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们俩,由于娃娃亲的交集,命运使然走在了一起,开始了一段而励志的婚姻的故事(注:娃娃亲,美篇《海和他的未婚妻》已叙述)。</p><p>我虽然文化水平一般,但好歹也读了十年书,就是中学教书的,她却是大字不识一个,按理说我们的结合是不合适的,可是,婚后的我们却高高兴兴过起日子来。接着二年喜得两子十分开心(注:美篇《我们婚后的生活》一,已叙述)。</p> <p>然而,家庭生活重担,爱和责任也开始压在我们身上。</p><p>事实上,当年,仅仅凭我一个人,每月只有 35 元人民币的工资和 30 市斤的定额粮票,是难以维持一家 4 口人的生活。感谢父亲经常送一些粮食给我们,还有一位高中的同学在本乡政府工作,感谢她把每月节余的粮票也送给我们。……</p><p>这样过了一段日子,我们想:与其这样窘逼生活着还不如先让她带着二个儿子回村,只能是再去种田,才可以养活一家人。或住在父母家里,打打“擦边球”,正确的说是揩点油水,也不用父亲辛苦将粮食送来学校给我们。</p><p>我呢,假日里也可以回家帮忙,这样工作和生活两不误。</p> <p>于是,妻子她们就回家,本来的度假式现在变成长居式,婆媳相处久了,她们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为了缓和矛盾,父亲和我们商议,让我们自立门户。合久必分,家庭和国家也是一样道理。</p><p>就这样分家了,她勤劳肯苦,不仅要带着二个孩子,还要下地劳动。</p><p>当然,双方的父母仍然继续帮助和照顾着。</p><p>我呢,每周末放假,也回去和妻儿团聚,也帮助种地。</p><p>农忙假时还有些学生也过来帮忙,二年后,我为了离家近从仁中调往吳中,周一早晨去学校也赶得上课。</p> <p>应该要吹一下牛,那些年我都是教初三班,兼班主任和任课二个班的数学(在吳中还教一门物理)。任教学科的成绩不错,每学年的奖教金在学校里最高,拿来填补生活费之不足。</p><p>记得又过了二年,当二个儿子要读幼儿班了,她才带着孩子回到我任教的学校,让孩子读幼儿班。她去附近石雕厂学雕石刻,她聪明三个月就学会赚钱了。</p><p>这样,生活虽然清贫艰苦,但一家人正式生活一起,倒是过得有滋有味。</p> <p>九十年代时,农村市场小商品开始流通,她就去进一些日常用品,挨门挨户推销赚点小钱,也去农村收购一些农副产品连夜运温州市场去倒卖。</p><p>记得有一次,我在山口镇中工作时,她和二位女伴去农村收购来几百斤栗子,就连夜承包一辆拖拉机去温州市场里等待客商来收购。</p><p>回来的时候,乘着人挤人的街路车,去温州汽车站的途中,提在手里的皮包被小偷光顾,被窃去了130元钱,等于我一个月的工资,生意白做不说连本钱也亏了。</p><p><br></p><p>那一夜里回校,她连气带吓还愁我会骂她,在那时候,我会骂她吗?她看我一点都没责怪她的意思,她才开心了一点点,其实,我肚子里也心疼。</p><p>后来,她就在山口街路上摆水果摊卖水果,可是她不会算帐,但她的生意却比别人好,边上的摊户都眼红呢。</p><p>我有空也去看看,摊位边上的人都说:你老婆真棒。哈哈!</p> <p>实际上,我小小离家求学,归来就在学校任教,从来没有为生活担忧过。结婚成家有了二个孩子后,才感到有了负担和生活的压力,才明白生活就是由柴米油盐所组成,才开始品尝人生中的酸甜苦辣。</p><p>说实在,我对生活是不会自理的人,结婚后全靠她来照顾我的饮食起居,是她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和抚养二个儿子。</p><p>也让我明白,原来我把生活当数学来理解,在生活中才发现生活不是数学,数学是绝对理性的,数学虽然能解决世界上一切问题,却不能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p><p>而生活呢?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往往需要的是感性。而妻子不识字,但她是一个非常有感性的女人,富有情感是她的最大的优点,正好我的理性与她的感性进行互补形成了合适的温度。</p><p>因为生活中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温度。恰恰她身上的温度足够温暖我。虽然我们俩都没有恋爱过,但我们俩纠缠在一起,渐渐感情转为亲情。</p><p><br></p><p>实际上,一个成功者是离不开在背后默默奉献的人,贤内助是很重要。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那些年我曾经在汤垟乡校当校长时,创办独立中学的时候,就离不开她在背后的支持。</p> <p>另外,也让我懂得,俩人一起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会带来无限的乐趣和享受。</p><p>特别在生活细节中富有感性的女人心细,去超市购买生活用品之类,我就不懂了,就拿拖地液或空气清新剂之类,味道要好闻,就拿洗身体的毛巾之类,使用起来要更舒服,就连穿的拖鞋之类既要好看还要防滑,等等生活用品都不用我去操心。</p><p><br></p><p>至今我还记得,她心地善良,热心助人做好事深受感动。</p><p><br></p><p>有一次我们送她的父亲去温州的医院看病,我俩有空出来,在街上散步,看到路旁有一人中暑了晕倒在地,别人站在旁边看看,束手无策,她立即上前用手捏那人脸上的人中,并按摩他的头部,让他清醒过来。</p><p>还有一件事是我在乡中学当校长时候,离学校五里路的村里,有一位曾经是我的干妈,当她听说,这老人家晚年时,连失去两子和小儿媳妇,其小儿子一气就离家远走,家里只剩下贫穷而孤独老人,还瘫痪在床,多年靠一个女儿和村里人照顾。</p><p>她就经常代我去看望,还动了恻隐之心,去护理那位老人一个月,替我以尽干儿子之孝心,还帮助料理老人的后事。</p><p>真的,一般人是很难做到像她这样,附近村民都连连称赞,曾一度被传为佳话。</p> <p>在学校里,她还尽义务帮助住校生,奇怪的是我是班主任,住校的女生有事不找我,反而去找她,她都热心去帮助。</p><p>在国内,我在学校里工作了22年,调动了四个单位,她一直都陪在我身边照顾我。</p><p>不瞒说,我们也曾经浪漫过,有一次带着还是九岁的小儿子一起去爬浙南第一高峰一一金鸡山,夜宿金鸡山上的寺院的民宿里。第二日凌晨去顶尖观日出,还保留着一张旧照片呢。</p> <p>是的,她是一个有温暖和善良的女人。因此,我的同事,我的学生都对她尊重。在中国的那些年她很辛苦,真的要谢谢她!</p><p>然而人生的路很长,生活的担子也很重,我们共同努力着继续向前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