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继任栟茶小学校长、升任南通中学校长缪文功为《丰利小学沿革志》写文章点赞

南沙明远堂晓峰斋文集

<h3><strong>1913年继任栟茶小学校长、升任南通中学校长缪文功为《</strong><strong>丰利小学沿革志</strong><strong>》写文章点赞</strong><br></br></h3></br><h3><strong>沈小洪2020.12.8整理</strong></h3></br><h3><strong>原文:教育事业,最高、最苦、亦最乐,非谨笃老成君子不能为,亦不欲为,是故学事之就,在规范已具时。且不易持,矧开创乎?十年以前,教育甫茁,披榛莽、抉蒙茸,矢以勇气而乐易出之;时或与俗周旋,姑徐待焉;而不欲一拂众人先入之见,其志高,其行苦,卓然树一世楷模者,吾于丰利小学沿革志而见潘丈焉!夫大夫致仕归,教其塾子之子弟,古制也;以其更事多而孚众望,为乡里所崇尚,故于事业无所忤。晚近盛气之士,横目诟谇,泰然以先导自居,迨欢厥设施,则偭于原理者所在而有,而能竟其成者,率归之拳拳勤勤,不立异、不苟同之老成人;不然必少年而备忠实之质,如老成人者也;然后知教育职业当捐弃一世荣达,唯是一寸二寸之白墨,三击五击之号钟,时萦回于脑海中,其味绝甘,门外人不知也。潘丈登高年矣,试策杖而游于校。某花、某石,吾所手移置也。某室、某物,吾所手经营也。向之弦诵于中者,甫龆龀,今则亭立而成人,且有就高等教育,转以归教其乡人者,见丈人之来欣然出阶石下,扶丈登堂,傥亦丈之所乐而忘老也乎!况丈之长君、次君又能世绍其业,如潘丈者,谨笃老成之报也。然人或迁之,而文功心仪之不始于今日矣!</strong></h3></br><h3>翻译:教育事业,最崇高、最辛苦,但也最快乐。只有谨慎踏实、年高德劭的君子才能够从事,也才愿意从事。所以教育方面要想取得成就,必须要有规范、标准。教育事业要与时俱进,这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何况要开创一项教育事业呢!十年以前,教育事业刚刚开始起步,当时一切都迷茫、艰险,办学者坚定信心,勇敢面对,依然苦中作乐。当时社会上旧思想浓厚,社会大众普遍反对新式学堂,办学者常常需要与他们周旋,只能慢慢地推进,而不能一下子就违背众人的旧思想。那种志向高远、工作辛劳,在当时做出卓越贡献,成为时代楷模的人,我在《丰利小学沿革志》中看到了潘老先生。在外做官的人退休回到家乡,开设私塾,教育子弟,这是古代的制度。因为他们经历丰富,众望所归,在家乡很受推崇,所以他们能将事业做得很好。近代以来,有不少一腔热血的人士,说起话来怒目圆睁、责怪辱骂,内心还坦然地以先驱、领袖自居,等到具体做事的时候,其中一些人却不懂教育原理。所以最终能做成大事的人,大都是那些勤勤恳恳,既不标新立异、又不随波逐流,年高德劭的君子。要么就是那些年纪虽然很轻,但是具备忠厚踏实素质的人,他们就像那些年高德劭的人一样。因而我们明白了,把教育当做职业的人必须放弃一辈子的荣华富贵。每天只有这一两寸的白粉笔,上下课的几段钟声,时常回绕在脑海里,这其中的快乐,外行人是无法明白的。潘老先生年纪已经很大了,他吃力地拄着拐杖在学校里散步。他告诉我,这个花草、那个石头是他亲手移过来布置的,这间房子、那个东西是他亲手经营的。以前在这里学习的小孩只有七八岁,现在都个子长高了,变成大人了,还有的上了大学回来继续做教师。我看到潘老先生来了,欣然到台阶下迎接,扶着他进了大厅。恐怕这就是潘老先生每天值得快乐的事情,也是他忘却衰老的原因吧!况且潘老先生的长子、次子也能继承父亲的事业,就像潘老先生一样,这应该是对潘老先生谨慎踏实、修养德行的报答吧!然而有的人对他现在不怎么在意了,而我对潘老先生却一直仰慕,绝非今天才开始!</h3></br><h3><strong>备注:1904年10月,如东县第一所初级小学在丰利创办,1906年改为初级高级两等小学,到1913年10月丰利小学恰好十岁。这一年10月2日,栟茶小学首任校长蔡少岚病故,缪文功继任校长。12月21日,江苏省公署(政府)任命缪文功为江苏省立第七中学(南通中学)校长。可见1913年秋冬,缪文功的个人威望大幅提高,这时候他为《丰利公立两等小学校沿革志》作序,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这篇文章高度赞扬了丰利小学创始人潘老先生(潘荫东1847-1924)的高尚品德,并指出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读来让人感慨、佩服。特别是1913年,潘荫东已经67岁了,仍然每天拄着拐杖巡视校园,乐而忘老,43岁的缪文功看到后非常感动,赶紧上前搀扶,聆听长者的教诲。这里面既体现了缪文功对德高望重者的尊敬,也描述了潘荫东对家乡教育倾注全部心血的高尚情操。关于缪文功与潘荫东的诗文唱和,目前尚未发现,不过可以想见二人一定有一段珍贵的情缘。</strong></h3></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C2BN1wJSm2Wb-hODbNi6C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