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高志强艺术简历</p><p>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研究会理事</p><p>国家二级美术师</p><p>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p><p>云霄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p><p>漳江画院副秘书长</p><p>元光书画院画师</p><p>高志强 , 福建云霄人,曾在空军部队从事美术创作多年,先后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和中央美术学院国画专业,在国画和油画创作方面均有造诣,践行中西合璧的艺术融汇,注重传统,源自生活,勤于写生,作品多次在军内外展出、发表并获奖。出版有《高志强画集》、《高志强水墨画选》、《高志强美术作品集》,传略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p> <p><br></p><p> 高志强的美术创作</p><p> 方朝晖</p><p> 高志强是我家乡知名的中青年画家。他从孩提起就与绘画结缘,此后,不管是知青岁月,军旅生涯,一直到转业地方工作,都乐此不疲,且颇有成就。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展览,有的还获得奖牌。其中《迎春》、《大厦就要落成》等作品在社会上具有较大的影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p><p> 他在美术创作上取得佳绩,靠的是他的勤奋、天分以及对生活的体验。他是一个自学成材者。这就意味着他的创作历程更是艰辛,他的追求更要执着,他的悟性要更高。早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当他还在闽西部队的时候,在没有接受任何正规绘画训练的情况下就创作出表现客家风情的油画《迎春》参加全省美展,并得到我省老一辈美术家丁仃先生的赞许。转业回到家乡后,他又创作了水粉画《大厦就要落成》参加福建省首届书画节获得铜奖。这些作品,都是取材于生活。据他介绍,当初为了创作《迎春》,他深入闽西客家人家体验生活多年,与客家人交朋友,完全把自己溶入客家人的生活之中。他的成功,是生活给他的馈赠,是执着给他的回报。</p><p> </p> <p>↓《迎春》</p> <p>↓《大厦就要落成》</p> <p> 后来,高志强也画国画,最具特点的是他以闽南山海渔村为素材的彩墨山水画,中西结合,水墨交溶,色彩绚丽,苍茫厚重,很有大气。如《古塔归雁》,《雄鹰石洞》,用现代构成的手法,把廖廓海天与突兀石组合一起,构图奇险,对比强烈,很有表现力。如《春歌》,意境隽永,情趣盎然,俨然是一首闽南水乡抒情小诗。这些山水画,既是他从生活中吸取养分的作品,也是他开始自觉进行艺术探索走向成熟的初步成果。他力图把自己以前熟悉的西画手法与他比较陌生的国画传统结合起来,走出新路,另辟蹊径,有所创造。中西绘画各自成体系,有无必要结合,结合起来,是得大还是失大,怎样结合才好,这是个很值得探索的问题,前人不断探索过,有成功,有失败,至今,在画界还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p><p> 依本人的体会,中国画不但重生活,而且重传统,不但重构成,而且重笔墨,手上的笔墨工夫有时也是构成的一部分,对作品的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愿高志强同志不断进取,勇于探索,我们期待他有更多更好的佳作问世。</p><p> 2 005年4月于漳州</p><p>(方朝晖:漳州市文联副主席,著名剧作家、画家)</p> <p>↓《春歌》</p> <p>↓《古塔归燕》</p> <p>↓《雄鹰石洞》</p> <p> </p><p><br></p><p> 梦 圆京 城</p><p> 方政和 </p><p> 两年前,高志强老师怀揣着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艺术热情来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央美的中国画造型艺术研修班的课程科目广泛多样,学校的各种讲座与展览更是接连不断、精彩纷呈!这样的课程与氛围对热情好学的高老师来说实在是再好不过的圆梦良机。班级里的课程表紧凑密集,他自己的学习计划更是安排的满满当当。逢周末休息的时候,常会在微信里见到高老师忙碌的身影,若不在博物馆便就是在美术馆,或是忽的到了京北张家口的崇礼写生去了,有时也会很惊喜地发现他正与同窗采风到了水泊梁山的仿古都城下……不出远门的时候,京城里许多名胜古迹与胡同旮旯都成了他走走看看、开拓眼界的好课堂。</p> <p>↓在中央美院学习</p> <p>↓参加中央美院百年校庆</p> <p>↓参加中央美院百年校庆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合影</p> <p>↓在齐白石故居写生</p> <p>↓在五四运动纪念碑写生</p> <p>↓在圆明园写生</p> <p>↓在南锣鼓巷写生</p> <p>↓在东岳庙写生</p><p><br></p> <p>↓在圆明园写生</p> <p>↓在圆明园写生</p> <p> 每逢好景,高老师就会饱醮浓墨摆开架势画他擅长的对景写生,从油画、水粉、水墨到双勾……太多的景色需要记取;太多的热情需要表达,革命人就是这样任性地沉浸在自己浓浓的语境中,我也常会为他有这样一份执着的状态所感动。</p> <p>↓《水泊梁山》</p> <p>↓《五四运动纪念碑》</p> <p>↓《东岳庙写生》</p> <p>↓《南锣鼓巷写生》</p><p><br></p> <p>↓《齐白石故居写生》</p><p><br></p> <p>↓《颐和园写生》</p> <p>↓《残垣血泪》油画</p><p><br></p> <p>↓《遗址残痕》</p> <p><br></p><p> 雾霾的时候,灰蒙蒙的出不得门,高老师想家了。百无聊赖对别人来说可能是难捱的负情绪,他却愿意把这视为是值得记录的另一种状态,站定阳台架起油画架画起窗外落叶无几的梧桐树,满幅的高级灰便是此情此景最为真实的记录与写照。</p> <p>↓《凌波仙子》</p> <p>↓《秋实图》</p><p><br></p> <p>↓《果蔬图》</p> <p>↓《铁蹄风霜》</p> <p> 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高老师快乐在绘画。临近期末,提前回家的室友留下的一盆水仙花成了高老师思乡最好的素材。架起画板,扇面双勾赋色,一气呵成,从未有过的愉悦,灵光一直闪耀着,高老师忽的迎来了一段小品写生创作的小高潮,桌上的柿子,厨房里的玉米、南瓜、蒜头、辣椒、蘑菇与大白菜……一张接着一张,味觉转为视觉,这精致的团扇就是舍近求远学有所得的最好诠释。</p> <p>↓北京画院画家方政和关心和指导高志强创作</p> <p> </p><p><br></p><p> 一年说长却又短,央美学期结束后,常会收到高老师微信发来的一些兼工带写的蔬果小品,画风纯朴自然,清新悦目。同为云霄人,大家都在画山画水画花果,若论入画,枇杷一定是首选,杨桃、菠萝也不错,满室花香是水仙紫荆三角梅。常谓花卉蔬果道是寻常景物,其实另有深情寄寓在其中!我看高老师这样的状态其实真的挺好,几十年的绘画生涯,闲时旅行忙时写生,心无旁骛只为自己画画,这正是他自己在漫长的绘画人生中修来的幸事与福气。</p><p> 2016年3月16日 于北京画院</p><p>(方政和: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画家)</p> <p>↓《新城》</p> <p>↓《山海之恋》</p> <p>↓《高原牧歌》</p> <p>↓《幸福家园》</p> <p>↓《潮起潮落》</p> <p>↓《云水滔滔向东流》 </p> <p>↓《守望家园》</p> <p>↓《芝山曙光》 </p> <p>↓《守望海疆》</p> <p>↓《武夷春晓》</p> <p>↓《海螺花》</p> <p>↓《武夷岚气图》</p> <p>↓《淘金山卧佛》</p> <p>↓《乌山雄姿》</p> <p>↓《东山风动石》</p> <p>↓《摩岩石刻》</p> <p>↓《云水谣》</p> <p>↓《古田秋色》</p> <p>↓《毛主席旧居》</p> <p>↓《蝶恋花》</p> <p>↓《闽南佳果》</p> <p>↓《下河杨桃》</p> <p>↓《秋趣图》</p> <p>↓《云霄枇杷早报春》</p> <p>↓《竹韵粽香》</p> <p>↓《春山新绿》</p> <p>↓《最美乡村•棪树写生之一》</p> <p>↓《最美乡村•棪树写生之二》</p> <p>↓《远眺日光岩》</p> <p>↓《夏至鼓浪屿》</p> <p>↓《九仙胜景》</p> <p>↓《寻根》</p> <p>↓《医者仁心爱无疆》</p> <p>↓《天使》</p> <p>↓《小桥流水人家》</p> <p>↓《碧波浩瀚绿满天涯》</p> <p>↓《山高水长》</p> <p>↓《才溪女儿》油画</p> <p>↓《静静的港湾》油画</p> <p>↓《青青马铺》油画</p> <p>↓《崇礼郊外写生一》 油画</p> <p>↓《崇礼郊外写生二》 油画</p> <p>↓《温岭石夫人峰》油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