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恒——电力

桂花树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据史料记载:自1660年居里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转动摩擦发电机,伏特在1800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电池。至182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到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实用的白炽灯泡,人类用了二百多年时间的探索和发明,才开始用上了电。</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世界上最早用上电的是1882年,在纽约曼哈顿地区投运的珍珠街发电厂,被称为世界最早的发电厂,它拥有 6 台 120 kW 的蒸汽机发电机组,从此电力便造福人类,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为黑夜送来了光明。</p> <p>  中国最早的发电厂也是1882年建成的,它是英国人在上海租界设立的上海电光公司。当时的发电厂就是专为电灯照明供电的。</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用电照明,我们国家在解放前和解放后的十几年中,是城市人才能享受的待遇,农村连想都不敢想能用上电。</p> <p>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农耕文化还十分落后,基本上还是延续祖祖辈辈以前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习惯。</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从小时候记事起,农村耕种稻子是靠牛拉人扶的方式抄田,耙田,戗田;收割是用镰刀弯着腰,一蔸禾一蔸禾割下来,用扮桶人用力一把一把地扮,把稻谷脱下来。这种种田方式不仅是原生态的,而且落后、效率低的生产方式。</p> <p>牛拉人扶犁田闹春耕</p> <p>牛拉人扶犁田闹春耕</p> <p>牛拉人扶犁田闹春耕</p> <p>扯秧为栽插禾作准备</p> <p>面朝黄土背朝天地人工栽插禾苗</p> <p>面朝黄土背朝天地人工栽插禾苗</p> <p>最原始的用扮桶收稻谷的方式</p> <p>  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人民公社有了一个农具厂,也不知道是农县厂自己发明的,还是别的地方传来的技术,有了一种人力打谷机。</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种人力打谷机就是利用杠杆原理,用一个较大的从动齿轮,带动一个较小的被动齿轮,被动齿轮上装有木条和安着铁钉的滚筒,人用脚使劲踩谷桶前外面的一块长条木板,带动木板两头的杠杆和滚筒进行脱粒,虽然其他种田的工序仍然是牛耕人种,收割还是用镰刀,但是,有了这个人力打谷机用于脱粒,大大加快了收割的进度。</p> <p>人力打谷机</p> <p>人力打谷机在水稻田里脱粒</p> <p>  没过几年,在人力打谷机的基础上,又一种电动打谷机出现了,只是在人力打谷机的木桶的右边,装一个小型电动机,用一条皮带连接滚筒,用电动机的转速代替了用脚踩的人力,效力更快更省力。</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但是,要使用这种电动打谷机就必须要有电,没有电就如同“望梅止渴”一样,没办法使用。</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农村的用电还没有普及,用电也不是国家统一安装线路,需要用电,只能当地领导自己想办法解决。那时我们生产队还没有通电,自然没办法用上电动打谷机,附近有用上电的生产队,晚上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每到收割稻子的季节,电动打谷机在田野上轰鸣,“双抢”(收早稻,插晚稻因为要抢在季节完成,叫做“双抢”)不仅加快了早稻的收割进度,也使插晚稻的时间能够提前插完,同时也减轻了人的体力劳动强度,令人十分羡慕。</p> <p>  看到用电有这么多的好处,为了使我们生产队也早日用上电,队管委会通过讨论商量,决定找关系,一定要用上电。</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时在任的生产队长,与生产大队领导汇报了管委会的用电决定,取得大队领导的支持,又向公社提出申请,批准就近在已经通电的生产大队的变压器上接电,并安排公社农电管理站负责架设线路。</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得到各级领导的批准后,生产队便委派生产队的能人,采购架设电路的电杆、电线及其他用电设备。</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没钱买水泥电杆,决定用木电杆,但是,当时木材要凭计划供应。由于树木需要的量比较大,没有砍伐证又不能砍伐。 在计划经济时代,树木供应指标和砍伐证,都是严格控制的。&nbsp;&nbs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没有电杆,用电线路怎么架设?怎么办?就只能找有树木的地方的亲朋好友帮忙,在当地农户收购树木。</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即使这样也不能明目张胆地干,一是供树的农户害怕私出售树木,被领导知道了会挨批斗。二是买树木的人,将树木运出去,要经过公社的林场,守有关卡,所有运出山的树木都必须要有砍伐证和准运证才能放行,否则没收。</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为了用上电,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活人还能让尿憋死?没有砍伐证就动用各种亲属关系,与有树木的当地负责人啇量,让当地社员也搞点副业收入,要他们担责任,同意社员在自留山上砍几根树。</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没有准运证就偷运,卖树的地方负责将树木收集后通知买树的,派人验收付款。在需要运树的那天,社员白天照常出工搞生产,吃过晚饭后,所有青壮年男女劳动力,备好手电筒,三五成群通过林场关卡,几十人一起通过,以防引起林场守卡人的怀疑,然后在搬树木的地方集合,每人搬一根,绕过林场关卡,借着手电的光,翻山越岭走崎岖山路,不能将手电光向高空和远处照射,不能大声说笑,颇有“游击队”搞偷袭的味道,终于把树木搞到了。</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有了电杆,托关系买来铝质电线,派劳力配合农电站搞安装,就这样我们生产队也用上了电,通电的那天晚上,拉开电灯开关,满屋子都照得彤亮,从此农家告别了昏暗的油灯。</p> <p>  电力不仅为农家送来了光明,而且还为农业发展和解放了生产力。电动打谷机的轰鸣声也在我们生产队的田畈上响起;接着,生产队又建起了机房,购置了打米机,结束了要起早贪黑地挑着谷到很远的地方去打米的历史;后来又买了脱粒机,像黄豆、碗豆、小麦、紫云英这类需要脱粒的农作物,再也不用人工用竹镰一下一下地拍打进行脱粒了,启动脱粒机,把作物往脱粒机口里一送,农作物的颗粒很快就干干净净,完完整整地出来了。这真是:有了电真方便!</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自从有了电,农村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欲知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继续关注下一篇《岁月留恒——路灯》。</p> <p>农村电网改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