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文中——文昌中学掠影

激扬文字

<p>据考,海南省文昌中学的前身为建于1595年(明朝万历乙未年)的“玉阳书院”,1731年(清朝雍正九年)更名为“至公书院”,1804年(清朝嘉庆年)改名为“蔚文书院”。1904年蔚文书院更名为蔚文学堂,1908年在蔚文学堂的基础上创办了以传授新科学为主的文昌县立中学校,后历经蔚文高等小学校、文昌中学校;2011年,被授予海南省一级中学。是一所公办完全中学,还办有幼儿园。截至2019年11月,学校占地面积523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有11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6000人;有在职教职工500多人。</p> <p>文昌中学北大门</p><p>1982年,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商承祚先生题写文昌中学校名</p> <p>文昌中学西大门</p> <p>文昌中学校史馆</p> <p class="ql-block">蔚文书院</p><p class="ql-block">立于文昌孔庙北侧,与孔庙相通,作文物单位一体保护。</p> <p>琼台师专退休教授、琼台校史研究专家叶风先生著《百年沧桑话文中》。</p> <p>年近百寿的叶风老先生近照(文昌中学校办供图)</p> <p>海南师大阮忠教授作《文中赋》</p> <p>1984年,中国女排三连冠后访问文昌中学,赠送集体签名排球,勉励排球传统学校为国家培养输送更多优秀后备人才。</p> <p>退休体育老师、排球教练符史联收藏中国女排1987年再访文昌中学时馈赠的集体签名排球。(老照片翻拍)</p> <p>潘正洲楼</p><p>文昌中学荣誉校长、香港著名侨首(曾任香港海南商会会长)潘正洲先生捐赠冠名的教学大楼。</p> <p>黄守江楼</p><p>文中荣誉校长黄春光先生以其父亲黄守江名义捐赠冠名的学校行政办公楼</p> <p>综合楼</p><p>2018年搬迁“校中村”后建成的现代化综合教学活动大楼,建面约1.5万平米,内设教室、教师备课室、电子阅览室、报告厅、大礼堂和地下人防疏散避难设施。</p> <p>张光嶷科学馆</p><p>文中荣誉校长张光嶷先生捐赠冠名的科学馆,内设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3D打印创新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和生物标本室。</p> <p>第二课堂基地</p><p>内设演播厅、书法室、美术室、机器人室、创客实验室、少年星测控站和社团活动室等课外活动场所。(网络图片)</p> <p>中国航天英雄杨利伟,于2008年获“文昌市荣誉市民”称号,同年起一直担任文昌中学荣誉校长。此图为杨利伟将军2018年到文中参加110周年校庆活动。(网络图片)</p> <p>中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赠送学校的长征五B火箭模型。</p> <p>文昌中学编印《科技报》</p> <p>课外活动展板局部图片</p> <p>中国少年微星测控分站</p><p>文昌中学是全国首批4个分站的首轮轮值主席单位。2位参加少年星设计和组装并获金奖的学生名字镌刻上“少年一号星”遨游在太空。</p><p>(文中校办供图)</p> <p>测控分站(文中校办供图)</p> <p>创客实验室</p> <p>3D打印创新实验室(文中校办供图)</p> <p>文焕章图书馆</p><p>文焕章先生是清未贡生,民国鸿儒,辛亥革命时期在文昌中学任教国文,坚决反对袁世凯复辟,断言“复辟帝制必然无成,国人必须誓死与之抗争”,遂响应孙中山先生号召参加“二次革命”,发动师生罢课以声援讨袁军。19160521文昌县知事将其逮捕杀害,焚毁其故居斋舍和诗文著作,追捕其家人并株连亲友师生。其长子文鸿恩被迫逃亡南洋辗转云南投考讲武堂十二期参加了民主革命(后为国民革命军中将)。</p><p>1928年国民革命政府追认文先生为革命烈士,文鸿恩从上海公安局长任上回乡修墓葬父,缉捕法办凶手并捐4千大洋在文昌中学兴建图书馆,纪念文焕章烈士。</p> <p>佑文图书馆</p> <p>图书馆后花园</p> <p>尚书廊</p><p>学校教学区东侧有一条“尚书廊”道,路东一字排列5栋平房,其中4栋用于学生书店和阅览室,1栋作教师书吧,主要功能是方便师生候课或课间休息时购书阅读小憩。</p><p>20201211补拍(阴雨)</p> <p>文化书吧一条街</p><p>20201211补拍(阴雨)</p> <p>明德轩教师书吧</p><p><br></p> <p>大礼堂</p><p>舞台有3道边幕。</p> <p>大厅二层,1200余座。</p> <p>陈川庆音乐厅</p><p>陈川庆先生捐赠冠名的音乐厅</p> <p>海南第一馆</p><p>临文昌中学西门有一座室内体育馆,据校方介绍是海南省第一座体育馆。半个多世纪前的1964年,文昌中学排球队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少年排球赛,摘得全国少年男排冠军的桂冠,广东省政府嘉奖文昌中学,拨款5万元在该校兴建这座海南岛第一座体育馆。 </p><p>该校曾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中学生排球锦标赛,获得冠军、亚军等名次。</p> <p>排球训练基地</p><p>20201211早补拍(阴雨)</p> <p>气膜恒温体育馆外景</p><p>20201211早补拍(阴雨)</p> <p>多功能气膜恒温体育馆</p> <p>足球训练基地</p><p>该校是足球特色学校,有5个足球场,另有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p> <p>新建的第二标准游泳池</p> <p>新建的第二学生食堂</p> <p>玉阳文化广场</p> <p>位于玉阳文化广场的文昌亭</p> <p>瀚墨亭</p> <p>揽月亭</p><p>20201211补拍(阴雨)</p> <p>探花廊</p><p>20201211补拍(阴雨)</p> <p>校友捐建的厚德载物石碑</p> <p>辖区机关捐建的孔子铜像</p> <p>孔子与老子塑像</p> <p>老子论道</p> <p>六艺浮雕</p> <p>儒家经典</p> <p>诺贝尔塑像</p> <p>鲁迅先生塑像</p> <p>文中老校长詹行烍先生铜像</p> <p>著名校友陈序经先生铜像</p> <p>五环团结柱</p><p>1936年塑立,是文昌中学的标志性雕塑。</p> <p>八柱广场</p><p>八根立柱分别镌刻着彰显华侨之乡、国母之乡、将军之乡、椰子之乡、排球之乡、文化书法之乡、长寿之乡和航天之乡的浮雕图案。</p> <p>航天之乡柱</p><p>20201211补拍(阴雨)</p> <p>地理园</p><p>20201211补拍(阴雨)</p> <p>懿湖</p><p>学校利用原校办农场的土地,因地制宜建成具有消纳处理校园污水功能的人工湖和容园湿地公园。</p> <p>容园</p><p>20201211补拍(阴雨)</p> <p>20201211补拍(阴雨)</p> <p>湖边坡地上的污水处理站</p><p>20201211早补拍(阴雨)</p> <p>湖对岸坡地即污水处理站,地下是设备设施,地面建有管理间和凉亭,周边围着栅栏。</p> <p>三区分离</p><p>学校教学区、运动区与生活区相对独立规划建设。</p> <p>校园雕塑</p> <p>20201211补拍(阴雨)</p> <p>价值钟塔</p><p>学校在综合楼前广场矗立中西合璧、古今传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钟塔。</p> <p>潘正怀校长(中)与武汉教育界朋友合影</p> <p>陋室不陋</p><p>悬挂在大礼堂正厅的教师书法作品《陋室铭》</p> <p>有朋自远方来</p> <p>文昌有文</p><p>正对北门大道,立于潘正洲楼前校训校风广场中心的《文中赋》。</p> <p>作《文中赋》的海南师范大学中国散文研究中心主任阮忠教授是湖北武汉黄陂人氏!</p> <p>同乡同框</p><p>照像留影前,武汉朋友们一起拜读欣赏碑刻雄文,原武汉中学校长魏少平先生在碑前专门致电阮忠教授,表示敬意。</p> <p>永向辉煌</p><p>武汉朋友们祝文昌中学“彰往昭来,永向辉煌”!</p> <p>编后语</p><p>在文昌中学短暂访问,走马观花,花团锦簇;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管中窥豹,挂一漏万。然后,强烈的文教情结,已经让我习惯走一地看一些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公共设施,并且“双镜头”聚焦自己关心的问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执行成果。</p><p>在文昌中学拍了上百张外观图片,又上校方官网和百度网站查询了有关资料,唯恐错漏便请教文中校办洪武主任。特别感谢洪先生不吝指正并提供《海南省文昌中学简介(201908版)》和《文昌中学VR全景漫游》,特将简介截屏附后作该校教学管理内容补充,以助读友客观全面了解文昌中学这所具有百十年历史和光荣传统的“中国名校”。</p><p>不到之处,文责自负,敬请读友们批评指正。</p><p>杨志于海南文昌</p><p>20201210星期四</p><p>庚子年十月廿六记</p><p><br></p><p>又记:美篇推送后,获得诸多老领导和关心教育事业读友们的好评。为弥补不足,采纳朋友建议,再次前往文昌中学校办索取资料,补拍部分场所图片。在美篇100幅图片限量内,删除了部分重复用图,增补关键节点图片,并将学校简介原文粘贴进来,以便阅读。</p><p>感谢老领导和朋友们点赞!</p><p>特别要感谢美篇的开放性设计,可以随时纠错修改和补充完善以及下载藏用(已经有朋友收藏资料)。美篇真美,点赞美篇!</p> <p>海南省文昌中学简介</p><p>(一)历史沿革</p><p>我校的前身为建于1595年(明朝万历乙未年)的“玉阳书院”,1731年(清朝雍正九年)更名为“至公书院”,1804年(清朝嘉庆年)改名为“蔚文书院”。书院时期,跨越明、清两个朝代,造就了16名进士,107位文举人、30位武举人,培育生员万余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废除科举、学习西学”的浪潮中,文昌的有识之士高瞻远瞩,敢为人先,于1904年把“蔚文书院”改为“蔚文高等小学堂”,1908年创办了“文昌县立中学校”,简称“文昌中学”。1928年秋至1934年9月,詹行烍老校长等几任领导为筹措建校迁址资金,三下南洋,远赴京沪粤港,得光洋合计十万余元,我校于1936年搬至现校址,实现了历史性的大搬迁;1939年因遭日本飞机轰炸被迫停课,后迁往文昌南阳山区继续办学,抗战胜利后搬回现校址。1957年11月23日,时任教育部总顾问、苏联教育专家纳乌莫夫,教育部副部长林励儒等领导与专家莅临视察,为纪念这一历史性盛事,我校于1962年确定:从设立中学的1908年开始,每年的11月23日为校庆日。1982年,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商承祚先生为我校题写了校名。</p><p>(二)历任校长</p><p>自创办以来,我校在文昌崇尚文化、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中走过了111年的悠悠岁月,先后有32人次担任校长,现任校长为潘正怀先生。学校敦聘潘正洲先生、张光嶷先生、陈文民先生、王浩先生、罗佑文先生、黄春光先生为荣誉校长,甘泓先生为荣誉教师,并于2008年11月建校100周年庆典期间荣幸地敦聘航天英雄杨利伟将军为荣誉校长。</p><p>(三)办学概况</p><p>学校现有教师466名、职工15人,其中高级教师165名、一级教师198名,设有11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00余人。学校占地面积523亩,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拥有设备较齐、标准较高的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分开”,校园宽广平坦,道路笔直通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一所闻名遐迩、宜教宜学宜居的花园式文明生态学校。学校实施校长负责制,坚持依法治校,全面贯彻落实关于“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经过集体讨论作出决定”的制度要求,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集体领导的作用,完善决策机制,规范决策行为,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团结务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推进学校科学、规范、精细管理上下足功夫,创建了“三级分管、三线分理、条块结合和民主监督”的管理模式,实行领导班子、部门科室和年级组三级职责分明以及“思想道德、教学教研、后勤服务”三线任务明确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了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构建了科学高效的学校管理工作体系。学校致力于基础硬件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在原有设施设备的基础上,陆续建成和完善了一批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设备:多栋教学楼,办公楼,校史馆,音乐厅,物理实验基地,3D打印创新实验室,微星测控站创客教室,排球、足球、篮球、羽毛球及乒乓球训练基地,第二课堂基地,尚书廊,恒温馆,综合楼,以及教师备课室、新电脑室、报告厅、电子阅览室等,还有新西校门、东校门、南校门的建设,安装了全部教室和宿舍空调。在完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学校更注重校园文化的塑造。比如建设了既能解决校园生活污水处理又具有文化气息的人工湖、师生户外活动乐园的玉阳文化广场、叙写学校厚重历史且景致壮观的《文中赋》喷泉,让教育教学的功能更加完善,校园育人的环境更加优化。自2010年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至今,校园内新植树木就达800多株,还有困扰学校发展几十年的“校中村”搬迁和“东围墙”建设等历史遗留问题都已得到了妥善解决。广阔宽敞、标准崭新的运动场区,花团锦簇、绿树环绕的教学楼区,慈善励志、爱心明德的感恩园区,古色古香、特色鲜明的矮建筑群区,书香浓郁、休闲愉悦的文化园区……移步即是景、满目显情怀、置身花园中,文昌中学已然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文明校园。学校坚持把师德教育放在中心环节,努力建设一支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学校每两周组织召开一次班主任、专业教师工作例会,定期召开年级教师大会、学生大会、家长大会,促进教育管理,加强家校合作。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面,学校注重教育理念的更新,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全国各地知名中学考察学习,接受最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同时,学校专注致力提升教学质量,多渠道、深层次地全面提高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面对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学校努力为选课、走班配备基本的教学用房和设施设备,在抓好优质课堂、同课异构、移动教研、课题研究、中高考备考、学区帮扶、推门听课等常规教学教研工作的同时,还根据新课标、新课程设置新的教学方案,转变教学方法,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和生涯规划制度,更新升级各类教学教研资源。学校致力于校园安全保障工作。采取了“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办法,添置了一批交通、体育、消防、防雷电设施设备,为食品、交通、体育、消防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以及设备保障。由全体班主任、校警、生活指导员、教师护校队、学生督查队构成的“校安”队伍24小时轮流值班的巡查制度,强化校园安全联动机制,构建网络式的管理体系,做到“无缝衔接”,确保了校园安全“零事故”,推进了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p><p>(四)办学业绩</p><p>在历代文中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由小到大,从弱变强;书声琅琅,弦歌不断;人才辈出,薪火相传。从文昌中学诞生的将军达34人,81届校友张偲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师生成为了党政领导干部、著名专家学者和成功企业家。文中校友文秀武杰,足迹遍布五洲四海。文昌中学是海南教育的一个品牌,一张名片。1982至2019年共获得国家教育学会授予的“中国名校”、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先进单位“五一劳动奖状”、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国家级荣誉称号100多项,获得海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文明单位标兵”和“全省文明校园”等省级荣誉称号200多项。学校以海南省仅有的一所入选学校被国内外著名新闻媒体评选为“全国中学百年名校”,被海南省教育厅授予“完全中学一级甲等学校”,被清华大学授予“新百年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和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资质学校等,还陆续被评为“中国百强中学”“中国高中教育50强”“最具幸福感学校”“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和“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等。学校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秉承“团结、守纪、严教、勤学”的校训,弘扬“厚德、自强、求实、创新”的校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与民族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被誉为“侨乡之光,人才摇篮”。新中国成立后,为高等院校输送的优秀学生数以万计,获得海南省高考状元的有8人,考上清华和北大的有114人。新一届文中领导班子成立以来的最近几年,高、中考成绩整体呈上升趋势,有27位同学考取了清华和北大,2位同学获得海南省高考状元。2011年,王星焘同学获得海南省高考文科状元,有6位同学被清华和北大录取;获得总分800分以上26人,获得单科800分以上41人次。2012年,郑林壮同学摘取了文科状元桂冠,有5位同学被清华和北大录取;获得总分800分以上31人,获得单科800分以上49人次。2013年,有2位同学被清华和北大录取;获得总分800分以上10人,获得单科800分以上18人次;一本上线人数645人,上线率首次突破50%;二本以上上线人数共1016人,上线率首次达到80%。2014年,有4位同学被清华和北大录取;获得总分800分以上25人,获得单科800分以上的有31人次。一本上线人数首次突破700大关,达到715人,上线率为55.2%;二本以上上线人数共1104人,上线率为85.3%;本科上线上线人数共1242人,占考试人数的96%。2015年,有4位同学被清华和北大录取;获得总分800分以上的有39人,获得单科800分以上的有53人次。一本上线人数720人,上线率为55.1%;二本以上上线人数共1112人,上线率为85.1%;本科上线人数合计1267人,占考试人数的97%。2016年,有两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获得总分800分以上的有16人,获得单科800分以上的有23人次。一本上线人数727人,上线率为58.2%;二本以上上线人数共1065人,上线率为85.3%,本科上线人数合计1220人,占考试人数的98%。2017年,有两位同学被清华和北大录取;获得总分800分以上的有20人,获得单科800分以上的有30人次;本科A批上线人数1086人,上线率为87.3 %;本科以上上线人数共1172人,占考试人数的94%。2018年,有两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获得总分800分以上的有10人,获得单科800分以上的有24人次;本科A批上线人数1037人,上线率为86.7%;本科以上上线人数共1148人,占考试人数的96%。2019年,获得总分800分以上的有10人,获得单科800分以上的有10人次;本科A批上线人数1050人,上线率为89.9%;本科以上上线人数共1128人,占考试人数的96.6%。</p><p>(五)全面发展</p><p>学校坚定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法办学,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都得到全面发展。学校开设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心理、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国学、生涯规划等17门课程,成立了20多个学生社团,开展了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和以“综合实践为导向”的第二课堂科技创新、竞赛体验、美学教育等活动,以及组织教职工开展健美操、太极拳、乒乓球比赛、排球比赛、台球比赛、校园艺术节等活动,拓展众多校园活动阵地,丰富广大师生的课外生活,营造浓郁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让每位学生养成了文明习惯,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健身。学校大力推行“文明礼仪小卫士”和“文明保洁小卫士”等文明体验活动,倡导学生节约粮食、文明用餐。学校食堂给30多名特困学生全免伙食费,每张餐桌台面上还印有语文经典名句和英语精选句型。学校通过监督、检查、评比、表彰,重点落实清洁卫生、文明礼貌、统一校服,特别是禁止手机进校园等项内容,促使学生规范自身日常行为,在实践体验中养成文明习惯。排球是文中的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排球队先后获得31项全国中学生排球比赛冠军,还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中学生排球锦标赛,获得了世界冠军、亚军、第4名和第5名,亚洲第3名各一次的我国中学生排球队参赛的最高名次,战绩斐然;学校艺术教育硕果累累,曾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多项表彰奖励,校歌舞团多次赴国内外演出,影响深远。</p><p>(六)领导关心</p><p>党和国家领导人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国家的许多部长级领导以及历届海南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都曾莅临学校视察。中共文昌市委、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文昌中学的建设与发展,在人员编制、经费投入、教育质量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确保了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p><p>(七)社会支持</p><p>社会各界人士、海外乡亲、港澳台同胞热心赞助文昌中学办学,从办学之初至今,绵延一百多年,从未间断,据不完全统计,捐赠款额达8000多万元,学校里有许多建筑物以捐助者或以其先辈的名字命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创新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全心全意为师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学校坚持“不让任何一位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发动社会爱心人士捐款,致力于慈善扶贫助学和感恩教育,每学年对300多名贫困学生给予生活补助4000元/人·年,帮助了2000多名贫困生顺利完成了学业,此外还对病困师生给予帮扶和关爱,把“教育慈善会”和“爱心助学会”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精准扶贫”品牌。</p><p>(八)未来目标</p> <p>(八)未来目标</p><p>爱国爱乡、无私奉献、励志拼搏,百年办学历史积淀形成的特色校园文化,是文中人精神境界的高度概括。新时代新目标,新文中新篇章。站在新的起点,文中人不忘初心,正在乘着新时代的春风,朝着把学校建设成为“文化底蕴深厚、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管理科学、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质量卓著、办学特色鲜明、品牌优势明显的‘全国知名、东南亚有影响’的现代化、数字化特色示范学校”努力奋斗。 </p><p>(201908文中校办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