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小•数学教研|“感悟古人智慧,品味计数价值”——记婺城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

婺城小学数学组

<p>  初冬的寒冷抵挡不住婺城小学的老师们对教学研究的热情,2020年12月8日,每周一次的数学教研活动如期举行!</p> <p>  李芳倩老师依托教材创设了“4位古人放羊”的故事情境,以动画的形式给大家带来了《古人计数》。</p> 李老师的课堂: “古人是如何计数的?” “你最欣赏哪位古人的方法?” <p>  课堂上,李老师先通过四位古人放羊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一对应,然后通过动手捆小棒感悟满十进一的计数法则,通过拨计数器进一步感受数的组成(几个十、几个一)。</p> <p>  李老师先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把十根小棒捆成一捆,计数器上十位1颗珠子跟个位的1颗珠子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切身感受11-20各数是由1个十,几个一组成的,以及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整节课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虽孩子为一年级小朋友,但孩子们整节课都注意力集中,不断地跟着老师用小棒摆、用计数器拨,在活动中积累了数学学习的经验,清晰地感受数的组成。</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小朋友在数一数,捆一捆、说一说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十”的直观模型。</span></p> 老师们畅所欲言: <p>  数学组的老师们对李老师的课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课堂应充满童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从数字计数到思考古人是如何计数,以数羊的教学活动,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拨一拨,让学生更加深入体会11-20数字的含义。</p><p><br></p> <p>  接着,老师们纷纷建议将古人计数的方法融入到学生经历以“十”为单位及位值意义的过程中,从而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十进位值的重要价值。</p> <p>  针对课堂效果进行了评课交流,细化了让学生数出1、10的过程,再到把“10根可以捆成1捆”为建立起“ 10个一就是1个十”建立了很好的直观表现基础,小朋友在数一数,捆一捆、说一说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十”的直观模型。</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冬日虽冷,但婺小的老师们却被课堂节浓郁的学习氛围感染着,彼此分享着相互研讨、共同成长带来的温暖。课堂是老师们的根植课堂,让我们一路播撒“教研”的种子,一路欣赏“教研”之花。</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编辑:陈 俊</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初审:郭 翠</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终审:商华群</b></p><p><br></p>

计数

古人

课堂

老师

教研

李老师

学生

计数器

小朋友

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