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明确检查目的,激发检查兴趣。</p><p> 大部分孩子是因为不明确检查目的是什么?有何重要性?就把检查看成学习的一种负担。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孩子感到学得有用、学得有趣,才能把主动参与的火把点燃;有了兴趣,孩子才能以饱满的情绪、集中的注意力、活跃的思维状态参与到检验的过程中,他们便不会觉得检验是一种负担了。因此,我们要先帮助孩子明确检查的目的是什么,让他们懂得生活中离不开检查。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们说一说生活中的故事,比如我们经常要填写资料,每一次填写完身份证号码,都要反复检查好几遍,如果填写错了将会造成很大的麻烦。然后启发孩子想想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检查?孩子可能会想到</p><p>1、“期末考试时,我们要认真检查考号、姓名都写了没有,不然密封改卷就找不到自己的试卷了。”</p><p>2、“每天上学之前要认真检查一下书本都带齐了没有,不要忘带了,要是忘带了语文书或其他书,会影响到听课。</p><p>3、“如果全家去旅游,出发前就要检查清楚准备的东西都带齐了没有。</p><p> 我们将枯燥的检查变为活生生地生活实例,使孩子真切感受到“检查”就在我们身边,明确了检查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错误的产生,这样就能激发他们自觉检验的意识,产生检查的兴趣。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 我们要让孩子充分认识到检查的重要作用。爸爸妈妈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查找一些大到世界、小到身边的由于粗心引起的严重后果的事例和科学家、名人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的小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检查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们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成功的经验,通过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进而激发孩子们进行检查的内在动力。</p><p>二、交给孩子方法,让孩子掌握检查的技能。</p><p>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就要使学生掌握检查的技能。低年级的同学由于年龄小,对方面的把握往往做不到那么全面,容易出现漏做题,看错题的情况。这时候可以让孩子再读一遍题,再校对一下数字等等。</p><p> 有的孩子的检查,就是将做好的题目读一遍,这对于一些理解性的题目是没有帮助的,如“一个被减数减去7, 差是2, 这个数是几”在讲评这道题时,分两个方面:1. 你打算怎样做这道题目? (被减数=差+减数)2. 你会怎样检查? (用被减数-减数,算出来的得数与题目告诉我们的得数是否一样来检查)这样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训练,提高了解题的正确性。孩子们也了解了这样的题目该如何检查。所以检查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方法的指导。</p><p> 只要在平时具体的题例中结合介绍这些题目的检查方法,会让孩子拨开不会检查的浓浓迷雾,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p><p>三、表扬激励,增强自信心。</p><p> 从心理学角度讲,自信心是一种性格特征,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励性评价的运用,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p><p> 表扬激励法,即对于每次作业认真完成并自觉检验后,孩子如果全部正确就要给予表扬、奖励(家长可以在家自制一张表格,如果孩子这一天作业完成检查好了又全对,就给孩子在格子里画上一个笑脸,一周下来累计笑脸数量,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可以获得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去公园玩等奖励)。</p><p>四、家长要”狠下心来”, 巩固检查习惯</p><p>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发现有的家长也很为难:一方面他们知道检查是孩子作业的一部分,但另一方面当孩子不认真检查作业时,又忍不住想要去帮孩子检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p><p>1、因为孩子们做完作业后一副大事告成,拍拍屁股要走的架势,要孩子检查,孩子就推说检查过了没有错误,于是家长想算了,就帮孩子们检查吧,检查完后告诉他们哪里错了。</p><p>2、有的孩子动作比较拖拉,等他完成作业已经到了睡觉的时间,家长不忍心再浪费时间,所以检查的工作就自愿代劳了。</p><p> 3、有的家长是陪着孩子做作业的,一边孩子做发生了的错误,家长一边忍不住就告诉孩子有错了让他们订正,达不到孩子自己检出错误的目的。所以,家长狠下心来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是十分必要的。</p><p> 帮助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分阶段进行,对待孩子要“耐心”。</p><p>1、初级阶段,也就是最开始时,不仅要让孩子明确检查的意义,家长还应和孩子共同检查作业中的错误,并给孩子指出错误的地方,逐渐帮助孩子建立起检查的习惯和信心。有一点特别要求注意的是,在开始培养“检查”这个习惯的时候,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对作业做检查。</p><p>2、中级阶段,可以指出一些错误的地方,但同时还留些空白尽量让孩子自己发现。再后来,告诉孩子有几处错误就可以了,让孩子自己去发现。也可以把检查作业的目标缩小,如果10道题有3道题是错的,我们叫孩子检查,他可能有难度,积极性也不高。那么我们可把孩子检查作业的目标缩小,如圈出3道题,告诉孩子这里面有一道题是错的,这时孩子主动寻找错误的积极性和订正错误的准确率就会提高。如此这般,你再圈出3-4道题告诉孩子其中有一道是错的,他前面检查出一道题有了一点自信和成功感,他就更愿意去检查第二道错误的题,那3道做错的题孩子就可充满快乐和迅速的找出来。把检查作业的目标缩小,孩子检查作业的积极性就会增加。</p><p>3、高级阶段,只告诉孩子有错误即可,直到孩子自己全部发现为止,要强调的是,如果自己没有发现并全部改正,不能进行下一步的作业。</p><p> 必要的奖惩。当孩子检查出错误后,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当孩子检查不出错误时,家长也要能狠下心来,让其多检查几次,如果还是检查不出就要提出一定的惩罚,如取消某些物质享受等。</p><p><br></p><p>特别提醒:我们提倡从一年级开始,让学生把他平时做错的题积累起来写在一个纠错本上,每一次都认真重做一遍,找到自己做错的原因。让学生针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反思,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反思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