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幼儿园小朋友都不哭了,原来是PBL项目式学习

MindDance思维跳动

理德PBL课程:海洋奇幻世界(以下内容为该课堂呈现) <div><br></div>我们如何把在课堂里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不要再让老师一直讲,孩子坐着一直听。这样的过程累了老师也苦了孩子。而PBL项目式教学使孩子的学习具有探索性和主动性。<br><br>老师以孩子为中心,提出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以孩子提出的问题为导向,设立整个框架后,老师要做的是引导孩子通过不同途径去解决问题。<div><br></div> 从小朋友的兴趣点以及日常他们接触到的事物出发来设计课程。孩子会阅读一本动物绘本,老师引发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将受伤的海豚送回大海里?孩子告诉我们,大海是海豚的家。<br><br>从这一问题,我们延展到:<div><br></div> <b>学习目标</b><br><br>我们为孩子们设计了几个目标:<br>• 孩子对老师引导的任务和探究活动感兴趣,并积极参与。<br>• 孩子能够理解绘本的主线故事,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述故事内容。<br>•孩子能在不同的探究方式中整理、归纳信息,并以图画或文字的形式表达情感。<br>• 孩子能在活动中愿意沟通、表达,并分享自己的想法。<br>• 孩子在了解环境污染现象,能为保护海洋世界提出建议,有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意识。<br><br><br><b>提出问题</b> 1.引起好奇心<br>当小朋友看到屏幕上的海底世界,就已惊呼:“哇,好神奇啊!”,我问小朋友:你在海底世界看到了什么?小朋友纷纷抢着回答,有珊瑚、海盗船、彩虹鱼、贝壳等等。有一个孩子还说出有鲨鱼(屏幕上没有的),我想他本身就很喜欢鲨鱼。<br><br>2.阅读绘本<br>我向孩子们提出,我们要带着问题来阅读绘本。<div><br><div>我一边提出问题,一边将问题词条张贴在白板上。当我贴上时,小朋友会跟着我一起将问题词条上的字念出来。<br><div><br></div></div></div> <b>规划与组织<br></b><br>阅读海洋动物绘本后,我派发工作纸,让小朋友分组讨论并将答案记录在工作纸上。<div><br></div> 小朋友们分为了三组,围坐一个圆圈参与讨论。由于小朋友之前没有分组讨论和分享的经验,他们并不懂怎么去合作,以往他们都是各说各的,也没有安排一个小朋友来记录。我告诉他们可以请一名小朋友来记录工作纸,一个小朋友分享后,再请下一个小朋友分享等规则。<br><br>• Take Turns(轮流)<br>• Wait Patiently(耐心等待)<br>• Listen To Others(倾听别人说话)<br>• Look At Their Eyes(看着对方眼睛)<br><br><br><div><br></div> 小朋友分组讨论得非常专注,每个孩子都希望表达自己,哪怕是最安静的孩子,我们都渴望有人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在确认每个孩子都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后,我才结束了讨论时间。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带给小朋友学习合作、分享、沟通、聆听、表达的机会。<br><br>这就是Dr. Laura Jana(劳拉·亚娜博士)所提倡的QI Skills七大关键能力之一的,WE(共感力)技能:使我们能够理解,分享和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包括语言、同理心、倾听以及有效沟通、沟通配合和团队协作所必需的社交情感技能。<div><br></div> <b>演讲</b><br><br>在演讲前,我分享了演讲规则并做了借助词条做了示范,指引孩子们表达时需要“声音响亮、面对倾听者、表达清晰”等。在我们的课程中,表达并非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孩子通过一系列紧密衔接的流程,学习提出想法、沟通表达、回顾反思、修正优化,并在此过程中收获成就感。<div><br></div><div>在分享演讲过程,孩子由刚开始的不好意思,慢慢自信,用洪亮而清晰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案。</div><div><br></div> <b>实景互动</b><div>我们的课程利用科技,将小朋友的想法变为现实。我请小朋友帮海底动物穿上美丽的衣服,老师将他们变到海洋世界里。小朋友不信,一直说:“那是假的!不能真的游进去的!” <b><br></b></div><div><br></div> <div><br></div>当第一个完成的小朋友将小鱼投屏进去,他看到自己画的鱼游在屏幕上的海洋世界里,他们惊呼起来!<div><br><div>孩子们创造的小鱼,真的出现在屏幕上变成了一条条生动的鱼儿时,他们脸上尽是成就感。<b>其实小朋友和大人一样,当我们用心创造的作品得以实现的时候,那种梦想成真的兴奋感是难以掩盖的!</b><br></div></div><div><br></div><div>我们的课程不失真实性和现实意义。如今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我们的海洋世界除了鲨鱼、海豚还有什么呢?<br><br>当小朋友看到现实中的海洋世界里,充满了塑料袋、矿泉水瓶、一次性餐盒、烂的框子...看到死去的海鸟肚子里全是塑料袋,他们感同身受,“它们会死的” “它们很难过” “海水太脏了” “它们会生气的” 。<br></div><div><br></div>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小朋友纷纷献策,“不能丢垃圾” “垃圾要分类” 。我们的课程,从课堂延展到社会,与现实世界建立联系,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增加了孩子的实践机会,从而更好达到引导孩子在真实生活中能学以致用。<br><br>这也能更好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引发孩子更多的思考:那是什么垃圾?为什么会有垃圾?这些垃圾从哪里来?垃圾被动物吃进去后,又会回到谁身上?这些都是以后我们的课程可以延伸的话题。<div><br><div><b>反思与收获</b><br><br>我们在反思中结束了《海洋奇妙世界》项目的一节课。在PBL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我能够确定孩子们从这个项目经历中获得知识。<br><br>我可以看到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海洋动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也亲眼看到他们因海洋垃圾引起了一些反思,了解到垃圾会对海洋动物造成伤害,因此要保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br><br>孩子们在填写工作纸时学习解决问题的技能,身临其境地观察、思考和提出问题,找解决问题的方法。<br></div></div><div><br></div><div>我们意识到在学龄前儿童的生活中玩耍的重要性以及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来完成项目的价值。孩子们需要这些机会在情境中学习,以便将他们新获得的知识与他们以前的学习经历联系起来。<br><br><b>通过这些寻找答案的过程,也就是Research(调研)能力,可以不断触发孩子的神经元,激活更多未知领域,激发思维的连接,拓展认知,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b><br></div>

小朋友

孩子

海洋

垃圾

学习

分享

绘本

我们

课程

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