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府区人才交流中心,忻州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培训第四讲

天海

<p><b style="font-size: 22px;">  2020年12月6日上午九点,忻府区人才交流中心借用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党务活动室成功开展忻州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培训第四讲。</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参加今天剪纸艺术培训的学员有见习岗位大学生及退休老人四名。</b></p> <p><b style="font-size: 22px;">学员上节课作品</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人才交流中心主任胡良秀也到达培训现场并讲话。胡主任充分肯定了这样的学习方法,并希望大家勤学苦练,从基础开始,逐步深入,辛苦不负有心人,最终学懂弄通剪纸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不断剪出人们喜闻乐见的好作品。</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主讲老师王翠玲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如何创作剪纸艺术作品。她一边讲理论,一边指导实践,一边实际示范,学员边听、听看、边行剪,效果非常好。王翠玲老师从事剪纸艺术五十年,善于无底稿剪纸。她用括弧剪法,大套小来小跟大,左、右、上、下、里、外剪括弧,一个个括弧组对接应,对称或不对称甚至上下反转呈S型般错落整合,有半圆形括弧、对角线括弧,有单括弧、双括弧,这些括弧活灵活现地行走在剪刀尖端,这样的剪艺大法出神入化,简单明了,容易理解,便于掌握,短短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学员就基本掌握了窗花剪纸要领,剪出好作品。</b></p><p><b style="font-size: 22px;"> 王老师强调,要注意大小括弧的呼应对接关系,做到线线相连,段点断开,特别是转角处用剪勿欠勿过,恰到好处。否则,剪出的窗花藕断丝连,乱成一团,展开了也坏了。</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转眼间,学员作品已经出炉。折叠的红纸展开后,原先那一个个括弧变成耀眼的花朵,十分好看。</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王老师说:总共十节课,大家认真学下来,今年过年的窗花就可以自己剪了。</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培训自愿,全程免费,报名后可反复听课学习。欢迎大家报名参加培训。</b></p><p><b style="font-size: 22px;"> 上课时间:每周日上午九点至十一点半</b></p><p><b style="font-size: 22px;"> 主办单位:忻府区人才交流中心</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培训地址:忻府区政府大院西楼一层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党务活动室</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报名热线:2020420</b></p><p><b style="font-size: 22px;"> 联 系 人:韩卓利。</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非常期待大学生的报名参与。通过大学生的参与不仅可以弘扬国学传统文化,创新民间工艺,传承中华文明,随大学生的脚步走遍天涯海角;而且可以在年轻知识分子中赋予剪纸艺术新文化、新能量,使剪纸艺术在他(她)们手中存活至少五十年;同时还可以将创新作品转化为市场效应成就自己的就业梦想。</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所以,非常期待您的参与。</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图为学员现场作品。</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王翠玲老师剪纸艺术讲座实录</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王翠林老师简介</b></p><p><b style="font-size: 22px;"> 王翠林,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北关村人,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忻州市(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忻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在忻州古城创建有“乡音民俗”剪纸工作室。</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她5岁时就随姥姥、母亲学习剪纸民间艺术,至今从未间断,尤其在脱稿剪纸艺术方面很有建树,艺术特色非常明显。在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山西省工艺美术高级人才研修班”学习深造后,美术功底和创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创作的作品多次参加工艺品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并在很多大赛中获奖。如:作品《百蝶图》在大同广灵国际剪纸展中获铜奖;《神农氏》在中国剪纸艺术大赛中获银奖;《九牛二虎》在“情系农家”中国剪纸大赛中获银奖;《民俗》在杭州剪纸大赛中获铜奖;《黎人制陶》在中华剪纸六十年大庆中获银奖;《办公室里的故事》在象山廉政剪纸展中获“最佳创意奖”…多幅作品被有关部门收藏。</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如今退休后,她又培训学员1000余人,收徒6人,多次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为剪纸这项非遗项目的传承、宣传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