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名师课堂,强化教学理念————常乐初中开展“共研统编教材,构筑理想课堂”系列活动

唐新顺

十一月份的初冬,和煦的阳光微醺醉人,海门区常乐初级中学语文组的教师们怀着对课堂的热忱,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心,齐集会议室开始了“共研统编教材、构筑理想课堂”第三次系列活动。<br><br>  活动一:观摩名师课堂议论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直播名师课堂向我们呈现了两节议论文的教学课,两节课分别从自读议论文和教读议论文的角度示范。<br> 潘彩虹老师的《谈创造性思维》结合自读课文的特点,先复习了议论文的知识点,然后布置了自学任务。孩子们通过自学以及小组合作来完成课文的思维导图。在小组成员展示中,通过交流、讨论,大家一起完善了思维导图,梳理了课文的思路。然后教师从文章的标题入手,认识到原标题是论题式的标题,自拟论点式的标题。再从结尾处入手,拟出不同的标题。并通过质疑探究,引领学生走入深度阅读。<br> 陈宇恩老师的《怀疑与学问》:老师从质疑作者名字中“颉”的读音开始,非常巧妙地引入论题:怀疑的精神。从预习作业中提炼出4个短语,哪个作为标题是不恰当的?整个课堂一直在不断怀疑和追问。之后,教师补充知识点:议论文的标题分论点型和论题型。通过小组合作,步步推进,把教学引向深入,孩子们通过不断怀疑,不断思索,了解了文章的思路,明白了作者的观点。 活动二:研讨促进成长 观摩云端课堂后,教研组又观看了专家点评,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南通市骨干教师姜炼华老师以题为《怀疑中获学问,创造间育思维》的精彩点评。提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议论文阅读体系。姜老师精彩而深度的点评给议论文教学指点了迷津,引领了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总之,这两课的教学让如何讲议论文的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有了指导意义和实际操作的方法,受益匪浅。 陈老师的课堂提问设计层层深入,学生参与面广。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交流、归纳,各抒己见,将论题“怀疑与学问”充分展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热情被激发。同时,老师针对学生回答,进行有效引导。这一定是在课前不仅备了课,也同时充分备了学生。<br>潘老师的课示范了自读课文如何教,简单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自行解决,拓展延伸实在。有深度的问题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因而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分析探究有深度,学生思维有创造性。<br>对于学生的基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可以通过自读课文的方法阅读,侧重教方法;教读课文要通过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深度的阅读。教学中教读和自读的课型都要充分备课,让学生至少能一课一得。<br> 此次教研活动为教师相互学习,搭建了一个有力的平台,在学习名师、同伴,交流和实践中增强了教师的教研能力,思考了课堂的有效性,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相信在一次次的集体教研中,课堂一定会越来越高效。<br><br>

议论文

课堂

自读

课文

学生

标题

教学

教读

老师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