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在安康匆匆呆了一天,看到天气预报说马上要下几天雨,15号二妹及妹夫他们早早起来为我们做早饭,我们起来整装行旅,小妹和小妹夫也前来送行,早饭后,二妹夫为我们送行骑上了他的自行车,7公里后遇见长上坡了,由于他初骑还是对付不了,便与我们告别返程,而我们还得赶在雨期前返回到十堰,所以匆匆别过,急急骑行。</p> <p>也就是离开安康7公里城交处,发现一手艺人,在居住路边的院子的摆满了泥瓦盆,这个古老的手工制作迄今还有人继续保持制作和弘扬,真为之感慨,</p><p>泥盆又称瓦盆, 这是以前家庭最普遍使用的盆,用它来装水洗菜,小盆可以盛饭菜,蒸红薯可以当锅盖等等,这种盆用普通粘土制坯晾干, 经窑烧后即成, 价格便宜, 透气性能及渗水性能好。唯外表不美观。同时有些没有烧熟透的瓦盆,不小心 会碰破碎。</p> <p>泥瓦盆</p><p>追溯远古的历程</p><p>还没鉄铝器代替的前夜</p><p>泥瓦盆广泛应用于民间朝廷</p><p>它古朴典雅</p><p>承载着岁月星辰</p><p>它古色古香</p><p>演绎着铁铝铜瓷塑料盆</p><p>人们记忆长河依旧犹新</p><p>而如今年轻一代</p><p>不知取代的艰辛岁痕</p><p>这古老手工艺今夕又现</p><p>照样受人们青睐欢迎</p><p>愿这门手工艺不断延续</p><p>让岁月朝朝接替传承</p><p>因为那不仅仅是手工</p><p>更主要是延续华夏的文明</p><p><br></p> <p>离开了安康都市径直平利,没有岔道不用导航,到此离平利还有63公里,持续缓坡而上,海拔明显增高,说明我们还在汉滨区人还没有进入平利境地,</p> <p>沿着G346国道,看到中国平利界碑,知道已经进入了平利境地,</p> <p>路面较平,坡度较长,持续不断,海拔已经三百多度,进而入山,山道弯弯,白雾茫茫,丛林幽深,青黄掺半,湿气袭来,身觉潮湿,与汗掺和,微风剃汗,道旁人稀,偶尔鸟鸣,四处静谧,只听得车轮与地面的滚动摩擦声,</p> <p>没有闲暇,没有行人,故此就不知道这道旁凤桥的来历和典故,仅摄影一张作为留念,</p> <p>十点多已经进入老县镇,</p><p>平利县东接湖北竹溪,南邻重庆城口,西北分别与岚皋、汉滨和旬阳接壤,属典型的省际边关县。</p><p>境内大巴山横亘南部,地势南高北低,山地、丘陵、川坝纵横交错,造就了复杂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生物种群。</p><p>全县国土面积2627平方公里,与汉滨区毗邻,辖11镇:其中有城关镇,兴隆镇,老县镇,大贵镇,三阳镇,洛河镇,广佛镇,八仙镇,兴安镇,正阳镇,西河镇,</p><p>老县镇位于平利县西北部,距县城36公里,安康市31公里,</p> <p>当我们骑行攀爬到一拐弯处,道旁炫丽公厕,厕外有平利旅游图和停车场,显然是自驾游的停车好场所,</p> <p>远眺雾山叠叠哘,近观楼宇排排群。</p><p><br></p> <p>房前坎坎展绿野,屋后嶺嶺现茶园。</p> <p>11点时我们路过平利琵琶景区,此景区面积300余亩,其中水域面积约200余亩,岛内水产养殖,山地植被保护良好,四周环水,青山环抱,自然景色十分优美。这里正在开发垂钓、荡舟、游泳、观光等旅游好选项。</p> <p>平利县琵琶島</p> <p>琵琶島以湖芯有一島酷似琵琶,以此得名,</p> <p>在通往平利的路上车辆较多,并且大货车多,可见这条国道也是通往陕鄂的重要干线,</p> <p>三里亚是平利的一个生产茶叶基地,这里的海拔416米,温差较大,是云雾茶的好产地,茶叶是平利一个亮点,也是农民在家不用出外打工的一个很好的致富项目。</p><p>放眼望去漫山尽是茶树。清纯绝胜花的芬芳,缕缕茶叶飘清香,醇雅幽长。</p><p>平利县茶叶不光是三里垭,还有女娲红查,云雾茶等等,茶叶生产基地几乎遍及平利山山水水,</p><p>雨的滋润,月的华光,风的沐浴,春的气息,农民的心血和智慧全都渗入到茶的叶汁儿上。春茶嫩芽便是一年第一桶金,</p> <p>三里垭处茶飘香,过客不必匆匆往,一杯煮茗细细品,杯中煮茗秀华章。</p> <p>重山峻岭间,两排松延长,悠悠车道伸,清清茶飘香。</p> <p>午过许,已赶往平利县城,经问路,跨桥后直行,萱立桥头,碧绿城池,环城而绕,桥上车辆穿梭,对岸人群熙攘,</p> <p>碧水山倒影,群峰镶华城。</p> <p>已经进入平利县城</p> <p>平利是全国绞股蓝生产第一县和西北名茶大县,早在唐代平利就被列为全国八大茶区之一,清朝乾隆年间平利茶成为贡茶。“平利女娲茶”和“平利绞股蓝”成为陕西省名牌产品,“平利绞股蓝”获“中国驰名商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p><p><br></p> <p>平利县城广场,</p> <p>平利县是我国美丽乡村,生态观光产业园、陕南徽派民居相映成辉、千家坪国家级森林公园、正阳高山草甸、天书峡奇石秀水、琵琶岛休闲垂钓、悟真观修仙悟道、女娲山寻根祭祖,构成了平利迷人的山水人文景观,是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去处。</p> <p>现在已经是海拔450米依旧是平利境地</p> <p>在平利县城匆匆吃过午饭,少歇继续骑行,上午已经骑行68公里,下午去竹溪还有40公里路程,照样上坡较多,也就是说我们处海拔450之多的基础上,前行路上持续爬坡,</p> <p>平利县长安初级中学,</p> <p>陕西平利与湖北竹溪的分水岭――关垭</p> <p>楚长城关垭遗址简介</p><p>楚秦边际,山脉绵延陡峭,此地隘口成要塞,两山对峙,一道中通称关垭。</p><p>春秋战国,楚于四百六十余年间修建疆防长城三千余里,宜石则壘,宜土则筑,宜水则堤,要塞必修城堡。关垭城堡为竹溪县周边六处楚长城遗址之一,系石灰拌 粘土夯筑而成。堡内屯兵,守为阵地,攻为据点,退却为屏障,堡侧设有烽火台。历遇边际战事,关垭多为兵家必争之地,明代曾修复城堡。一九三六年,修汉白公路越关垭而过,而毁残堡。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关垭战役全胜。收复平利县城,打开解放战争西进的大门。</p><p>关垭古分楚秦,楚水东流而有竹溪县,秦水西行而有平利县。楚地林茶优,而秦地多果桑,地理有别,物产有异,风俗也不尽同,两地以邻为睦,人情相移相容,货物相辅相易。斗转星移,关垭今分鄂陕,关变坦途,垭为而名,蒋家堰集市五百年,商贾如云集,古要塞成为华中地区连接大西北的大通道。</p><p>登关垭城远眺静思,蓝天白云,山清水秀,秦腔汉剧和谐入耳,大雁展翅飞,黄鹤显风流,天荒地老鲜知而人间通道桑沧何究,鉴古者乎,知来者乎,明志者乎。</p> <p>过了关垭便是数公里下坡,眼前豁然一亮,视野开阔,山隐退,平川大辅,过了关垭就是走出了大山,公路又双排道变成四排道,原本以为竹溪也与平利相似的延绵大山,然而大自然造就了这奇特的不公平地里位置,</p> <p>近至黄昏我们已经顺利抵达竹溪县城,来到十字路口,遇上迎面而来一女孩,便向前询问旅社和县城哪些地方好玩和地方特色菜,小姑娘见到我们从外地来,很热情的介绍,由于时间问题便主动让我加她微信,便于随时在微信上给予我们指导,之后我们沿该姑娘所指点的路线向热闹地方溜达溜达,没想到女孩在微信上仔细介绍,很是让人感动,可见竹溪人很注重竹溪形象,热爱竹溪,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待人真诚,热情好客,不觉让人对竹溪人敬慕。</p> <p>骑行溜达一会儿就就见到竹溪车行,便进去看看,一眼扫去,柜子上摆满了奖状和奖杯奖牌,问及都是车行老板一个人就获得近三十项奖项,今年夏天在十堰四方山举行自行车比赛,除一二名被襄阳骑友夺走,第三名就是这车行老板夺走啦!当时比赛完毕在山上是我弟弟给他们颁奖,立即找出来当时颁奖仪式的照片,都觉得非常亲切,本身都是爱好骑行的,见面都自然而然的感觉亲切,</p> <p>弟弟与车行老板合影,</p> <p>竹溪县城的夜处处灯火辉煌,</p> <p>今夜我们就居住在168假日酒店,然后出去对面餐饮店就餐,</p> <p>竹溪县城海拔436米,</p> <p>竹溪县城也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就是宽阔的护城河,护城河两岸灯火阑珊,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夜间成群结队的来到护城河两岸游玩,护城河两岸延绵不断的摆满地摊,各种小吃和地方特色产品及各类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既方便了格外玩客的需求又活跃了地方经济。既享受了生活又彰显出地方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