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摄影:渔</p><p>文:杜婵</p> <p>“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季海棠花开,一季槐序之约,一季相思绽放,一季离殇婉约。词已空洞如此,仍不知,用何样的言辞,来形容此刻的相对无言;更不知,恬静淡雅的你,如何背负那样多的哀怨。</p> <p>远隔千年时光遥望,“海棠春睡图”依然缭绕香绯。纵一顾倾城,可有人懂得?只不知“三郎”是否情重!三千宠爱于一身,却也不知是真是假。马嵬坡上,海棠啼血点点泪,玉环可曾想起三郎那句“争如我解语花”。士为知已死,香消玉损无惧,只想要你一句:懂得。花解语,花更断肠。玉环不恨,若能为三郎解忧,我命何如?想虞姬拨剑一刎,项王五内俱催,而你可曾做到在天比翼,在地连理?我的霓裳羽衣曲,可笼住你一瓢水的身心?罢罢罢!终不如虞姬的千年不悔,萦绕至今的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p> <p>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p> <p>“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最能懂你之美的,还是陆放翁。一生最多海棠名篇,只为那断肠之花。沈园内,与唐琬的匆匆一别,给我们留下的是千古绝唱,而多少凄凉之景,却只在他内心里煎熬。“俗传昔有女子,怀人不至,涕泪洒地,遂生此花,故色艳如女面,名为断肠花。”此典故所说女子便是唐琬。真伪不必考据,只看放翁北上抗金,转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后,近古稀高龄重游沈园,在半面破壁前,怅然而写“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 后来七十五岁,仍搬于沈园的附近居住,“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唐琬是他一生的情重,东风纵恶,但这令人窒息的爱情,引多少钟情名士的折腰。唐琬便也无憾,纵人间有百媚千红,却有人一生独爱。“扃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奴仆尔。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足见放翁的真情。人生,有一分这样死生相契的懂得与默契,足矣。</p> <p>此刻,站在森源的陌上,看着一株株瘦弱的海棠。才发现,这里的春天好瘦。诚惶诚恐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看着瘦弱的花朵,心里是那样害怕,震天的鞭炮声声,惊扰了她们的酣酣春梦。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红烛照红妆。多少文人骚客的笔墨浸染你的美丽。一卷卷的历史沉寂。而今,海棠的依旧在温暖的阳光下柔柔的绽放,让我感觉好暖,暖去了心底那不知名的疼痛。</p> <p>海棠未雨,海棠无香。海棠只是静静的绽放。风未动,幡未动,原只是心动。“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最纯净最灵动的画面,却是掣着海棠花签的湘云,醉卧花底,香梦沉酣。却不过红楼一梦,万红同窟。</p> <p>此刻,天空依旧好蓝。我终寂寞如莲,而你苦涩如棠。多少的遗憾,只能诉一曲千年的离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