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意义、类别、体例与特点》,丁海东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王彩梅

<p>丁海东,男,汉族,山东临沭人,教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学前教育学科。《学前教育研究》编委;《幼儿教育》编委,全国幼儿园自制玩教具评选委员会委员。在教育类报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发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编高校教材及专业指导用书13部,主编幼儿园教材4套34册,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p> <p>前言</p><p>●2018年1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向各省级教育厅(局)下达《关于开展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征集的通知》(教育司函[2018]44号),启动征集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的工作。</p><p>●根据《通知》要求,经幼儿园申报、地方推荐、专家审核等工作程序,2019年8月最终确认,并由教育部公布全国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名单,共计130个。</p><p>●优秀的游戏案例,对于幼儿园游戏课程建设与实践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p> <p>教师基于幼儿的<u>兴趣与经验¹</u>,创设或提供一定的<u>环境条件²</u>,引导和支持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u>游戏³</u>,在活动中与<u>环境⁴</u>充分互动,满足游戏的愿望,体验自主探索的乐趣,获得有益的<u>学习经验⁵</u>,且在内容上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游戏活动的过程记录以及自我反思,由此而呈现出一种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u>教育叙事⁶</u>。</p><p> ⇩</p><p>1.反映身心发展的需要。</p><p>2.场地、材料、规则等。</p><p>3.自主的游戏活动。</p><p>4.人与物、同伴与材料。</p><p>5.愿望+探索=经验。</p><p>6.有聚焦的主题或贯穿的线索;一次游戏活动或系列游戏活动。</p><p>7.讲亲身经历的教育故事。</p> <p>幼儿园游戏其实有两大类的:</p><p>作为教学手段的游戏活动——假游戏</p><p>这里的教学是集中教学,有明确的预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指向的活动,就其过程而言,组织性与计划性强,这里的游戏是作为支持预设教学目标的手段或工具,因教学而游戏。</p><p>作为游戏本体的游戏活动——真游戏</p><p>在自主的活动背景下的游戏,或为特定游戏活动需要而组织和开展的游戏。</p> <p>作为游戏本体的游戏活动——真游戏</p><p> 在自主的活动背景下的游戏,或为游戏而游戏的游戏。主要有三种游戏:</p><p>(一)自发性游戏:愿望与想象的满足。</p><p>(二)探索性游戏:聚焦问题解决的探索。</p><p>(三)有规则游戏:聚焦游戏的玩法与开展。这三种游戏类别是相对的一个划分。</p> <p>(一)自发性游戏的活动案例</p><p> 这种游戏主要指在幼儿园自主活动的情景下,侧重于幼儿主观的情趣、愿望、想象的满足与表达的游戏。这一类游戏有时也称为象征性游戏,虚构的假装性是最突出的特点,角色表演是最经常性的一种表现。</p><p>比如有一个“快乐大巴”的游戏活动案例,描述的就是大班的小朋友们,把院子里的一条长长的平衡木,假装是一辆大巴车,而小朋友有当司机、乘客、保安不同的角色,而持续展开让游戏的情节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的游戏过程。以此类游戏在本届案例征集过程,有一定数量的出现。</p> <p>(二)探索性游戏的活动案例</p><p> 这种游戏同样也是在开放的,自主的活动情景下而发生的,但更侧重为在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寻求解决的策略为随境而生的任务而探过完成的方法,因此指向于客观环境和物理空间的认知性体验更为突出。</p><p>例如,有一个“小球旅行”的案例,展现了幼儿在一系列持续的游戏探索中,感知和探索不同的“小球”(小玻璃球、乒乓球等)在不同材质不同坡度的轨道上滚动的不同情况及变化,在本届游戏活动案例特征及活动中,此类游戏活动占有很大的比例在此。</p> <p>(三)分析与反思</p><p> 在《通知》里叫“特点与价值”涉及:</p><p>1.游戏活动的特点</p><p>2.幼儿获得的学习发展价值</p><p>3.教师支持行为的效益</p><p>4.进一步教育的契机</p>

游戏

活动

幼儿园

案例

幼儿

教学

自主

探索

愿望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