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龚滩古镇

六角

<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  注:一段旅程终于结束了,回首时,累并幸福着。旅途中,有些景点如你期待那般,让你心生愉悦;有些景点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让你心潮澎湃。一个是大足石刻,一个是龚滩古镇。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今将龚滩古镇的照片收为一辑,题为《走进龚滩古镇》,以飨同好。</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出发之前,翻阅了不少关于龚滩古镇的资料,心中如海浪翻腾,一直未能平静。游完龚滩古镇回来,发现对龚滩的情感不仅仅是热情冲动,对龚滩古镇的认知不仅仅是一张张美丽的图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每一份情感都在我的小心轻放之中,安放在字里行间也罢,安放在心尖上也罢,安放在碧绿的乌江水面也罢,安放在长长的石板街上也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龚滩,是乌江流域上著名的险滩之一,地处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部,与贵州省相邻。龚滩古镇坐落于重庆酉阳乌江与阿蓬江交汇处的乌江东岸,是一座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镇。龚滩古镇为巴人之境,是土家族先民“巴蛮”生息劳作之地。唐代龚滩的居民多是龚氏血脉,因此得名“龚湍”,后来慢慢演化,成了今天“龚滩”这样的称呼。</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龚滩临河的建筑多为干栏式的吊脚楼,在长达三里的狭长街道上形成了巴蜀地域里绝无仅有的最大的干栏大观。龚滩地处峡谷之中,东西两山夹峙。上山数十米,即可尽收古镇全貌。龚滩古镇被誉为“巴蜀第一镇”、“绝壁上的音符”。自古以来有多少骚人墨客,有多少旅游爱好者慕名而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且不说有哪几部电影在龚滩取景,且不说中央台电视台有哪些节目在龚滩录制,著名画家吴冠中你应该知晓吧?吴冠中誉满海外的作品《老街》你应该听说过吧?吴冠中在他的《风光风情说乌江》中这样记述着在龚滩的日子:我们千里迢迢来寻这样的仙居,发现了琼楼玉宇,那便是乌江上游酉阳县属的龚滩小镇。吴冠中的《老街》就是以龚滩古镇为原型创作的,他形容龚滩古镇:是唐街,是宋城,是爷爷奶奶的家。龚滩古镇成就了吴冠中笔下《老街》,《老街》一样成为龚滩古镇一张宝贵的文化名片。吴冠中笔下的《乌江小镇》与《老街》一样流淌着龚滩古镇的独特风韵,成了多少人心中向往的家园。</span></p> <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吴冠中的《老街》</span></p> <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吴冠中的《乌江小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吊脚楼,石板街,峡谷幽深,绝壁千仞,这些远不足描述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龚滩古镇。龚滩古镇位于重庆酉阳县的乌江边,与贵州一江之隔。因为古镇所处的乌江河段是激流浅滩,上下游的货运船只到此都无法通行,自古以来就在这里形成川(渝)、黔、湘、鄂货运中转站,成为食盐、布匹、桐油等商品的重要集散地。那时候,古镇上集中了10余家大盐号和百余家商号,如今横贯古镇南北长约3里长的石板街或许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长期的交通枢纽地位,让龚滩古镇具有独特的历史沧桑感和厚重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龚滩古镇早已在我旅游计划之中,只是一直未能成行。这次重庆之旅,龚滩古镇成为我心中最向往的地方。我们从黔江而来,途宿酉阳县城,第二天中午才匆匆抵达龚滩。也许古镇情结的缘故,不管你有多远,我依然向你而来。轻轻问一声安好,亲爱的龚滩古镇,你是否如我期待中那般,不止是我,就连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都向往的伊甸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从酉阳北站开往龚滩古镇的客运车终于到达终点站。终点站在半山腰,古镇就在山脚下,乌江就绕着这山的脚趾头。想想马上就可以走进千年龚滩古镇,船游十里乌江画廊,我们拉着沉甸甸的旅行箱,兴奋地朝着心中的伊甸园出发。我们在云畔星栖客栈预订了客房,客栈老板让我们顺着公路朝彭水的方向走,走到公路左侧第二个亭子就拐入下山的台阶,顺着台阶下,我们就能在途中找到云畔星栖客栈。</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望着又长又陡的台阶,心一阵阵紧。我俩每人手里都拉着大旅行箱,箱里装着十来天的生活用品。此刻的旅行箱却不能拉,只能拎着下台阶,真是要了我们的命。我们下了一小段就小息一会儿,后来再也坚持不住了。我们打电话求助客栈老板,客栈老板很直接就拒绝了,我们有如当头一棒。就这样,我们边走边歇息。</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不经意间,抬头望,曾经遥远的伊甸园此刻神奇般伫立在眼前。绝壁千仞,峡谷幽深,一个宁静的古镇躺在乌江那碧绿的臂弯里。绝壁在长,峡谷在长,乌江在长,梦在长;阳光可以见证,树木可以见证,半山腰那只遛弯的小狗可以见证,寻梦途中的我可以见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后来我们发现怎么也找不到云畔星栖客栈,想询问客栈老板,这回客栈老板干脆不接电话,不管我们打多少回,他回回不接。为了保住体力,我们两人轮番出动,一人留下来看守旅行箱,另一个人去找客栈。找出订单,查出我们订的客栈是在背夫路50号。问了当地人也说不上来,只告诉我纤夫路靠江,背夫路靠山。整个古镇是沿着乌江而建,是长条形的。我沿着单条石板街走,既发现纤夫路又发现背夫路,还有西秦路。希望又一次破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后来,我干脆纵向顺着台阶往下走,心想不如走到乌江边上往山坡上望,说不定就能瞅见云畔星栖客栈。就这样我开始兜兜转转。一簇簇菊花心无旁骛正绽放着,我羡慕得放下匆忙的脚步。我路过“夏家院子”,瞅见“冉家院子客栈”,就这样我与“名胜古迹”擦身而过。由于赶时间,后来的我们也再没来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龚滩 "夏家院子出美人"一语道出夏家是大户人家。以前的夏家院子的风水独好,背依山崖,直接享受古黄葛树的庇护,夏家院子正房门额原有匾额题"慈孝",即父母慈,子女孝。</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在龚滩,冉是大姓,冉家院子,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它四周封闭,进入其中,有置身徽派民居的感觉。但是与徽派民居不同,它一面是开放的,吊脚楼廊伸向街面,正房和厢房都是穿斗式结构,都是龚滩地道的建筑风格。</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来到乌江边上,看着两位穿制服的同志刚刚下船上岸,于是我上前打听,也没结果。此刻,就连能否顺利返回同伴身旁,我心里也没底。于是我问这两位穿制服的同志,这儿能不能滴滴到半山腰的公路上,他们说景区不允许滴滴进来。我又一次次打客栈老板的电话,一样没接。嗨嗨,这回心真的拔凉拔凉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不管三七二十一,见到有往山上的台阶我就往上爬,好几回台阶直接把我引到了某一人家门口,然后戛然而止,没路了。我完完全全成了一个闷罐子。路过一家客栈,见门口在坐着一个人,约摸是当地人,于是我上前向她打听云畔星栖客栈,她说没听说过。我顺便向她打听她家的客栈,她说最贵的一晚二千多,最便宜的三百多,她还热情邀请我进去参观。同伴也联系到一家客栈,说人家愿意上来帮我们拎旅行箱。可是当我们想取消订单奔赴另一家客栈时,才知道当天入住的订单不能取消。我靠!</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后来的我们在最失意的时候,一抬头,终于找到了云畔星栖。如果当初我们从公路边上第一个亭子拐下山,也许会少走了许多弯路。云畔星栖客栈是夫妻档,我们赶到时他俩正忙着打理各个房间,不屑电话声响。我们累得腰酸背痛,但我们最担心的还是明天如何把旅行箱搬上公路。我们还是找客栈老板协商,老板说明早八点前退房好说,因为八点后他又开始忙乎了。其实,自从我们看到客栈老板那瘦瘦的身子,我们的气早消了一半。第二天,我们按客栈老板的要求,早上八点钟前办理退房,客栈老板也兑言帮我们搬一只箱子,我们俩搬另外一只箱子。当两只箱子被搬上半山腰的公路上,我们嘘了长长的一口气。这回还真的要感谢客栈老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还没来得及考虑以如何的姿态奔赴伊甸园去赴一场期待已久的大自然盛宴,又长又陡的台阶,沉重的旅行箱,有个性的客栈老板已经在我心中烙下深深的烙印。</span></p> <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云畔星栖客栈</span></p> <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整洁的客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们中午12点左右到达古镇位于半山腰的客运站,下午1:20左右才找到云畔星栖客栈。客栈老板说过他家客栈与客运站仅仅是六七百米的距离(不知说的是否是直线距离),我们却大约花了一个半钟的时间。不管怎么说,腰酸背痛是不假,但我们还是不忍心把时间花在客栈里歇息。我们迅速收拾好心情,正式出发。说不清伊甸园在我心中开了花,还是我的心在伊甸园开了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午后的阳光把碧绿的乌江照得波光粼粼,绝壁不语,乌江不语,风不语,古镇不语,似乎万物都在做同一个梦。千年古镇宁静如斯,万物相守如斯。我生怕一个不小心,惊扰了这方千年故梦。</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们买了票,上了船又下了船,又上了船又下了船,直到第三回才真真正正坐稳了船。在东西两山的夹峙下,船在峡谷中穿行。 船沿着碧绿的乌江水逆流而上,带着我们一起穿越,穿越这方千年故梦。我与盐商对话,我与背二哥对话,我与纤夫对话,我听到了峡谷里响起高亢悲壮的乌江号子。乌江边上,一拨拨人正在码头为生计奔波着,劳碌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龚滩的繁华从明朝万历年间一直持续到了民国时代。后来,民国修建的公路隧道实现了货物的公路运输,龚滩作为重要货物中转站的地位也渐渐远去。龚滩自古以来都是靠码头当搬运、做生意为生。陆路交通的迅速发展,搬运工失业。随着龚滩旅游业逐渐发展,当地居民又找到了新的饭碗。谁知饭碗刚端上,古镇又搬迁了。时代的变迁,让当地居民无所适从。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2007年位于乌江下游的彭水电站开始蓄水,整个龚滩古镇或被迁移或被沉于江底。直至2007年4月底被誉为“重庆第一历史文化名镇”的龚滩古镇被整个迁移到下游1.5公里外的小银滩。工程采取了整体搬迁、整体复建的方式,按原貌原格局复建,房屋位置不变、主人不变、邻居不变,而且石板街上光滑的石块板,“背二哥”当年劳动所留下的杵眼,以及第一关等雕刻等都撬过来,让老街看起还是那么老。</span></p> <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如今小银滩上的新龚滩古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们的船溯流而上,在接近乌江与阿蓬江交汇处,我们能清晰看到老古镇残存的一些建筑物,当年凡是海拔293.5米以下的房屋都已经沉没在水底。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谁都是无法抗拒的。遗憾的是我们没能在古镇搬迁前一睹古镇原容原貌,如今只能借助新古镇和老照片感受龚滩古镇曾经的辉煌与气息。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老古镇已经成功涅槃,在今天的小银滩上,在龚滩子子孙孙的口口相传中重生。相信这是从老古镇迁移过来的原居民最愿意看到的。</span></p> <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老古镇残存建筑物</span></p> <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乌江与阿蓬江交汇处</span></p> <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江对面树上有不少小猴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当船掉头驶回小银滩,我们又一回经过乌江与阿蓬江交汇处,又一回目睹老古镇残留的遗址,又一回远眺小银滩上的新龚滩古镇; 又一次感受峡谷幽深、绝壁千仞的乌江,又一次审视成群的吊脚楼,又一次感叹逝者如斯夫。每一种情感都在分寸之间拿捏,生怕一不小心厚此薄彼。</span></p> <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乌江与阿蓬江交汇处</span></p> <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老古镇遗址</span></p> <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小银滩上的新古镇</span></p> <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龚滩北门</span></p> <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台阶基石上写满“盐”字,是龚滩盐文化的印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下午五点左右,游完“乌江十里画廊”,已是饥肠辘辘,才记起还没吃午餐。我们在石板街找一家餐厅坐下,一边吃绿豆粉一边欣赏吊脚楼外碧绿的乌江水一边回味刚才船游乌江画廊,忽略了一天来的劳顿,反倒觉得惬意无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吊脚楼外的花盆如立于悬崖峭壁,样子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比如遇上风遇上雨,比如遇上不测。餐厅的女主人告诉我们根本不用担心。我们喝剩下的茶水,女主人毫不犹豫往吊脚楼外泼出去,丝毫没有顾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龚滩古镇不算大,有石板街横贯古镇南北。石板街依附山势而建,高低起伏,全长约3里,是古镇里面最繁华最热闹的街路。我们从餐厅出来,沿着石板街向北走,路经川主庙,川主庙却大门紧锁。李冰修建都江堰,使川西平原富庶起来,被封为川主。当时都江堰中有孽龙,兴风作浪祸害人民,被他降伏保得四方安宁,因此四川境内各水域均设庙塑像,祭祀供奉。龚滩川主庙当年香火旺盛,遗憾的是文革期间被拆毁了,所幸的是被毁的庙在重建中得到恢复。</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夜色葱茏,西秦会馆也难掩巍峨。西秦会馆是陕西商人来龚滩开设盐号修建的会馆,曾是来往商人风云聚集的场所,也是龚滩人祈福看戏的地方。据说在西秦会馆能欣赏到一场《梯玛古歌》的演出。也许我们来的不是时候,西秦会馆大门是紧闭的。就这样,我们既无缘一场古老的演出,也无缘一睹西秦会馆的内部建筑风格。</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古镇上除了西秦会馆,还有冉家院子、夏家院子、大业盐号、三教寺、川主庙等古建筑,都堪称古镇建筑的上品。</span></p> <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当地人用背篓背孩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夜里,古镇家户户都亮起灯笼。借着灯光,徜徉在长长的石板街上,享受古镇的静谧,感受古镇的前生今世。走着走着,忽见一书屋,带着几分好奇溜进去看个究竟。“先生书屋”是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戚先生创办,藏书约7500余册。戚先生还将自己在古镇写生的作品制作成一套套精美的明信片,不管你怎么看,反正我很受吸引。每天有游客陆陆续续走进书屋,参观也罢,小憩也罢,一边放慢脚步,一边寻找古镇的气息。书屋有一小堵墙,贴满了游客的留言,不知不觉成为书屋里的一道风景线。我买回《龚滩徐吟》一书和两套明信片。由于来去匆匆,“桥重桥”和“太平缸”这两个景点我没去,恰好明信片弥补了我的遗憾。</span></p> <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先生书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桥重桥是桥中名桥,有"不知桥重桥,不是龚滩人"之说。桥重桥是由两座桥重叠成的一座小拱桥,从下面的桥走到上面的桥只有几步石梯,两桥错落有致,弧形优美,气韵流动而不呆滞,桥体并置而不单调,实乃佳偶天成,颇具浪漫情调。"这种桥上叠桥的桥,是龚滩独有。"桥上叠桥,鲜为人见,两桥错落有致,弧形优美,气韵流动而不呆滞,佳偶天成,颇具浪漫情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木质结构的房屋的火是最大的隐患,所以当地的居民每隔90米就修建了一个太平缸,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消防池,随着的历史的变迁、时间的推移,古镇上仅存这么一个太平缸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天然形成的"鲤鱼跳龙门"。一块鱼形的石头突兀的横在道路边的石壁中,犹如一条正在侧身跃龙门的鲤鱼。靠河吃饭的龚滩人固执的认为这是河神的化身,是可以庇护船只出行的,所以这条"鲤鱼"受到了当地人的追捧,很多要驾船出行的人都会到这里祈求一路顺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夜渐沉,石板街也渐渐在我们脚底下隐去。这一夜,我们又一次在古镇迷失了方向。幸好碰上当地的保安人员,他们带我们走了好长第一段路,直到我们找到了方向感。我们终于明白古镇是按纵向划分片区,按路名定义片区。比如背夫路不是一整条街路,而是整个纵向片区的铺面客栈都按背夫路第几号来排列的,所以你会发现同一片区的每一排都以背夫路命名。怪不得走在长长的石板街上,一会西秦路,一会儿是纤夫路,一会儿是背夫路……</span></p> <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龚滩吴冠中纪念馆,龚滩美术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第二天清晨,我们赶在八点钟前退了房。当我们搬着行李箱再次爬上又长又陡的台阶时,突然感觉来一次龚滩古镇好不容易,禁不住回头望。清晨的龚滩,雾霭山岚,江水与小镇都在云雾中犹抱琵琶半遮面,似乎想用别开生面的方式来跟我们作别。挥一挥手,我也作别心中的伊甸园——龚滩古镇,我还会再来的。</span></p> <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龚滩南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