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有道是字如其人。我说,树如其人,树如其书。为何有如此之感?此乃观米公祠银杏之偶得。</p><p> 仲冬第一天,我来到襄阳沿江大道,登高阶而入《米公祠》牌坊大门,这里就是为纪念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 </p><p> 进得前苑,我的眼帘立时被一片金黄霞光所映满。原来,这是一棵高大挺拔、树龄四百多年的古银杏!是的,米公祠的银杏真的与众不同。它们居于祠苑中,长年浸浴于米芾的墨计,从中汲取养分,从而显示出了这位书法大家的某些人格和书法特质。</p><p> 米公祠的银杏树格外地孤傲挺阔,枝繁叶茂,色泽艳丽,每片叶子都是那么的洁净,既使落在地上也是一尘不染。秋冬时节,它们金黄耀眼,在其它树木开始"休眠″落叶之时,银杏则满目清秀如画,独领风景一片。君不知,米芾一生弧傲清高,为政清廉,不入凡俗,甚至有"米癫″、"洁癖″之雅称。是否树如其人?</p><p> 米公祠的银杏树,干直而不显单薄,冠茂而不显臃肿,色艳而不显俗套,飘逸而不显轻薄,孤傲而不显孤独,柔顺而不失风骨……,细细品之,这与米芾“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的书法风格是否有着异曲同工之美?</p><p> 出得米公祠回头望去,一抹抹金黄揺摆着从高墙和屋顶探出, 向院外诉说着祠堂主人的故事。这正是:祠园秀色关不住,一枝银杏出墙来。</p> <p>高耸的银杏树揺摆着跃出祠院的高墙和屋顶,向外面的人们讲述着祠堂主人的故事。</p> <p>进入前苑,一棵400多年的银杏树映入眼帘。</p> <p>银杏之下是洁亭,洁亭之上是洁净的银杏。</p> <p>银杏与米公祠的乌瓦白墙、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甚至是庭院的空地都是有机整体,都会组成美丽图画。</p> <p>银杏树孤傲地矗立于东苑幽静的小路旁。</p><p></p><p></p> <p>唯一没有银杏树的西苑,几片彩叶装饰在乌瓦、白墙和池塘,似乎在有意躲避着银杏树的傲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