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沅陵

纹石精灵

<p class="ql-block">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趁此身未老,趁风景还在 ,让我们一起去走未曾走过的路,去看未曾见过的风景吧…… </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   沅陵县,隶属于湖南省怀化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中游,与桃源、安化为邻,素有“湘西门户”之称,因为曾是辰州府治地,所以历史上又被称为辰州。全县总面积为5852平方公里,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县。沅陵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沅陵县,曾是湘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p> 辰龙关 <p class="ql-block">  我们此次沅陵之行的第一站是辰龙关。</p><p class="ql-block"> 辰龙关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官庄镇境内,处于常德与怀化的交界地带,在古代属于界亭驿的一部分,是由京都通向滇、黔、川等地的必经之路。它是湘黔大驿道由洞庭湖平原进入湘西山区的第一关,是中原通向大西南的一个最重要的关隘,所以“得辰龙关则得大西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辰龙关旅游度假区,素有“金都、林海、茶乡”之称,是集碣滩茶产业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复合型休闲度假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  走进景区,只见道路两旁,山⛰️坡之上,到处都是齐整的茶园,沿景区公路往前步行约500米,抬眼望去:一座小山⛰️丘上撰写着几个朱红大字——“天下辰龙第一关",相传为乾隆帝御笔亲题。</p> <p class="ql-block">  旧辰龙关很窄,据清同治十二年《沅陵县志》记载:“辰龙关县东百三十里,关外万峰插天,峭壁数里,谷经盘曲,仅容一骑......”。</p><p class="ql-block"> 辰龙关在大清的立国史上与名满天下的山海关比肩而立:相传清康熙年间,吴三桂叛乱被清军剿灭,其残余势力逃到界亭驿辰龙关,因其地道路狭窄、地势较高、易守难攻,导致清军两三年也无法攻克……</p> <p class="ql-block">  新辰龙关</p> <p>  尚在修建中的文心阁</p> <p>  </p> <p> </p> <p>  会仙桥上可会遇神仙?</p> 凤凰山 <p>  沅陵凤凰山森林公园位于县城南岸,与县城隔江相望。海拔200余米,山上名木古树参天,风景秀丽,为沅陵著名的古八景之冠。山上有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凤鸣塔、凤凰寺(因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将军曾被蒋介石幽禁于此长达二十个月之久,这里也是张学良在大陆幽禁时间最长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似水流年,往事如烟。如今,伊人已逝,一切是非曲直,功过得失,自有后人评说……</p> 酉水画廊 <p class="ql-block">   所谓“读万卷书 ,不如行万里路”,以前读沈从文《边城》,一直以为边城是凤凰古城,也一直以为文中提到的 “白河”便是凤凰城中的“沱江”,此次沅陵之行方才知道原来是酉水河…… </p><p class="ql-block"> 酉水河在沅陵县境内又称北河、白河,为沅江上源支流,素有“土家族的母亲河”之称,滋养着两岸百万土家族同胞,并孕育了独特的土家文化。</p><p class="ql-block"> </p> <p>  </p> <p class="ql-block">  酉水河像一条玉带镶嵌在武陵群山之中,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如诗如画,坐于船上如在画中游一般。</p> <p class="ql-block">  沈从文在《边城》中是这样描写酉水(白河)的: “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现如今,因为修了水电站的缘故,水位抬高,水深达30多米,自然不可能再见昔日河底游鱼、美石,但碧水蓝天,倒也别有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  酉水河不仅风光迷人,也孕育了浓郁的民族文化。</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不仅欣赏了当地民族文化传人粗犷雄浑、高亢激昂的酉水船工号子,而且亲身感受了甩开膀子摇橹划船🚣的酣畅淋漓……在这里,我们举手祈天,请河神、祭河神,虔诚地为自己、也为亲朋祈求河神的庇佑……也是在这里,我们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土家族送亲互动活动:声情并茂的哭嫁歌,背新娘👰、抬花轿的热闹景象……眼前的一切无一不使我们感叹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美好而快乐……</p> <p class="ql-block">  只是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位新郎官🤵‍♂️有点儿老相,红盖头下的新娘子似乎也不太水嫩了……😂</p> 胡家溪风情古寨 <p class="ql-block">  胡家溪土家民俗文化风情古寨位于明溪口镇胡家溪村,寨子依山而建,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步入村口游客接待中心,由当地的一位土导游负责接待。此人大约四十多岁,看样子像是村官,他带着我们往寨中走去,一路上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向我们介绍寨子的基本情况,期间和游客们的对答互动非常风趣幽默,惹得众游客忍俊不禁,不由得哈哈大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这座风雨桥据说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基本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小桥流水人家,芭蕉绿叶🍃黄花,霜染红叶🍁晚霞……好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  沿溪行,一条石板小路蜿蜒至寨中,几十栋土家木板吊脚楼建于山⛰️坡上,错落有致,其中包括胡氏祠堂、大唐凤娇茶楼、胡鳌故居……</p> <p class="ql-block">  胡家溪古寨村口有一棵披红挂彩的千年黄连古树。老一辈人常说“村前若有黄连古木,村里必出贵人”,相传这里曾出过两个贵人:唐代妃子胡凤娇、明代连中三元的进士胡鳌。</p><p class="ql-block"> 唐代妃子胡凤娇的传说源于潮剧《李旦兴唐》,描写的是唐睿宗李旦流落民间时与民女胡凤娇的爱情故事。胡鳌,明代嘉靖年间进士,沅陵县孝坪镇烂泥村人,曾任知县、知州、御史、学政,对湖湘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  “沅陵,一座被人们遗忘的小城,却藏着无尽的惊喜。”这是我再次踏上沅陵之旅后的感慨,这次时隔四年的游历更让我深深沉醉于它独特的魅力之中……</p> <p class="ql-block">借母溪</p> <p class="ql-block">  借母溪,是我们此次沅陵之行的第一站。踏入这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仿佛踏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这里层峦叠翠,古树参天,溪流纵横交错,宛如大自然精心绘制的一幅水墨画。森林覆盖率高达90%,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气,每一次呼吸都像是给肺做了一次深度SPA,不愧是“天然氧吧”。</p> <p class="ql-block">  沿着溪边小径漫步,耳边是潺潺的流水声和清脆的鸟鸣声交织成的自然乐章。溪水清澈见底,能看到小鱼小虾在石缝间自在穿梭。行至缓冲区,溪水变得平缓清浅,有小孩在溪水中游泳嬉戏,笑声回荡在山谷间,这里无疑是亲子家庭的“天然游乐场”。</p> <p class="ql-block">  在借母溪上的风雨桥中我们听村民说起《狃子花开》背后更细碎的旧俗,看溪水漫过青石板时,忽然懂了这“隐”在深山里的溪,藏着的不只是清幽,还有一段段关于扭花女(典妻)悲惨命运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二酉山</p> <p class="ql-block">  离开借母溪,前往二酉山。二酉山距离沅陵县城仅十五公里,这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名山,也是“学富五车”“书通二酉”成语的出典处。远观二酉山,山梁起伏,状如书页,仿佛一部部古老的典籍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乘船摆渡过河,登岸便来到发蒙广场,一眼便能望见山门前那长长的石砌梯道,寓意着步步登高。沿着梯道而上,依次参观发蒙广场、书山门、二酉飞阁、伏胜堂等景点。伏胜堂内,仿佛能看到当年伏胜为拯救中华文化,冒着诛灭九族的危险,将千卷书简藏于二酉洞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一步步<span style="font-size:18px;">踩着石阶</span>攀登二酉山,早秋的风拂过峰顶的松树,沙沙声里仿佛掺进了千年前书页翻动的声音,再看“书通二酉”的石刻,便不再是课本里的成语,而是一代代读书人维护文脉的执着与坚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站在山顶,俯瞰酉水,碧波荡漾,山水相依,景色美不胜收。这里不仅是自然风光的胜地,更是文人墨客向往的文化圣地,历代文人学者如刘禹锡、黄庭坚等都曾莅临此地,并留下诗词佳作。</p> <p class="ql-block">龙兴讲寺</p> <p class="ql-block">  龙兴寺坐落于沅陵县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有“湘西一带禅林”“江南第一古刹”之称。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教化沅陵以西的五溪蛮地而敕建,比岳麓书院早345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龙兴寺是湖南省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宏大、保护最完整的寺庙之一。整个寺院占地17000平方米,为大型木结构古建筑群,融唐、宋、元、明、清建筑风格于一体,由头山门、过殿、二山门、大殿等构成,主体建筑沿中轴线依次排列,依山势逐级抬升,整体布局既清幽雅致,又庄严肃穆。踏入寺门,一股庄严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红墙绿瓦,飞<span style="font-size:18px;">甍跃瓴,仿佛将人带回了千年前的大唐盛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寺内大雄宝殿悬挂的“眼前佛国”匾额,为明代著名书画家、礼部尚书董其昌手迹。 “眼前佛国”四字精准契合龙兴讲寺作为唐代皇家敕建佛学院的属性,既点明了寺庙作为佛教修行与弘法场所的宗教内核,也以文字意境传递出“佛法在当下、禅意于眼前”的哲学思考,与寺庙千年传承的佛教文化、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形成文化呼应,成为连接书法艺术、佛教文化与儒家心学的重要符号。</p> <p class="ql-block">  寺后为虎溪书院旧址,<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正德六年,</span>王守仁(阳明)曾在该书院寓居讲学。站在虎溪书院前,闭上双眼,仿佛当年王阳明讲学的声音仍在耳边回荡,感受到心学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芸庐(沈从文故居)</p> <p class="ql-block">  再游沅陵,不再像初遇时的惊艳,更多了几分“寻旧”的妥帖与“读懂”的通透。离开时,回望沅水,忽然明白:重游不是重复,而是和沅陵大地进行深度对话——那些山水、古寺、旧俗,不再是分散的景,而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共同构成了沅陵独特的魅力画卷,将</span>沅陵的秀美风景与厚重文化,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和心间……</p> <p class="ql-block">附:鹧鸪天·重游沅陵</p><p class="ql-block">再向沅陵觅旧踪,溪光山色意无穷。</p><p class="ql-block">借母溪隐笼云霭,二酉峰高拂远松。</p><p class="ql-block">经卷古,梵音融,龙兴寺外夕阳红。</p><p class="ql-block">此身暂忘尘中事,醉倚烟霞听晚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我与友人在2020年和2025年先后两次游历沅陵,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让我们每一次都有新的惊喜和收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