己解决,总有人愿意协助她。这些年全国各地的演讲,都是她自己一个人飞来飞去。事实上,李智华能够用双脚处理多数生活中的问题,比如用筷子、写字、做饭、用手机。<br><br>李智华声音轻柔,言谈中透出自信和平和。当日的演讲,李智华想要多谈谈自己被迫辍学的那两年。台下孩子们,正是她当时的年纪。李智华说,经过了那两年艰难和彷徨,以后人生任何苦都算不上什么了。<br><br>李智华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引得师生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那坎坷和面对坎坷的顽强,总能激励台下的观众。讲完之后,李智华还现场写了一幅毛笔字——行胜于言。李智华说,这是她最喜欢的四个字。<br></h1> <h1><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行胜于言”是李智华最喜欢写的四个字</b></div><br>因为新冠疫情原因,今年李智华的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往年李智华最多一年演讲过100多场。于是,她有更多时间陪伴即将升初中的儿子。李智华很感恩生活的给予,即便它曾那么残酷地夺走许多珍贵的东西。<br><br><b>艰难求学路</b><br><br>1984年,李智华出生在通辽市扎鲁特旗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在她3个月大时,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走失了。父亲一着急,就扔下襁褓之中的幼女,外出找妻子。那4个小时,李智华的人生变得不可逆转地残缺。<br><br>父亲找到母亲赶回家时,发现自己家失火了,幼小的李智华已经奄奄一息。当父亲抱起她时,她被烧焦的如小木棍般的双臂,从身上掉了下来。父亲沉默地将她那双小胳膊埋在院子里,就奔去县里的医院。<br><br>医生告诉父亲,孩子的伤势太重了,救活的可能性渺茫。而亲人们则说,孩子都烧成这样了,即便救活了,将来的日子怎么过呢?朴实的父亲几乎吼叫着说:“她是我的孩子,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要救活她!”正是父亲的坚持和爱,让李智华奇迹般地活了下来。<br><br>渐渐长大的李智华,最盼望能像村里别的孩子一样读书。哥哥姐姐上学去,她总是悄悄地跟在后面,校园里的欢声笑语,让她感到一切是那么新奇。没有手怎么写字?幼小的李智华学会了用脚趾夹着铅笔写字。<br></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初学写字(资料图片)</b></div><br>刚开始时铅笔头怎么也夹不紧,她就用绳子把铅笔和脚趾捆在一起,绳子松了,就使劲儿勒。为了能写好一个简单的“0”,她整整练了1天,脚被磨得又红又肿。内蒙古的冬天特别冷,由于不能穿袜子,李智华的双脚长满了冻疮,但她却从不吭一声。<br><br>1990年9月,村里小学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李智华却没机会走进教室,可她每天都要去学校。两年时间,她一直就是悄悄地站在窗外听课。没有课本,她牢牢记住黑板上的每一个字。有一次老师提了ー个问题,班里的孩子们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这时,从窗外传来李智华清脆而准确的回答声。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李智华终于走进了课堂。<br></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学生时代的李智华(资料图片)</b></div><br>读书的时候,李智华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1998年,考取了旗重点中学的李智华,又遇母亲身染重病。白天她用脚为妈妈煎药、喂药、做饭。夜里,她才能读书。这一年冬天,母亲的精神病发作,离家出走后58天后永远地离开了。母亲的离世对李智华是个沉重的打击,给她留下无尽的遗憾。<br></h1> <h1>辍学在家时李智华学会了开拖拉机(资料图片)<br><br>考高中时,虽然成绩依然特别优秀,但因为身体的残疾,高中的校门不再对她敞开。李智华无奈回家务农。但是,李智华从未放弃读书的梦想,她想考大学,想走出那个封闭的小山村。辍学两年后,李智华读了包头的一所中专学校,她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更加努力学习。<br><br><b>走向象牙塔</b><br><br>2003年,考上了西安欧亚学院。李智华说,欧亚学院就像她心中的清华北大一样。经过一路通关般的求学之路,李智华知道,这只是她继续向前的驿站,她还要继续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在大学校园里,李智华一直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学生。<br><br>2003年12月,李智华获陕西省大学生艺术节书法比赛第二名;2004年12月获中国青年书法比赛陕西省青年A组一等奖。李智华在欧亚学院学习的同时,还攻读了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的中文专业。2006年李智华参加了国家的专升本考试,在几百考生的竞争中,再度考上了本院的本科。<br><br>2004年12月18日,中国残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广大青少年向李智华学习。她应邀到各地演讲上千场,阐述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以及“热爱生命,永不放弃”的自强精神,引起广大听众的强烈共鸣。<br></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自信的李智 (资料图片)</b></div><br>2007年,以李智华为原型拍的电影《隐形的翅膀》感动了全国数千万观众,并荣获中国电影最高荣誉一华表奖。2015年1月31日,李智华入选“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被推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上向善好青年”,并多次荣获五四青年奖章。<br><br>李智华毕业后,关注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及心理健康。成为了一名心理咨询师,还考上了中国科学院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治疗专业的研究生。如今,她正在攻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学位。几年前,李智华成为了一名职业讲师,她的主题演讲,已在全国范围内讲了1000多场,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人。<br><br><b>人生的翅膀</b><br><br>李智华总是记得妈妈常对她说一句话:“等你长大后,妈妈把手给你,你不就有手了么?”妈妈神智不清,她总觉得自己把手给了女儿,就能弥补自己作为母亲的不足,给孩子完整的人生。李智华知道妈妈不是个完美的母亲,但她对自己的爱从未打折。<br><br>如今,李智华也有了自己的一双儿女,有个幸福的家庭。从小到大,她一直在抵御外界异样的目光,成为母亲后需要承受的更多了。一次,李智华带着儿子外出,有人问李智华:“你怎么没有手呢?”而儿子的回答让她特别感动——“你怎么能说我妈妈没有手呢?你没看到她的手长在我的身上么?”<br></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幸福的一家人(资料图片)</b></div><br>李智华小时候常会做一个梦,梦里自己拥有了一双手,她可以用这双手帮妈妈做家务,为老师擦黑板,给自己编辫子。长大后,再也没有做过那样的梦。她发现,在她的身边有那么多双温暖的手,一直关怀和帮助着她。<br><br>于是,她想到了舞蹈《千手观音》的编剧张继刚老师的一句话:“ー个人,只要你心中有爱,心地善良,一定会有一干双手来帮助你,同时,你也会有一干双手来帮助别人。”<br><br>虽然人生在开始时就留下遗憾,但李智华用努力活出了想要的自己。现在,李智华能自信地回答当年亲戚们问父亲的那个问题——“烧成这样的孩子,即使活下来还有什么意思?”人生,从不是能简单定义的。努力,生命就拥有非凡的意义。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查娜<br><br>[责任编辑:孙丽荣]<br></h1><div><br></div><div><br></div><h1><b>附:关于开展向李智华同学学习活动的通知</b></h1> <h1><b>视频:《有请主角儿》断翼天使李智华精彩演绎生命力量</b></h1><div><b><br></b></div><div><b><br></b></div><h1><b><a href="https://www.meipian.cn/34upm5b9?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 更多往事记忆及其它目录请点击这里</a></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