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科学家钱学森,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两弹”,而是他的老婆!

文刀

<p>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家…</p> <p>1955年10月8日上午,钱学森携妻子儿女,一同乘坐邮轮,从美国到达香港。</p><p><br></p><p>出发前,钱学森收到一封“父亲”的信:“途中,切勿下船”。因此,即使在船上无聊地呆了25天,途中停靠的码头,钱学森一家始终没有离开邮轮一步。到达香港后,还有300米的“关卡”,是通过香港罗湖,到达深圳罗湖。</p> <p>在这短短的300米,蒋英早已交代了儿子:“如果有什么意外,我会把你和妹妹推给身边的助手,然后我会推倒你父亲,趴在他身上。”</p><p><br></p><p>幸好,这只是为了保证万无一失的担忧,什么事也没发生。</p><p><br></p><p>但如果知道钱学森一家为了归国,被美国软禁了5年,就不难想象蒋英会有这样的担忧。再加上那封信,其实是内地模仿钱学森父亲的口吻写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钱学森一家安全归国。</p><p><br></p><p>多年后,钱学森看着两鬓斑白的妻子说:“这些年,委屈你了,你本来可以成为一个著名的女歌唱家。”</p><p><br></p><p>而蒋英笑了笑:“中国可以少我一个歌唱家,却不能少了你这个火箭专家。”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而钱学森成功的背后,站着同样成功的蒋英。</p> <p>1947年,钱学森以探望父亲的名义,从美国回到中国,向蒋英求婚。</p><p><br></p><p>听完蒋英的演唱后,钱学森对她说:“跟我去美国吧。”蒋英以为他开玩笑,“别闹了,我刚回国,还有很多演唱会要参加呢。”钱学森依然是那句:“跟我去美国吧。”</p><p><br></p><p>看着这个毫不浪漫的男人,蒋英答应了。因为她看见,钱学森一直把她五岁的照片放在身上,将她视为家人。</p> <p>而跟随钱学森回到美国后,平时严肃的钱学森,居然向朋友介绍自己是他的“童养媳”。</p><p><br></p><p>很多人纷纷要八卦一下,听听他们青梅竹马的故事。</p><p><br></p><p>原来,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和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是好朋友,旧日两家人多来往。钱家只有一个独子钱学森,而蒋家却有五朵金花,蒋英是蒋家的第三个女儿。</p><p><br></p><p>钱均夫和妻子章兰娟便半开玩笑向蒋百里和蒋左梅提议,让聪明活泼的五岁女儿蒋英,过继给他们。蒋百里夫妻一听是好事,就贸然答应了,于是送了蒋英过去。在家宴上,5岁的蒋英和14岁的钱学森,合唱了一首《燕双飞》,逗得大家大笑。</p> <p>但其实,两人平日里玩不到一块,钱学森年少老成,爱看书不好动;而蒋英活泼好动,和这个新哥哥总玩不到一块。</p><p><br></p><p>而送走女儿不久后,蒋百里和蒋左梅就后悔了,再看见女儿不高兴,就马上要把她接回去。章兰娟很不舍,但又不愿勉强,于是和蒋家结下了“娃娃亲”:“等蒋英长大了,她还要当我闺女、当我儿媳妇。”</p><p><br></p><p>蒋百里夫妇笑着答应了,赶忙让女儿喊钱均夫“干爹”、章兰娟“干妈”、钱学森“干哥”。钱学森大学毕业后,考取了清华免费留美的名额,准备去美国学习“飞机架构”的专业。出发前,蒋百里带着15岁的蒋英去送了这位“干哥哥”。</p> <p>平日里,钱学森不善言谈,但在蒋英面前,却总是谈起音乐,和爱好音乐的蒋英一拍即合。这位昔日的小妹妹,如今已经长得亭亭玉立了,虽然有着“娃娃亲”,但受西方教育影响的他们,并未当真。</p><p><br></p><p>他们尚且年轻,都把精力用在了学业上。早在钱学森出国留学,蒋英就跟随父亲到了欧洲,考上了德国柏林音乐大学声乐系,学习西洋美声唱法。蒋英极赋音乐才华,她的音域和音量都十分宽广。</p><p><br></p><p>金庸曾在自己的报纸上,评论过自己的表姐蒋英:“歌唱音量超大,一发声就震动屋瓦,这在我国女高音中是极为少见的,完全是歌剧院的料。”</p><p><br></p><p>在柏林音乐大学即将毕业时,德国遭受了英国空军的轰炸,蒋英不得不离开德国,前往瑞士。蒋英在瑞士继续学习音乐,毕业后,她在国际音乐节上演唱,获得台下听众一片好评。</p> <p>很快,德律风根唱片公司找上门来,和蒋英签约了10年的合同。至此,蒋英完成了从一个音乐学生到专业演唱家的身份蜕变。</p><p><br></p><p>蒋英成名后,因为战乱,她已失去了和钱学森的联系。蒋百里在欧洲访问时,曾绕路去了一趟美国,探望钱学森,也悄悄给了他一张女儿蒋英年轻时的照片。照片里的姑娘明眸皓齿,似一朵红莲初出水,想起母亲小时候给他定的“娃娃亲”,他有点害羞了。</p><p><br></p><p>但世界那么大,局势又动乱,他们还是没有取得联系。钱学森从加州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后,他成为了助教,跟随导师冯·卡门研究空气动力学。</p> <p>后来,在冯·卡门的推荐下,钱学森又成为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正教授。</p><p><br></p><p>1947年,蒋英回国了,并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行独唱音乐会。演唱会非常成功,蒋英独特的声域,让她很快成为了上海的明星,追求者众多。</p><p><br></p><p>不久后,钱学森也回国了,钱妈妈赶紧催他结婚,还偷偷问蒋家人,蒋英是否有对象。</p><p><br></p><p>得知蒋英单身后,钱妈妈“命令”儿子,要把蒋英追到手。可钱学森哪会追女孩,他只会造原子弹,在美国,朋友介绍女朋友给他,他半路就把人弄丢了。</p><p><br></p><p>性格内向的钱学森,每次上蒋家都说去看望蒋伯母,但大家心知肚明,家里的三小姐才是他最想见的人。他和蒋英谈音乐、谈事业、谈生活,两人心有灵犀,就是没有点破那层窗户纸。后来,蒋英的妹妹笑话他:“你怎么都不知道拿点花来啊。”</p> <p>一次小型音乐会上,当蒋英唱完最后一曲时,钱学森西装革履走了进来,手里捧着一小束玫瑰花。</p><p><br></p><p>蒋英见了,飞奔而来,钱学森把花递给她,说:“跟我去美国吧!”蒋英半推半就:“为什么要跟你去美国?我还要一个人待一阵子,我们还是先写信吧。”钱学森说不出其他话,反复就那句:“不行,现在就要走了,跟我去美国。”</p><p><br></p><p>然后,蒋英就投降了,放弃国内刚发展的事业,跟随钱学森去了美国。去美国前,两人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仪式。</p><p><br></p><p>到美国后,钱学森在麻省理工学院附近租了一栋公寓,作为新家。为了让蒋英有所寄托,他又买了一架黑色大三角钢琴,作为新婚礼物。本以为开始甜蜜生活的蒋英,到美国新家第一天就受了“冷”。</p> <p>钱学森很早就去上班了,晚上回来,和在家闷了一天的蒋英出去吃了饭,回到家后,他就马上进了书房,一直呆到夜里12点。</p><p><br></p><p>钱学森说,“这是我的习惯,已经十几年了,雷打不动。”蒋英只好习惯他的习惯,他在书房看书的时候,自己就找些唱片听听,或者弹弹钢琴。</p><p><br></p><p>这时,她想起妹妹曾对自己说的话:“姐,你嫁给钱学森,是不会幸福的。”</p><p><br></p><p>如果浪漫是幸福,那么钱学森确实一点也不浪漫,他头脑里满是数学和公式。但婚姻是细水长流,两个人一起生活,不可能天天轰轰烈烈,更多的是彼此迁就。</p><p><br></p><p>为了避免蒋英思乡,钱学森也会常常亲自下厨,煮几个拿手的中国菜,而蒋英就会兴奋地在旁边打下手。连上门赴宴的导师冯·卡门也羡慕不已,他说:“钱学森变了,变得幸福了,现在彻底被这个可爱的中国女孩迷住了。”</p> <p>第二年,他们的儿子在美国波士顿出生,按照钱家宗族辈分“继承家学,永守箴规”的排名,钱学森给儿子取名“钱永刚”。</p><p><br></p><p>为了支持钱学森的事业,为了照顾家中的琐事,为了看护年幼的儿子,蒋英到美国后并没有继续歌唱事业,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家庭上。当全职家庭主妇是一项繁琐而累心的工作,蒋英希望等孩子稍大后,再次站在演唱会上。</p><p><br></p><p>幸好,钱学森十分爱好音乐,回家后,他常常陪蒋英谈论音乐的事情。可美好宁静的生活,却被一场意外打断了。</p><p><br></p><p>1950年,钱学森希望回国探望年迈的父亲,被美国国防部副部长金贝尔得知后,通知有关部门:禁止钱学森回国!金贝尔知道钱学森的价值,认为他抵得上美军的五个海军陆战师,无论如何也不能放他回去。</p> <p>于是,钱学森一家不但不能回国,还被监视。</p><p><br></p><p>钱学森准备回国的行李中,带了重要的草图和对数表,却被当局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了。蒋英听了,立刻吓得脸色苍白,她赶去看他,他却一言不发。</p><p><br></p><p>原来,被严重打击的钱学森,气得失了声。蒋英赶紧去找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冯·卡门通过加州理工学院的院长杜布里奇的帮助,筹集了1500美金,把他保释出来。</p><p><br></p><p>虽然人出来了,可是钱学森无法回去上班了,他整天看书写作,家里的重担一下落在了蒋英的身上。</p><p><br></p><p>此时,已有两个孩子的她,先是安抚受创的丈夫,然后请保姆照顾孩子,另外算算家中还有多少财产,并写信告诉身在比利时的妹妹。他们的信受到监视,是不能寄回国了,因此蒋英总是通过寄给妹妹蒋华的信,来向其他家人转达他们的情况。</p> <p>所以,他们最后能回国,也是通过蒋英寄给妹妹的信,告诉国内的周总理,他们被困的消息。</p><p><br></p><p>回国时,金贝尔曾私下说:“宁愿毙了,也不能让钱学森回国。”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一幕。</p><p><br></p><p>最后,终于安全回归祖国了,蒋英以为一家人将过上幸福生活的时候,钱学森却马上投入到国家“两弹一星”的事业中。《我和我的祖国》中,《相遇》这一部电影,就是围绕当时钱学森等科学家研究“两弹”时的背景。</p><p><br></p><p>“无故失踪,不知去向”,蒋英时常遭受这样的事情,明明是自己的丈夫,自己却不知道他的行踪。虽然无比信任他,可是天天担惊受怕的日子,没有哪个女人承受得了。还好,钱学森每次都用坚定的语气说:“相信我!”</p> <p>终于,那朵新疆上空的蘑菇云,告诉全世界的人,钱学森是个伟大的科学家!</p><p><br></p><p>而军功章里,有着蒋英的一半,为了支持钱学森,她放弃了自己的歌唱事业;为了让钱学森专心工作,她一个人负责家中所有大小事。一双儿女,童年都是在母亲的陪伴下度过的,在他们印象中,父亲极少陪伴他们度过假日。</p><p><br></p><p>有时候小女儿会问:“爸爸去哪呢?”蒋英则说:“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他在干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钱学森的工作需要保密,所以连蒋英也不能告知。</p> <p>1991年10月16日,80岁的钱学森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他在人民大会堂的授奖仪式上,谈到了自己的妻子:</p><p><br></p><p>“44年来,蒋英给我介绍了音乐艺术,这些艺术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让我学会了广阔的思维方法。也就是说,因为受蒋英的影响,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便秘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宽一点、活一点。”</p><p><br></p><p>所以,这个世界上,虽然少了一个著名的音乐学家,但多了钱学森这样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提及钱学森,人们总不会忘记他背后的蒋英,这是属于他的荣誉,也是属于她的荣耀。</p> <p><b style="font-size: 15px;">来源∥网络</b></p>