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大江东去

<p>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p><p>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p><p>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p><p>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p><p>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p><p>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p><p> 《卫风·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p> <p> 这篇经典之作被选入高中教材,记得当年我给学生讲解时,从写作背景、文言词句、故事情节、写作艺术、思想价值等角度,引导学生全方位赏析。自以为课堂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从中有所学有所得,感悟不少。回过头来,当了十多年的校长,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学生教育与管理,我觉得当年引导学生鉴赏这篇名作,只备教材,没备学生,过于求全求大求细,所以效果一般般。</p><p> 今天,若再让我讲这一名篇,我会站在人性的角度,以我多年的人生阅历和教育经历,只抓住教材 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几句,联系现实,给学生上一节触及心灵惠及一生的人生课。</p><p> 我认为,这几句诗,无论从思想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是这篇名作的“诗眼”所在,也是编辑选入高中教材的目的所在。从思想价值上它从女主人公的遭遇中,告诉普天下情窦初开的少女,男女从生理和心理上有很大区别,择偶需万分谨慎,需要一双慧眼,更需要时间的考验与心灵的甄别。否则,毁灭一生的幸福。在这几句诗中,它用比兴手法,把纯真的少女比作未落的桑叶,鲜嫩无比,光彩照人,把被“二三其德”的氓抛弃的弃妇比作秋天飘落的桑叶,枯黄干涩 ,暗淡无光。</p> <p>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p><p> 我觉得,今天依然是当代中学生立言、立行的标准。记得当年县公安局长李全德给全县的校长关起门做过一次讲座,他用公安内部的案例,告诉校长们,女孩子们的傻逼与愚蠢,既缺乏心理的成熟与防范,又缺乏生理的成熟和防范。在朦朦胧胧的青春期,挥霍青春,自甘堕落。让在座的我们触目惊心。 </p> <p> 在现实中,给人一种错觉,男学生匪气十足,难以管理。女孩子都是乖娃娃,听话腼腆。其实,好多都是表象,由于女孩子成熟得早,叛逆是非常强烈的,有时会让老师和家长手足无措,最容易陷入“早恋” ,一旦陷入,最难教育管理,也最容易受伤害。尤其是“生娃不管娃”的家庭,或者单亲家庭 ,或者留守家庭,女孩子最容易出事。</p> <p>  每学期,我一定要叮嘱政教处和妇委会,必须办好“女学生心理和生理教育大会”和“女学生母亲教育大会”两个会。我再三叮嘱做讲座的韩秀琳老师,在讲座时,关起门,从知识和现实的角度,讲透彻,讲扎实,讲灵醒,不要遮遮掩掩,浅尝辄止,点到为止。把女孩子和女孩子母亲讲灵醒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就会成功一半,功德无量。所以,每学年,我校要为女孩子和其母亲共举办十二次专题讲座,共惠及二千五百多人次,效果极好。</p> <p> 也许是从事教育管理多年的原因吧!我很想给全校学生再上《氓》这一经典篇目,再上时,我会抓住其最经典的重点名句,结合现实中活生生案例,鞭辟入里,触及灵魂,引导女孩子们从名篇中吸纳精华,从而“立言立行”。</p><p> 孩子们!熟诵这几句诗吧!“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不仅是高考中的名篇名句,也是你人生道路上时时诵读的名篇名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