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浚县)古城

田野沐晨光

<p>(网络资料)黎阳县,西汉置<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治所在今河南浚县东。北魏为黎阳郡治所;宋为浚州治所。元废入州,东汉置黎阳营于此,为当时军事重镇。</span></p> <p>浚县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清多次重修扩建。现存浚县古城墙卫河沿岸段城墙及姑山南侧城墙。</p><p>2000年,浚县城墙列入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浚县古城墙及文治阁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浚县古城墙卫河沿岸段南北长768米,高5.7米,宽7米。基部砌青石,高4米;上部砌砖,砖墙厚1.3米;内实以夯土,白灰灌浆,坚固异常。</p> <p>浚县古城墙是我国古代城墙建筑的优秀作品,历经六百余年仍稳固如初,可见当初建造之坚固,工艺之精细,为研究我国古代城墙的修建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p><p>同时,浚县古城墙历史上作为浚县城市的主要保护体,历经几百年的战争摧残和风雨沧桑,仍保存完好,其简易实用的建筑手法以及就地取材的建筑材料,为当今建筑技艺提供了可靠的借鉴之处。据了解,据了解,其墙内的夯土采用粘性夯土并掺杂白灰,而且夹杂有芦苇、棉花条等做为加强筋,使其夯土强度得以加强。</p><p>浚县古城墙卫河沿岸段城墙现存一个城门,两个便门。主城门西门,上书“西詹行翠”,是向西面可以看到西部太行山的翠绿之意。(网络资料)</p> <p>文治阁高峻壮丽,庄重典雅,通高约20米,上下分楼、台两部分。四面券洞,相对通行。</p><p>券门外嵌镶青石横额,东曰“丹流东壁”,西曰“壁泻西山”,清代书法家赵素庐书。南曰“清环黎水”、北曰“黛护伾岚”,清代浚县书法家张子白书。</p><p>匾额题字稳重隽逸,笔势苍老遒劲。东北角有砖砌阶梯可以攀登。</p><p>平台上建两层高楼,双重檐,攒尖顶,挑角,花脊,琉璃瓦剪边。平台边建有方孔女墙,高1米。阁高10米,上层四面开窗,窗口上分别悬“视承顾问”、“面奉特知”、三待经筵”、“五知贡举”横匾。</p><p>阁内供福、禄、寿神像。平台上建筑为重檐四角攒尖顶。</p><p>挑角花脊,琉璃瓦剪边,顶镶宝瓶。平台上有水泥栏杆,凭栏四望,市镇景象,指顾尽毕。</p> <h2><b style="font-size: 15px;">文治阁虽然历经400多年的风雨,今天依然高峻雄伟、精美壮丽地矗立在老城区东西、南北大街的交叉中心,和四周林立的现代高楼形成古与今相映相融、和谐共生的画面。</b></h2><p>相传州县建造钟鼓楼始于北魏时期,当时李崇任兖州刺史,为防劫盗,他召令村村建一鼓楼,相邻村庄以击鼓为约共同缉盗。</p><p>后世延效,州县多置鼓楼。</p><p>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为更好传播讯号,从青云楼移钟于阁上,又称钟鼓楼。</p><p>原阁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毁于火,后再修再圮。康熙年间,山西介山梁通洛来浚任县令。(网络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